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讲「灌顶阶」,实在讲就是指的本经。怎么知道本经是顶法?梅光羲老居士在《无量寿经》会集本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他这个序文写得好。序文里面曾经提到一段,这是他引用古大德的记载,在隋唐时代佛法最盛,在中国佛教史上,那个时代是佛教的黄金时代,佛法大小乘十个宗派,几乎都在那个时代同时出现。外国这些最优秀的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比比皆是。其中有特殊成就的,日本有不少,韩国也有不少,那个时候韩国没有统一,韩国叫三韩,分三个国家,南面越南,许多高僧大德到中国来留学。那个时候他们也曾经讨论过,仔细来研究分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哪一部经最能具足整个佛法的代表性?於是这一些大德,几乎肯定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代表整个的佛法,称之为根本法轮;还用比喻说,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佛法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这个树的根、是这个树的本,其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无非是这个根本上的枝叶而已,枝叶不离根本,所以称《华严》叫根本法轮,这就是《华严》是顶法。
可是当时修净土教的人不少,尤其有很深远的影响,唐朝出现的善导大师,善导在中国历史上记载,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说过,有三位是阿弥陀佛化身,这是知道的,不知道的那就不晓得有多少位。我们知道第一个是善导大师,第二位永明延寿法师,第三位是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这三位身分暴露了。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身分暴露的很少,不露身分的人很多。所以我劝诸位同修对人要生恭敬心,说不定你最瞧不起那个人,那个人就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那你不就得罪了,你还能往生吗?不过话是这么说,往生还是照往生,你得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决定不怪你,往生的条件是具足信愿行。但是总而言之,我们对一切人要平等恭敬,这才如法,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他们影响力很大,尤其是善导大师,日本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都曾经亲近过善导大师,把净土宗传到日本、传到韩国,一直到今天日本净土宗的寺庙命名「善导寺」。你一看到善导寺,决定是修净土,以善导大师的名讳做为寺庙的招牌。他们对善导非常恭敬,善导大师的塑像,在日本处处可以见到。我们中国净宗的佛弟子,把善导大师忘掉了,所以到日本去旅游、观光,我们看到那个情形,心里面真的生惭愧心。我们的祖师,人家对他那么崇敬,我们已经淡忘,所以这一些学生对净土的缘深。再仔细看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到最后怎么样它才能够圆满成佛,达到真正的顶法?原来最后一招,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这样才达到了顶法。於是这些人肯定《无量寿经》是顶法。为什么?《无量寿经》是《华严》的归宿。当时一些高僧大德讲,《华严》、《法华》实际上是引导你归净土。好比我们这个经开三分一样,《华严》、《法华》是序分,净土往生经是正宗分,所以《无量寿经》才是正宗分。我们这样看法:《华严》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所以前清彭际清居士才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其实是一部。彭际清能说出这个话来不简单,他要不契入这个境界,这话是说不出来的,真正是过来人才能够说得出这个话来。我们就肯定《无量寿经》是顶法,通常讲《华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经都是顶法。
在本经原译本很多,佛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翻译次数最多的是《无量寿经》,而现在《大藏经》里面所留的原译本有五种。这五种的原译本,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他们细细的去研究,发现译本的文字出入很大,最明显的是愿文。汉朝的译本二十四愿,到南北朝时代,我们看康僧铠的译本四十八愿,再看宋朝时候的译本三十六愿,这个差别就太大。如果原本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不可能变成二十四愿,也不可能变成三十六愿。所以古德就推测,必定是根据的原译本不同。这个推测也就想像到,世尊当年在世宣讲《无量寿经》,介绍弥陀净土不只一次。不像其他经典,释迦牟尼佛一生只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遍。现在看这五种原译本,可以肯定释迦牟尼佛至少曾经讲过三遍。还有七种原译本失传,如果那些本子要在的话,可能还有出入,说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对於介绍净土法门不遗余力,多次宣讲。因为多次宣讲,每一个本子里面出入不同,这才有会集的必要,给我们初学的人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会集本对我们初学便利太多了。最早的会集王龙舒居士,第二次会集是魏默深居士,夏莲老这第三次会集,后后胜於前前,后面会集的本子比前面本子会集得好,会集得非常殊胜,这是我们认识什么叫顶法。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九集) 1998/8/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19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