金刚经修行网

达真堪布:《入菩萨行论》讲记(一)

发布时间:2024-09-08 05:24:05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达真堪布:《入菩萨行论》讲记(一)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藏历具足八种吉祥的日子。本届百日共修期间,我们要讲《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里讲的内容和我们百日共修期间所学修的内容都是一致的,百日共修期间主要学修加行——大圆满加行,《入菩萨行论》里也讲这些内容。

《入菩萨行论》是非常殊胜的,也是必须要学修的一部论典。以前,《入菩萨行论》在印度弘扬得非常广泛,后来,在藏地每一所寺院都有《入菩萨行论》学修的安排。以前我们没有专门学修这部论典,今年的百日共修中,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修这部论典。大家能够有这样的机缘,也不是偶然的,这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大家要重视、要珍惜!

学修《入菩萨行论》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部论典。当时在印度出现了那么多的阿罗汉,后来出现了那么多的班智达,也有很多著作及论典。后来的藏地也是,那些译师们翻译了很多经典和论典,藏地各派的祖师们及很多大德高僧也都有很多殊胜的著作及论典。但是,为什么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弘扬得这么广泛?为什么每一个教派、每一个寺院都如此重视《入菩萨行论》?这都不是平白无故的,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观察作者。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寂天论师。

无论是依止善知识,还是学修某一法门,首先要以智慧善加观察,然后再去依止,再去学修,这是一个智者的作法。他不可能盲目地依止一个人,更不可能盲目地学修一个法门。我们依止上师时要观察,学修法门也要先观察,因为这涉及到我们的慧命,我们的解脱。解脱的机会千载难逢,这是真正的解脱的机会。我们要解脱,首先要依止善知识,然后要学修解脱的方法,这都是要慎重考虑的。

解脱的机会非常难得,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承办解脱。但是承办解脱,只靠自己是不行的。因为贤劫千佛以及所有的诸佛都是依止善知识,最终获得成就的。若是不依止善知识,不会解脱的,不可能解脱。善知识是很重要的,但善知识不是谁都能当的,不是谁都有这个能力的。首先要观察,他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些功德,然后再依止。学修法门也是如此,法门再殊胜也没有用,首先要看看,这个法门和自己的相续是否相应?若是和自己的相续不相应,法门再高深也没有用。

所以,依止善知识,首先要观察对方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具足功德,然后观察自己有没有依止的机缘和条件。上师善知识再伟大,再具有智慧,具有能力,若是自己没有依止的机缘和条件,没有缘分也不行。都要慎重观察,慎重考虑,然后再决定。盲目依止,盲目亲近,这都是愚者的作法,这样的人根本谈不上是学佛人,因为学佛人应该有智慧。佛是智慧,学佛人应该学智慧。

依止善知识,选择法门,都要以智慧观察,然后再去依止,再去学修,不能盲目啊!以前也讲过,不是先依止,再观察,不是先学修,再抛弃。应该是先观察,再依止;应该是先观察,再修持。你们很多人已经颠倒了。佛法和世间法不一样,依止上师不是交朋友,不是找对象,二者能一样吗?你找对象,先试一试、看一看也行。但是,这不是找对象,这是找依止,找依靠,找引导者——引导你解脱,引导你成就、圆满。学修法门也不能随便,因为佛法里讲的是缘起。你破坏了缘起,然后再要恢复这个缘起是很难的。所以要先要了解、观察,这很重要。

我们依止善知识首先要观察、了知,学修法门也要观察、了知。现在你们什么书都看,什么法门都学,都修,这样很危险啊!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慧命。

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入菩萨行论》,首先要观察,《入菩萨行论》是谁造的?为何而造的?这部论典属于何种范围?属于大乘,还是小乘?大乘有大乘的经藏、律藏和论藏,它属于大乘的经藏、律藏,还是属于论藏?这部论典具有何种必要?全论何义?它的内容包括什么?

《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造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寂天菩萨。

现在,我们对寂天菩萨作一番简单的介绍。寂天菩萨一共有七种稀有的传记。寂天菩萨是印度一位著名的论师,没出家之前叫寂铠。古印度时南方有个国家叫贤疆国,他是贤疆国的太子。当时印度有很多外道,但是他对外道没有兴趣,却对佛法具有信心,特别恭敬三宝——这就是他的根性。有的人对外道有信心,有的人对世间法有兴趣,喜欢搞世间法,但是寂铠从小就对佛法特别有信心,非常恭敬三宝,对自己的眷属以及身边所有的众生非常慈悲,经常帮助他人,有利他心。

他很聪明,小的时候就学识出众,通达世间的各种学问、技艺。他还依止了一位瑜伽师“古苏噜”,并在其座前求得了《文殊锐利智成就法》。他通过这个法修文殊菩萨,最后亲见了本尊。他的父亲叫善铠,善铠去世后,作为太子的他即将继承王位。当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文殊菩萨坐在那个宝座上对他说:“我是你的上师,你是我的弟子,我们两个都坐在同一个宝座上,这是不应理的。”当时在印度,太子继承王位时要举行一个仪式,用净水灌顶。他还梦见一个女子用热水给他灌顶、沐浴,他就问这个女子,为什么用热水给他做灌顶、沐浴。这个女子回答,做授权仪式时用净水灌顶,就如烫水(开水)一样。意思是继承王位以后只有痛苦。他醒后明白了,醒悟了,对世间法生起了厌离心、出离心,继而舍弃了一切,包括王位,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他从小的时候就不是一个普通人。亲见了本尊,得到了文殊菩萨的摄受,生起了出离心。这是寂天菩萨第一种稀有的传记。

然后,寂铠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处流浪。他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国王叫五狮国王。五狮国王得知寂铠武艺高强(他从小学过这些),就让他做自己的大臣,当国王的护卫。一些嫉妒贤能的大臣(有些大臣特别嫉妒)跟国王说:“寂铠很狡诈,若是不相信就看看,他拿的是木头做的剑,这样怎么能护卫国王呢?”国王一看也是,就让他把剑拿出来看看。寂铠跟国王说:“我不能把剑拿出来,若是拿出来的话,对你有伤害。”但是国王不相信,告诉他必须拿出来。他告诉国王,闭上右眼看。这个宝剑是他修文殊菩萨用的,他拿出宝剑,国王注视木剑的左眼眼珠当时弹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国王至此方知寂铠是位大成就者。国王将此告诉大臣们并一起在寂铠面前忏悔,做皈依。大师(寂铠)便加持五狮王,通过神通让他的左眼复原,度化了五狮国王以及他的所有臣民眷属。这里讲的是他的广大神通力。寂铠现出了神通,通过神通度化了国王以及他的臣民。之后,寂铠又离开了这个地方。这是寂天菩萨第二种稀有的传记。

他到处流浪,最后到了那烂陀寺。当时印度有两大寺院,一个叫戒香寺,一个叫那烂陀寺。当时那烂陀寺有五百位班智达。“班智达”是梵语,“班”是五的意思,“智达”是通达的意思,通达五明为“班智达”。当时胜天论师为亲教师,寂铠在他面前正式出家,出家以后叫寂天。寂天菩萨(寂天论师)隐瞒自己的内证功德,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听授教法,精修禅观。他已经亲见了本尊。如果亲见了本尊,可以不来听法,可以不和大众共修。同时他紧扣大乘佛子的修学次第,集一百多部经律论之精义编著了《一切学处集要》、《一切经集要》(略称《学集论》、《经集论》),当时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两部论典。还有《入行论》,他一共造了三部论典。但在外观上,除了饮食、睡眠、步行外,他对其他事情一概不闻不问,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贬称为“三想者”,即知道吃饭,知道睡觉,知道到处走,没有别的想法。

在外表上,他不闻法,也不修法,被称为“三想者”。当时那烂陀寺的僧值们认为寂天不具备任何一种修行正法的功德,不应该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来驱逐他。后来那些人想了一个办法,举行诵经大会,要求比丘在会上背诵所学的经典,这样就可以借此机会羞弄寂天,让他自行离开寺院。这些人便要求胜天论师去安排寂天诵经之事,寂天论师便应允了。轮到他诵经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诵经会场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没有安设上座的阶梯。会场中挤满了想看他出丑及对他有些怀疑的人。寂天论师并不在意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问道:“请问,要背诵已经听过的经论,还是以前没听过的经论?”想看笑话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没有听过的”。此时出现了很多瑞相,众多人看见文殊圣尊显现在天空中,寂天论师随即诵读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论》。大家都没有听过啊!读到第九品《智慧品》三十四颂的时候,他的身体腾空,渐渐升高,最后不见身影,只有从虚空中传来的朗朗诵经声,一直到全论诵完为止。他这样离开了那烂陀寺。后来,许多论师们有《入行论》的记录,但是这些记录不同,有的记得多,有的记得少,存在很大的争执。后来听说寂天菩萨在吉祥塔那边,便派两个跟他关系比较好的班智达去见寂天菩萨,邀请他回来,但是他不想回来。他告诉他们,在原先他住的地方还有两部论典,一部是《学集论》,一部是《经集论》,《入行论》也在那里。他们回来以后,找到了这些论典,最后广泛弘扬了这些论典。这是寂天菩萨第三种稀有的传记。

吉祥功德塔那边知道了他的身份,他不想留在那里,就到别的地方去了。他身着乞丐装束,以他人抛弃的残食为食物,修行“邬粗玛”密行。当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仆,一次倒浴身水时,泼在寂天论师身上,那些水顿时如遇热铁般沸腾起来,女仆正惊讶之际,他已不见踪迹。

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国王说,他将在虚空中绘制大自在天坛城,若是佛教徒里有能毁坏坛城的,他就皈依内道。如果佛教徒里没有能毁坏坛城的,当地所有的佛教徒都要皈依外道,都要学修外道的法门。当时国王也没有办法,到处找人,没有找到。后来这个女仆知道了,禀告国王自己遇到过异人。他们到处寻找寂天菩萨,终于找到了,请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菩萨答应了。寂天菩萨通过广大的神通,毁坏了外道的大自在天坛城,降伏了外道。这是寂天菩萨第四种稀有的传记。

寂天论师后来到了印度东方叫曼迦达的一个地方,与那里的许多外道徒(学修外道法门者)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当时佛教徒里面没有一个能辩得过他们的,寂天论师显示神变,挫败了外道们,使争端得到了平息。这是寂天菩萨第五种稀有的传记。

还有一次,也是在曼迦达西部不远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见的外道门徒。当时那里闹饥荒,他们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饥饿痛苦折磨。无可奈何中他们商议:“谁要能解决众人的食物问题,就推他为首领。”寂天论师得知后,便到城市中化得一钵米饭,并作了加持,使外道徒众取食不尽,解脱了饥饿痛苦。成了他们的首领后,寂天论师给他们传法,使他们抛弃了邪见,皈依佛门,后来变成了很好的佛教徒、修行人。这是寂天菩萨第六种稀有的传记。

有一段时期,印度某地遭到极大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当地一千多乞丐无法得到食物,一个个只有束手待毙。奄奄一息的乞丐们正在躺着等死之时,寂天论师运用神变使他们得到丰富的饮食,且为他们广说因果、轮回、五戒十善等佛法,将他们引导于佛法中。这是寂天菩萨第七种稀有的传记。

寂天菩萨的功德是无法衡量的,这里讲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通过这些,也能了知作者。他从小具有出离心、菩提心,有广大的智慧、广大的神通。这些都是如佛陀般的功德,只有佛陀有这些功德啊!

刚才讲的这些,都是一般的普通人无法具足的功德。这样,他所造的论典也肯定是非常殊胜,非常不可思议的,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首先是了解作者,对他生起信心,然后对他所造的论典也生能起信心。若是有智慧,就能生起信心。若是不仔细地去观察、去思维的话,也许会觉得没有什么。所以首先要了解寂天菩萨,然后对寂天菩萨生起信心。

我们已经了知了作者。《入菩萨行论》是谁造的?是寂天菩萨造的。寂天菩萨具有什么功德?寂天菩萨具有如佛般的功德。我们为什么首先要了解这个人?因为如果我们对寂天菩萨生起了欢喜心,生起了信心,那么对这部论典也能生起欢喜心,生起信心。若是不了解作者,那么对他所造的论典也生不起信心,所以首先要了解作者。这是第一。

第二,《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是为谁而造?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这些世人,还是为了谁?是为了想学修大乘佛法的善缘者而造;为了菩提心未生令生起、已生者不退且增长而造。没有生起菩提心的,为了让其生起菩提心;已经生起菩提心的,就为了其不退转而且能增长菩提心。就是为了这样的一种人,为了这样一件事而造的。

我们现在也要观察: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自己是不是真心实意地想学修大乘佛法。你学佛修行,你来参加百日共修,是为了世间的利益,为了自我解脱,还是为了成就佛果?若是为了世间八法,为了自我解脱,都可以不学这个法门,也可以不学这部论典——《入菩萨行论》。

若是求世间利益:“我要得到世间的这些利益——钱、权、包括神通。”这种人不用学大乘佛法,也不用学《入菩萨行论》,通过别的方法,也能获得世间的这些利益。但是你学大乘佛法,学《入菩萨行论》,世间的这些福报自然而然就有。学修大乘佛法的人,学修《入行论》的人,能不能获得世间的这些利益?能!但是想获得世间这些利益的人,是不是必须要学修《入行论》?不是,可以不学。

若是求自我解脱:“我不求什么别的,就求自我解脱。因为轮回太苦了,世间太苦了,我要获得解脱,从六道轮回当中要获得解脱。”这样的话,也可以不学《入行论》,通过别的方法,比如说学声闻乘、缘觉乘等也能获得自我解脱。这种人不是必须要学修大乘佛法,也不是必须要学修《入行论》。但是学修大乘佛法的人、学修《入行论》的人,能不能得到自我解脱?能。你的断证功德圆满了,你成佛了,不也就自我解脱了吗?

只要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无论是求世间福报也好,还是求自我解脱也好,若是修持大乘佛法,学修《入行论》的话,都能获得这些利益。但是这些人不是必须要学大乘佛法,也不是必须要学《入行论》。

若是你想成佛,想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觉行圆满,想获得这样一个究竟的果位,必须要学修大乘佛法,必须要学修《入行论》。通过学修大乘佛法,通过学修《入行论》,你最后才能够获得佛果,才能够觉行圆满,才能够成就佛果。

所以,大家看看自己是哪种人,这是很重要的!不能盲目地来参加百日共修,来参加学修。现在标准已经出来了,大家依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自己到底在求世间这些八法,还是在求自我解脱,还是想真正地利益众生?《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就是为真正想学修大乘佛法的大乘根基者而造的。

《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也是为了菩提心未生能生而造的。“未生能生”是什么意思?“我是要成佛的”,那么你就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才能证菩提果;若是你不发菩提心,就不能证得菩提果。因为菩提心是菩提果的因,有因才有果,才能产生果。若是没有因,不会产生果。如果你想成佛,你想证得菩提果,那你得先发菩提心。观察自己的心相续,在你的相续当中,若是没有生起菩提心,《入行论》就是让你在相续当中生起菩提心的方法。若是如法修学《入菩萨行论》,在你的相续当中一定能生起菩提心。

如果通过观察自己而了知到在自己的相续当中已经有菩提心,那么还要不要学《入行论》?要。因为它会让你相续当中的菩提心不退转,并它能增长相续当中的菩提心。

自己看看,在座的各位都是修大乘佛法的,都是要修大圆满法的,都是要即身成佛的,这就要看菩提心。若要进入大乘妙道,首先要发菩提心。在你的相续中有没有生起菩提心?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你就应该认真地学修《入菩萨行论》。这样的话,在你的相续当中就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很多人学修佛法很多年了,也许在相续当中已经有了利他心、菩提心,如果你能够认真地学修《入菩萨行论》,它就能让相续当中的菩提心不退转并且增长,直到圆满。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修大乘佛法,要学修《入菩萨行论》。

这部论典为何而造?为想学修大乘佛法的善缘者而造;为了菩提心未生者令生起、已生者不退且增长而造。寂天菩萨就是为了这样的一种人、这样的一件事而造的这部论典。这个时候要对照自己:你是不是这个法的法器?法器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受不到法益呢?因为没有成为这个法的法器。如果没有变成法器,怎么能得到法益呢?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做一个观察,这个观察是很重要的。自己到底有没有变成这个法的法器?若是你真正成为了这部论典或者法的法器的话,你一定能受益,一定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法益。我们现在不是在讲故事,也不是在讲别人,而是在讲我们自己的修行。都应该对照对照自己,应该用佛法当镜子来照自己。我们不是为了这些理论,也不是为了增加学问,我们是为了解脱和成就。为了解脱,为了成就,我们一定要运用佛法,对照自己,依法改变自己。学佛修行应该是对内,对照自己的内心,这是很重要的。这是第二。

第三,这部论典属于何种范围?我们也要了解这个。三藏有属于小乘的三藏,也有属于大乘的三藏,这部论典是属于小乘,还是属于大乘?这里讲的是小乘法,还是大乘法? 若是属于大乘的话,大乘有经藏、律藏、论藏,它是属于经藏、律藏,还是论藏?

这部论典属于经藏,大乘经藏。这里宣讲的是佛第二转法轮的内容。寂天菩萨是中观应成派的论师,他所造的如《入菩萨行论》等论典也应该属于中观应成派的论典。尤其是第九品《智慧品》里,主要抉择的是远离八边戏论的大空性。前面几品内容都是为了抉择第九品《智慧品》,因为智慧是成就的要诀,解脱的要诀,而《智慧品》里主要讲的是远离八边戏论的大空性。所以,它是大乘论典,尤其是中观应成派的论典。

第四,具何种必要。造这部论典、学这部论典,有必要吗?有必要。有什么必要?为了什么?学修《入菩萨行论》,能发菩提心,能行菩萨道,最终能证菩提果,这就是必要。

大家说得都轻松:“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真正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就要学修《入行论》。只有如理如法地学修《入行论》,才能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最终能证菩提果。这就是造《入行论》的必要。你看,我们这次学修《入菩萨行论》多重要啊!只有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最后才能成就佛果,才能证得无上菩提。

第五,全论何义。即整部论典的内容,《入菩萨行论》从前言到结尾之间所阐述的内容。《入菩萨行论》所讲的、所阐明的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大乘道次第,可以说包括了显宗基道果的一切修法,这是它的内容,整部论典当中所阐明的、所宣说的就是这些。

以上就是五条规则。当时,那烂陀寺的班智达们传讲论典的方式就是按五条规则来宣讲的。那些班智达们讲经典的时候,是以五种圆满的方式讲;他们讲论典的时候,以五条规则的方式讲。今天我们讲的是五条规则的宣讲方式:首先要了解作者;其次了解这部论典为何而造,为了什么而造的;再次,这部论典是属于大乘,还是小乘,是经藏、论藏,还是律藏;第四,造这部论典有什么必要,学修这部论典有什么必要;第五,从前言到结尾,整部论典的内容怎么宣讲的,怎么阐述的。这里讲的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大乘道次第,是整个大乘佛法的基道果,即一个人要成佛,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从最初发心开始,到入道,再到最后圆满的过程。这些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我们今天没有讲论典的内容,先了解一下《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是很有必要的。佛教里有经典和论典,经典是佛所说的,论典是佛的弟子们、具有成就的人所造的。内道(指佛教)的论典必须要具足两个功德:其一,降伏烦恼,消除烦恼。你学它、修它,能降伏烦恼,能断除烦恼,具有这个功德,才是真正的论典;其二,救护、救度,从三恶道中解救众生。学修这部论典,最起码不堕落恶趣,能获得解脱。若是能从三恶道中、从轮回中解救众生,能够降伏烦恼,能够断除烦恼,具有这两个功德,才能称为论典。

佛教的论典不是谁都可以造的。第一,要证悟空性;第二,要亲见本尊;第三,要精通五明:这样才有造论的资格。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造论的,真正证悟空性的人可以造;真正亲见本尊的人,他亲自见到了本尊,已得到了本尊的摄受,可以造论;还有一种是精通五明者也可以造。

刚才我们为什么首先要讲这五条规则呢?我们开始要学修《入行论》了,这是部论典,不是经典,不是佛亲自宣讲的,是印度的一位论师造的。这就需要观察。有些人什么书都看,都学,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关于造论,现在的社会上很乱,拿起笔就可以开始造论了。自己先要看看,不能什么都盲目地去做、盲目地去接触,应该用观察力去观察。这些都不是随便的事,不能随便。

随缘不是随便。不能分别,但是一定要分辨。要分辨善恶,要取舍善恶,要分辨好坏,要取舍好坏。如果连善恶都不分辨,好坏都不分辨,那变成什么了?莲花生大士说,你的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比面粉还细。什么意思?你证悟了空性,一样要分辨善恶,一样要取舍善恶。所以不能一说“一切平等”、“不能分别”,就开始不分辨了,那就又堕入了无边、空边,这不是真正的中道,也不是真正的正道。

大家先要以智慧观察。无论是依止善知识,还是亲近善知识,无论要学修什么法门,什么论典,首先应该要了解。刚才讲了,尽管没有什么太多准备,但是今天的日子非常殊胜,所以就从今天开始宣讲本论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1、请简述本论宣说方式的五条规则。

2、内道论典应具有哪两种功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