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女身成佛道

发布时间:2019-10-19 09:19:42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我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

  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

  她说到,有一次和几位在社会上都被公认为很有成功的女性朋友,到一家医院去探视病人,在医院的架子上有一些“善书”赠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些别的教派的书。她们取了一本佛教的书,没想到那本书一开头就说,女人的业障深,欲望重,如果要以女身成佛道是绝不可能的,还说到,女人是五漏之身,男人比女人多修五百世等等。 

  “我们几个人看了大为吃惊,我们虽然不信佛,对佛教的精神义理都是十分崇敬的,看了这一段却大打折扣,原来,佛教连男女都不平等了,还讲什么众生平等呢?”她说。

  她的活使我一时为之语塞,由于我不知道她看到的是什么书,也不能下任何判断,但是,我仍然对这位我素来尊敬的朋友说:“佛教绝对是男女平等的,我们不必管你看的书上怎么说,从两点小事就可以证明,第一是,在佛教的大菩萨里,许多菩萨都现女相,例如准提佛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可见女人成佛得道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弟子也有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之别,可见佛教并不排斥与鄙视女性。”

  她想了一下,说:“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多知道一点佛教对于妇女的看法,如果这一关打不破,我是不可能学佛的。”

  女人的最高肯定

  朋友的话使我深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因为事忙就淡忘了。最近,遇到女居士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来正视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男女平等已经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佛教经典对男女问题有没有真实的认识呢?是不是超越别的宗教呢?想必是佛弟子,尤其是女弟子更想知道的。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业看看佛陀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中的妇女的地位。在佛陀诞生的时候,印度种姓制度十分严格,在这个制度下不但阶级差别很大,女人的角色更卑下,被看成是男人的附属。

  有一位达摩难陀法师曾用英方写过一册《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对佛陀时代的妇女地位有简明的描述,他写到:

  “女人被当做物品而受到极端的歧视,她须足不出户而全心全意地服侍丈夫,并且要操持家务。有些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僧侣虽然妻妾成群,却认为女人所烹调的食物为不洁而令其远离庖厨。女人也因此被视为祸水,而唯有不断让她们操持家务才能使她们远离邪恶。

  “已婚妇女若是不能生育或产下男丁以传宗接代,就可能屈为小星,甚至被休掉。因为一个家庭要是没有子嗣传递祖宗香火,在当时被看做是大逆不道,并且唯有儿子方可承袭祭祀祖宗的仪礼,使得父祖和先人获致安息,否则他们可能会变为厉鬼而令家庭不宁。因此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所以一个及笄的女孩要是仍旧小姑独处的活,便会受到他人的物议和鄙视。

  “至于妇女在曾经被准许的宗教修行方面,也一并被禁绝。一个女人往往被认为无法修得功德以升入天堂,而唯有矢志如一的侍奉她的丈夫才能够*缘得福,即使她的丈夫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陀前后的印度(其实不止印度),妇女的地位是卑下的,在这种环境里,他提出的两种教义,大大改变妇女的地位,一是众生平等之说,连天神、畜生、饿鬼、地狱众生的佛性都平等了;何况是男女!二是业力轮回之说,从前的人可以把一切洁、倒楣的果都推给妇女,佛陀的说法是因果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好坏都是自己造成,与妇女无关。这两种说法无形中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同时,在佛经里佛陀留下了许多度化妇女的事迹,后来甚至创设了比丘尼僧团,使女性不但可以修行,还可以弘法,甚至接受男女信徒的礼拜,这是直接肯定了妇女可以修行,不仅可以修行,还能成道。

  我们在今天看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惊人,如果把时间推回二千多年前,就会知道佛陀是多么有智慧和勇气,他的远见、开明、革新、开风气之先,到今天想起来还令人动容。

  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佛陀对弟子说法,经常说:“善男子!善女人!”是多么肯定女性,如果女人不能闻法,女人不能成佛,那么,佛陀的“善女人”是说给谁听呢?

\

  如来性是丈夫法 

  一般认为佛教中轻视女性的论点,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得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沦》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

  “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此辈是女人!

  这是多么澄明而平等的见解,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 

  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以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

  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

  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实物,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

  文殊说:“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但是,智积菩萨不相信龙女可以在须臾之间成就菩提。

  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在一边的佛弟子舍利弗对龙女说:“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这个观点正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小乘一般观点,龙女听了就取出一颗宝珠,价值无比,她把宝珠献给佛陀,佛陀接受了。龙女说问智积菩萨和舍利弗说:“我献宝珠而世尊纳受,这件事快不快?”

  “非常快!”智积菩萨与舍利弗回答。

  龙女说:”以你们的神通力看我成佛吧,我的成佛比这更快!”

  一说完,龙女突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立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破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别法执,龙女不但是女人,而且只有八岁,还顿悟成佛。女人不能成佛的说法,不是破除了吗?

  发大乘者,不见男女

  佛陀肯定女性可以成道,在《楞严经》有一个更鲜明的例子。

\

  《楞严经》说法的缘起,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在城里乞食,途中路过淫舍被摩登伽女引诱,差一点破了戒体,佛陀知道了,就派文殊菩萨持楞严神咒去解救阿难,并且把以淫为业的摩登伽女也带回来,佛陀从如何对治情欲开始,才开演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摩登伽女听佛陀讲《楞严经》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淫火顿歇,得阿那含”,而当《楞严经》讲到一半时候,摩登伽女就证得得阿罗汉的果位了,那时候,佛陀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哩!

  在摩登伽女证阿那含果时,佛陀对阿难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以现代眼光看来,摩登伽女就是妓女,不但女人可以成道。妓女如果发无上心,也可以很快成道,这是多么令人震撼! 

  《楞严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在《入法界品》里记载了善财童子追求佛道的过程,他曾参记了许多善知识,在他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中就有许多是女人,可见得女人不只在慈悲心上十分殊胜,也可以有智慧心,是能够悲智双运的。

  所有佛教经典都肯定了女人可以成就,虽然佛的弟子不时为此提出疑问,伟大的佛陀则一再地肯定了法身没有男女的透彻见解。

  这正是佛陀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的:“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女,因为有性别的对应才有情欲的流转,一旦发起菩提心,则立即超越了男女的差别,因为道心是没有男女的。

  不但佛陀一再阐明佛法中没有男女区别,即使在修行的女子自己也都有坚强不动的信心。在《海龙王经》的《宝锦女受决品》里,大迦时尊者对宝锦女说:“女及诸夫人,无上正觉,甚难可获;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宝锦女就对大迦叶说:“心志本净,行菩萨者,得佛不难。彼发道心成佛如观手掌。适以能发诸通慧心,则便摄取一切佛法。”她又说,“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无男无女。”宝锦女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格局,所有学佛的女居士,都应该学习宝锦女的精神,女人成佛若不可得,男子也必然不会成功的!

  女人之相不可得

  在《维摩诘经》里,舍利弗看到天女的神通智慧,辩才无碍,就问天女说:“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女说:“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不也,幻无守相,当何所转?”舍利弗说。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这时,天女用神通力,把舍利弗的样子变成天女,而自己则化身成舍利弗,反问舍利弗说:“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看见自己的天女相说:“我今不知何转而变成女身?”

  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这时,天女又用神通,把舍利弗还原,问舍利弗说:“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说:“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

  后来,维摩诘对舍利弗说:“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我们要注意“以本愿故”这四个字,我相信在无始劫来发过菩提心,而现在以女人身修习佛法的善女人,都是发过以女人身来度化众生的本愿的,如果能开启自己佛性,就知道男女没有任何法的分别。

  正如在《大宝积经》里的《妙慧童女经》,只有八岁的妙慧童女,她比释迦牟尼佛早发菩提心三十劫,也曾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

  当文殊知道了过去的因缘,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并问好说:“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正色地说:“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

  好一个女人之相了不可得!对菩萨而言,男女只是暂的权宜化现,事实上,男女都是顺缘的假合,在毕竟空性里,男女是绝对平等的,如果不能进入这种法性的真实,而执著于男女的分别,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化。

  佛经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但八岁的小女孩可以成佛道 ,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了知因缘法(有一部《老女人经》就是佛对老女人讲因缘法),中年的女人也可以直趋菩提(《大宝积经》的《胜鬟夫人经》就是记载胜鬟夫人发愿修行的经过)。女人成道没有什么可惊,从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都能成道 ,才使我们惊奇地看见了佛教无与伦比的伟大精神。

  在经典里女身成道的很多,即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出过许多伟大的女修行者,梁朝的宝唱法师编过《比丘尼传》,现代的震华法师续编比丘尼传三卷,合共四卷,共收录了二百位中国的比丘尼动人的修行,这使我们知道中国历代也有许多清进的女性修行人,当然,善女人更多得多了!

  胜鬟夫人十大愿

  在密宗的说法里,把宇宙分为两部分,一是胎藏界曼荼罗,一是金刚界曼荼罗。

  胎藏界以大悲为本质,被看成是母性的,也就是生的根源,有育成种子,使其具足诸根而诞生,而由大悲的万行功德而增长菩提,摄化众生。

  金刚界则以大智为本质,是一切如来身口意的完成,是坚牢无比,坚固不坏的。 

  在法界中,金刚界与胎藏界无二无别;在人间,男女各自完成菩提的道路,则是二而不二。

  现实生活虽有男女,本质上是没有男女的,但男女具有,则有了一个完全的人间。

  所以,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男女两种性格,只看如何去转化罢了。

  知道佛教对女人成佛的见解,相信可以给许多向往菩提的妇女带来更大的信心。佛教尊重宇宙的每一众生,外相只是暂时的过渡,佛性才是真实的自我,在这一点上,男女的自觉、自证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胜鬟夫人的十大愿,不只女人,就是男子读了也会血脉澎湃,为菩提的道路立下更坚强的誓言,她说: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已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已,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挂碍心,摄受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稳,以义饶益,令脱众生,然后乃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食,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能于如来所转法轮,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读诵

  • 金刚经译文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