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懒是大恐怖!你想要的美好统统离你而去

发布时间:2019-11-14 09:25:11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懒是大恐怖!你想要的美好统统离你而去

别译杂阿含经 八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阿难从佛向舍卫城。时于粪聚窟中,见夫妻二人,年几老大,柱杖战栗,如老鹳雀。佛遥见已,告阿难言:汝见夫妻二人极为老朽在粪窟中不。阿难白佛言:唯然已见。

佛告阿难:如斯老人,若年少时,在舍卫城中,应为第一长者,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应得罗汉。若少年时,聚积财钱,应为第二长者,若出家者,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应得阿那含。若第三时,聚集钱财,应为第三长者,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应得 须陀洹。如今老熟,亦不能聚财,不能精勤,亦不得上人法。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少不修梵行 亦不聚财宝

犹如老鹳雀 迁止守空池

不修于梵行 壮不聚财宝

念壮所好乐 住立如曲弓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参考

在佛经里面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一天早晨佛陀和阿难一起从给孤独园去城里化缘,当时看到远处坟堆里有一对年高的老夫妻,他们身体颤抖非常可怜。当时佛陀就问阿难:你看到这对可怜的乞丐了吗?阿难说看到了。佛陀就告诉他,其实这个世间上很多人只不过是不努力而已,如果努力不会变成这样的。如果这个人在少年的时候能够非常努力,他会成为舍卫城第一大富翁,而且会获得阿罗汉的果位;如果他在青年时能够努力,他会成为舍卫城第二大富翁,而且会获得阿那含果位;如果他在壮年时能够非常努力的不断修行,至少也会获得须陀洹果位。但是他全部放弃了努力,对世间法也没有努力,对出世间法更没有精进,所以今天落到这种下场。

若懒 则人生一事无成

人生世间,勤则有成。若懒则一事无成矣。且莫谓纵才能不出人上,而家业尚有可恃。须知越富贵,越要勤学。富贵家子弟多败类,少有成正器者,皆因有家业可恃。卒至可恃者不足恃,而自己之德之才,由其有可恃者,皆不成就。至可恃者不能恃,而自己之德之才一无所有。则不为庸人与寒贱,何可得乎。汝既发心皈依佛法,必须先要做好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一举一动,虽在暗室,不可放逸。务必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为世间贤人善人。能如是,方可为佛弟子。

复严德彬居士书二

若懒 便不能改命享大福报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然犹须极力修持,方可言命。倘懒惰懈怠,任性委靡,则所得所失,皆不是命矣。

\

天定者胜人,人定者胜天。实则世人所得之苦乐吉凶,多半属人所造,有几人一本于命乎。大约作恶而不能如命者多,修善而反更胜命者少。是二者,皆人定胜天者。世人每有一念之善,即可转祸,为福转凶为吉。况终身吃素,念如来之万德洪名,而不能转回造化乎。但令彼常存敬畏,发菩提心,则即此尚可作超凡入圣之前导,况其余小小福事之不能得乎。福与祸相为倚伏,欲其纯福无祸,亦唯在自己努力修持耳。汝女得此好人家。实为大幸。其不满意之年月,乃天也。然而修持在我,命自我立。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观音,则无业不消,无福不臻,此人定胜天之大义也。傥彼懒惰懈怠,心中不以不满意之年月为事,则成天定胜人矣。祈将此立命修身之大义,与彼说之,则必能洗心涤虑,战兢修持。超凡入圣,尚有余裕,况年月之小疵乎。

复念佛居士书

若懒 说食数宝难逃死后三恶道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著与否。吾人当于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阁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

复周伯遒居士书

若懒 逃避责任出家也不济事

汝说自利须出家,利他须不出家。不知修戒定慧者,唯出家为易。若修净土法门,则在家更为得力也。倘谓在家决难修行,则出家亦不能修行。何以故,以在家不著力,出家能认真乎。此可预决其不能之势耳。汝家有妻子,无所依靠,何可作此妄想。此系因循推托之情。使汝真出家,汝仍是懒惰懈怠,无所成就。光见之多多矣。

复陈伯达居士书二

若懒 想要往生西方痴心妄想

念佛求生西方,自行化他,须以勤为本。若懒惰懈怠,则难克有成矣。

复林赞华居士书七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治懒:孝子思亲,淫士恋女

汝之所说,乃一切人之通病。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经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然地狱之苦以未曾亲见,无善根人尚不能顿发出离逃避之心。最切要者,当想两军交战,炮声如雷,子弹如雨,飞艇在上,地雷在下,一时齐发,则两军之人同皆粉身碎骨,随炮子以分散化作乌有,我亦身预其中。当其将发未发之时,尚知念佛求生之事。此时惶恐万分,而营官指挥各执枪炮不敢稍懈,懈则即时见杀。此时断不至事务所牵,恐怖所碍,不能念佛矣。此种境界不及地狱万分之一,以凡夫心力所能想到,故想时便毛骨耸然如亲经历也。汝之懈怠,由于不详审未来之苦。倘能详审以思,断不至长时懈怠。

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今为一喻,如孝子思亲,虽与人百凡应酬,其心中常常有思亲之念,不能暂忘。又如贪淫之人常想美女,彼虽终日各有事业,而其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相忘。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淫士之恋女,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

复智正居士书二

治懒:念死,念三恶道苦

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燃,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

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治懒:主敬存诚,如在佛前

余惟修行之要,敬为第一。人能主敬存诚,则一切凡情无由而起,本具圣智自然发现。凡一切人我是非,无明贡高,以及懒惰懈怠,因循委靡之习气,皆悉消灭。而况恭对三宝,披陈往罪,则惭愧恐惧之心,希圣希贸之念,如饥如渴,油然而生。上慕诸圣,下重己灵,痛念我与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圆证三觉,我何以久轮六道。从兹改往修来,返迷归悟。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下取出,屡次洗濯,俾复本净。待至净极,则悬之高幢,必能随意雨宝。

\

慈悲道场忏法随闻录序

治懒:终日事持,都摄六根

又今人多尚空谈,不务实践。劝修净业,当理事并进,而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人,全专即理,终旦事持,即终旦理持。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妙,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只成空谈矣。愿阁下以圆人全事即理,为一切人劝,则利益大矣。

复范古农居士书一

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诫初发心学佛者书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闲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

复杨炜章居士书

治懒:种种助行,轮流辅助

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之人,以无一切作为,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杨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但专主于自利一边。譬如吃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人常自谅其力,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仆,皆以此为导,将谓非自利乎。一灯只一灯,一灯传百千万亿灯,于此一灯,了无所损。孰得孰失,何去何从,岂待问人方了知乎。

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治懒:同修善友鼓励鞭策

为今之急务者,开莲社以行道耳。或谓念佛求生西方即已,何必结社。是不知世间万事,须待众缘相助,方得有成,况学了生脱死之无上妙法乎。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盖取其二泽相并,彼此互益之义。又圣人以朋友列于五伦者,盖取其劝善规过,如二月互照,扶危保安,如两手相援之义也(友,古作[又/又]。又,手也,今文变又作耳)。人之常情,若无依倚,则多涉因循怠忽之弊。大众同居,功课有定,虽欲懈怠,亦不可得。功课之外,其奋发精进者,即可摄彼懈怠者,勉力而行。人皆前进,谁甘后退,彼此相辅,其行易成。或有所疑,及有所见,有可抉择。每日暇时,请诸耆宿,略示净宗纲要,则邪正去取,了了分明。有此诸益,故古人咸以结社为倡导。即身有职业,不能亲预,但依社章修持,待开会日,或亲往,或函告,明己修持之勤怠,利益之大小,亦与预修,相去不远,以心冀社友,不敢怠荒故也。

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读诵

  • 金刚经译文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