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灵的主宰者。心灵的第一境界是感恩之心,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敬畏之心,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心...忍辱菩萨行
忍辱菩萨行 海涛法师开示 在佛法八万四千种法门中,忍辱为何会列于菩萨六度修行之一?因为忍辱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接触时最容易遇上的考验,更是每个人修行中必经之磨练过程。...忘记自己是谁的猪
忘记自己是谁的猪猪快乐地生活着。主人对猪照顾得十分周到。主人建造了档次很高的猪舍,让猪有了安全可靠的住处;主人一日为猪提供三餐,食物粗细搭配,营养充分合理,让猪吃得饱饱...心态重于环境
每天上午的同样时间,一位富翁都会乘车经过一个公园。富翁大惑不解,问这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所豪华的旅馆,真是妙不可言;而一旦我睡...忆念众生如子想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关键点不在于他造了善业或造了罪业,而是他内心当中是不是真实地想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蕅益大师说:...志超的人生
志超的人生 后来,志超在晋川的寺中染病,他知道无常已近,更加勤奋地修炼。在唐贞观(太宗年号)十五年三月十一日死于晋川的寺中,终年七十一岁。...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十五岁开悟,他自己承认了)。开悟以后你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开悟以后,你知道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你怎么想?蕅益大师讲...快乐、喜悦之时的修持
快乐、喜悦之时的修持 快乐及幸福是过去善业之果报,这是一份好的潜力;但是若无法将此潜力再加强,它会被用尽。这正如同我们吃水果一样,吃完了什么也没剩下。所以要将喜悦及幸...心灵健康才是真正养生
现代人普遍重视养生、保健,而且遍地宣传健身养心的方法,世界各处都有演讲养生中心,但许多人认为养生就是简单的煅炼身体,包括瑜伽,这实在是一种浅薄之见。心理学认为养生有四种...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