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第一卷 佛说长阿含经

发布时间:2019-06-25 18:30:55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第一卷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辩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诵。契经,《四阿含》藏也:《增壹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杂阿含》四分十诵;此《长阿含》四分四诵,合三十经以为一部。

  阿含,秦言法归。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其为典也,渊博弘富,韫而弥广;明宣祸福贤愚之迹,剖判真伪异齐之原,历记古今成败之数,墟域二仪品物之伦。道无不由,法无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法归为名。开析修途,所记长远,故以长为目。玩兹典者,长迷顿晓。邪正难辨,显如昼夜;报应冥昧,照若影响;劫数虽辽,近犹朝夕;六合虽旷,现若目前。斯可谓朗大明于幽室,惠五目于众瞽,不闚户牖,而智无不周矣。

  大秦天王,涤除玄览,高韵独迈,恬智交养,道世俱济,每惧微言翳于殊俗。以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上特留怀,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岁次,上章阉茂,请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出律藏一分四十卷,十四年讫。十五年岁次,昭阳赤奋若,出此《长阿含》讫。凉州沙门佛念为译,秦国道士道含笔受。时,集京夏名胜沙门,于第校定,恭承法言,敬受无差,蠲华崇朴,务存圣旨。余以嘉遇,猥参听次,虽无翼善之功,而预亲承之末,故略记时事,以示来贤焉。

  第一分初大本缘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华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诸比丘于乞食后集华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知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佛劫数多少,名号、姓字,所生种族,其所饮食,寿命修短,所更苦乐。又知彼佛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有如是解,有如是住。云何,诸贤,如来为善别法性,知如是事,为诸天来语,乃知此事?

  尔时,世尊在闲静处,天耳清净,闻诸比丘作如是议,即从座起,诣华林堂,就座而坐。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谓:诸比丘,汝等集此,何所语议?时,诸比丘具以事答。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家修道,诸所应行,凡有二业:一曰、贤圣讲法,二曰、贤圣默然。汝等所论,正应如是。如来神通,威力弘大,尽知过去无数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诸天来语故知。佛时颂曰:

  比丘集法堂,讲说贤圣论,

  如来处静室,天耳尽闻知。

  佛日光普照,分别法界义,

  亦知过去事,三佛般泥洹。

  名号、姓、种族,受生分亦知,

  随彼之处所,净眼皆记之。

  诸天大威力,容貌甚端严,

  亦来启告我,三佛般泥洹。

  记生、名号、姓,哀鸾音尽知,

  无上天人尊,记于过去佛。

  又告诸比丘:汝等欲闻如来识宿命智,知于过去诸佛因缘不?我当说之。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愿乐欲闻。善哉!世尊,以时讲说,当奉行之。

  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告诸比丘: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葉。我今亦于贤劫中成最正觉。佛时颂曰:

  过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

  次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

  即于彼劫中,毗舍如来出。

  今此贤劫中,无数那维岁,

  有四大仙人,愍众生故出:

  拘楼孙、那含、迦葉、释迦文。

  汝等当知,毗婆尸佛时,人寿八万岁。尸弃佛时,人寿七万岁。毗舍婆佛时,人寿六万岁。拘楼孙佛时,人寿四万岁。拘那含佛时,人寿三万岁。迦葉佛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佛时颂曰:

  毗婆尸时人,寿八万四千;

  尸弃佛时人,寿命七万岁;

  毗舍婆时人,寿命六万岁;

  拘楼孙时人,寿命四万岁;

  拘那含时人,寿命三万岁;

  迦葉佛时人,寿命二万岁;

  如我今时人,寿命不过百。

  毗婆尸佛出刹利种,姓拘利若;尸弃佛、毗舍婆佛种、姓亦尔。拘楼孙佛出婆罗门种,姓迦葉;拘那含佛、迦葉佛种、姓亦尔。我今如来、至真,出刹利种,姓名曰瞿昙。佛时颂曰:

  毗婆尸如来,尸弃、毗舍婆,

  此三等正觉,出拘利若姓。

  自余三如来,出于迦葉姓。

  我今无上尊,导御诸众生,

  天人中第一,勇猛姓瞿昙。

  前三等正觉,出于刹利种;

  其后三如来,出婆罗门种;

  我今无上尊,勇猛出刹利。

  毗婆尸佛坐波波罗树下成最正觉,尸弃佛坐分陀利树下成最正觉,毗舍婆佛坐婆罗树下成最正觉,拘楼孙佛坐尸利沙树下成最正觉,拘那含佛坐优昙婆罗树下成最正觉,迦葉佛坐尼拘类树下成最正觉。我今如来、至真,坐钵多树下成最正觉。佛时颂曰:

  毗婆尸如来,往诣波罗树,

  即于彼处所,得成最正觉。

  尸弃分陀树,成道灭有原。

  毗舍婆如来,坐婆罗树下,

  获解脱知见,神足无所碍。

  拘楼孙如来,坐尸利沙树,

  一切智清净,无染无所著。

  拘那含牟尼,坐乌暂树下,

  即于彼处所,灭诸贪忧恼。

  迦葉如来坐,尼拘类树下,

  即于彼处所,除灭诸有本。

  我今释迦文,坐于钵多树,

  如来十力尊,断灭诸结使,

  摧伏众魔怨,在众演大明。

  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

  各各坐诸树,于中成正觉。

  毗婆尸如来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有十万人,三会弟子有八万人。尸弃如来亦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万人,二会弟子有八万人,三会弟子有七万人。毗舍婆如来二会说法,初会弟子有七万人,次会弟子有六万人。拘楼孙如来一会说法,弟子四万人。拘那含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三万人。迦葉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二万人。我今一会说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佛时颂曰:

  毗婆尸名观,智慧不可量,

  遍见无所畏,三会弟子众。

  尸弃光无动,能灭诸结使,

  无量大威德,无能测量者,

  彼佛亦三会,弟子普共集。

  毗舍婆断结,大仙人要集,

  名闻于诸方,妙法大名称,

  二会弟子众,普演深奥义。

  拘楼孙一会,哀愍疗诸苦,

  导师化众生,一会弟子众。

  拘那含如来,无上亦如是,

  紫磨金色身,容貌悉具足,

  一会弟子众,普演微妙法。

  迦葉一一毛,一心无乱想,

  一语不烦重,一会弟子众。

  能仁意寂灭,释种沙门上,

  天中天最尊,我一会弟子。

  彼会我现义,演布清净教,

  心常怀欢喜,漏尽尽后有。

  毗婆、尸弃三,毗舍婆佛二,

  四佛各各一,仙人会演说。

  时,毗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荼,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尸弃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毗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楼孙佛有二弟子:一名、萨尼,二名、毗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郁多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罗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揵连,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佛时颂曰:

  骞荼、提舍等,毗婆尸弟子。

  阿毗浮、三婆,尸弃佛弟子。

  扶游、郁多摩,弟子中第一,

  二俱降魔怨,毗舍婆弟子。

  萨尼、毗楼等,拘楼孙弟子。

  舒槃、郁多楼,拘那含弟子。

  提舍、婆罗婆,迦葉佛弟子。

  舍利弗、目连,是我第一子。

  毗婆尸佛有执事弟子,名曰无忧。尸弃佛执事弟子,名曰忍行。毗舍婆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寂灭。拘楼孙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善觉。拘那含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安和。迦葉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善友。我执事弟子,名曰阿难。佛时颂曰:

  无忧与忍行,寂灭及善觉,

  安和、善友等,阿难为第七。

  此为佛侍者,具足诸义趣,

  昼夜无放逸,自利亦利他。

  此七贤弟子,侍七佛左右,

  欢喜而供养,寂然归灭度。

  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弃佛有子,名曰无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觉。拘楼孙佛有子,名曰上胜。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导师。迦葉佛有子,名曰集军。今我有子,名曰罗睺罗。佛时颂曰:

  方膺、无量子,妙觉及上胜,

  导师、集军等,罗睺罗第七。

  此诸豪贵子,绍继诸佛种,

  爱法好施惠,于圣法无畏。

  毗婆尸佛父名槃头,刹利王种,母名槃头婆提,王所治城名曰槃头婆提。佛时颂曰:

  遍眼父槃头,母槃头婆提,

  槃头婆提城,佛于中说法。

  尸弃佛父名曰明相,刹利王种,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佛时颂曰:

  尸弃父明相,母名曰光曜,

  于光相城中,威德降外敌。

  毗舍婆佛父名善灯,刹利王种,母名称戒,王所治城名曰无喻。佛时颂曰:

  毗舍婆佛父,善灯刹利种,

  母名曰称戒,城名曰无喻。

  拘楼孙佛父名祀得,婆罗门种,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随王名故城名安和。佛时颂曰:

  祀得婆罗门,母名曰善枝,

  王名曰安和,居在安和城。

  拘那含佛父名大德,婆罗门种,母名善胜,是时王名清净,随王名故城名清净。佛时颂曰:

  大德婆罗门,母名曰善胜,

  王名曰清净,居在清净城。

  迦葉佛父名曰梵德,婆罗门种,母名曰财主,时王名汲毗,王所治城名波罗柰。佛时颂曰:

  梵德婆罗门,母名曰财主,

  时王名汲毗,在波罗柰城。

  我父名净饭,刹利王种,母名大化,王所治城名迦毗罗卫。佛时颂曰:

  父刹利净饭,母名曰大化,

  土广民丰饶,我从彼而生。

  此是诸佛因缘、名号、种族、所出生处,何有智者闻此因缘而不欢喜,起爱乐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吾今欲以宿命智说过去佛事,汝欲闻不?

  诸比丘对曰:今正是时,愿乐欲闻!

  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从右胁入,正念不乱。当于尔时,地为震动,放大光明,普照世界,日月所不及处皆蒙大明,幽冥众生,各相睹见,知其所趣。时,此光明复照魔宫,诸天、释、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众生普蒙大明,诸天光明自然不现。佛时颂曰:

  密云聚虚空,电光照天下,

  毗婆尸降胎,光明照亦然。

  日月所不及,莫不蒙大明,

  处胎净无秽,诸佛法皆然。

  诸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在母胎时,专念不乱。有四天子,执戈矛侍护其人,人与非人不得侵娆,此是常法。佛时颂曰:

  四方四天子,有名称威德,

  天帝释所遣,善守护菩萨。

  手常执戈矛,卫护不去离,

  人非人不娆,此诸佛常法。

  天神所拥护,如天女卫天,

  眷属怀欢喜,此诸佛常法。

  又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身安隐,无众恼患,智慧增益。母自观胎,见菩萨身诸根具足,如紫磨金,无有瑕秽。犹如有目之士观净琉璃,内外清彻,无众障翳。诸比丘,此是诸佛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如净琉璃珠,其明如日月,

  仁尊处母胎,其母无恼患。

  智慧为增益,观胎如金像,

  母怀妊安乐,此诸佛常法。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心清净,无众欲想,不为淫火之所烧燃,此是诸佛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菩萨住母胎,天中天福成,

  其母心清净,无有众欲想。

  舍离诸淫欲,不染不亲近,

  不为欲火燃,诸佛母常净。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其母奉持五戒,梵行清净,笃信仁爱,诸善成就,安乐无畏,身坏命终,生忉利天,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持人中尊身,精进、戒具足,

  后必受天身,此缘名佛母。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地为震动,光明普照。始入胎时,暗冥之处,无不蒙明,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太子生地动,大光靡不照,

  此界及余界,上下与诸方。

  放光施净目,具足于天身,

  以欢喜净音,转称菩萨名。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隆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时,菩萨母手攀树枝,不坐不卧。时,四天子手捧香水,于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圣子,勿怀忧戚。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佛母不坐卧,住戒修梵行,

  生尊不懈怠,天人所奉侍。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其身清净,不为秽恶之所污染。犹如有目之士,以净明珠投白缯上,两不相污,二俱净故。菩萨出胎亦复如是,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犹如净明珠,投缯不染污,

  菩萨出胎时,清净无染污。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犹如师子步,遍观于四方,

  堕地行七步,人师子亦然。

  又如大龙行,遍观于四方,

  堕地行七步,人龙亦复然。

  两足尊生时,安行于七步,

  观四方举声,当尽生死苦。

  当其初生时,无等等与等,

  自观生死本,此身最后边。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二泉涌出,一温一冷,以供澡浴,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两足尊生时,二泉自涌出,

  以供菩萨用,遍眼浴清净。

  二泉自涌出,其水甚清净,

  一温一清冷,以浴一切智。

  太子初生,父王槃头召集相师及诸道术,令观太子,知其吉凶。时,诸相师受命而观,即前披衣,见有具相,占曰:;有此相者,当趣二处,必然无疑。若在家者,当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四兵具足,以正法治,无有偏枉,恩及天下,七宝自至,千子勇健,能伏外敌,兵杖不用,天下太平。若出家学道,当成正觉,十号具足。

  时,诸相师即白王言:;王所生子,有三十二相,当趣二处,必然无疑。在家当为转轮圣王;若其出家,当成正觉,十号具足。佛时颂曰:

  百福太子生,相师之所记,

  如典记所载,趣二处无疑。

  若其乐家者,当为转轮王,

  七宝难可获,为王宝自至。

  真金千辐具,周匝金辋持,

  转能飞遍行,故名为天轮。

  善调七支住,高广白如雪,

  能善飞虚空,名第二象宝。

  马行周天下,朝去暮还食,

  朱髦孔雀咽,名为第三宝。

  清净琉璃珠,光照一由旬,

  照夜明如昼,名为第四宝。

  色声香味触,无有与等者,

  诸女中第一,名为第五宝。

  献王琉璃宝,珠玉及众珍,

  欢喜而贡奉,名为第六宝。

  如转轮王念,军众速来去,

  捷疾如王意,名为第七宝。

  此名为七宝,轮、象、马纯白、

  居士、珠、女宝,典兵宝为七。

  观此无有厌,五欲自娱乐,

  如象断羁绊,出家成正觉。

  王有如是子,二足人中尊,

  处世转法轮,道成无懈怠。

  是时,父王殷勤再三,重问相师:;汝等更观太子三十二相,斯名何等?时诸相师即披太子衣,说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满,蹈地安隐;二者、足下相轮,千辐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网缦,犹如鹅王;四者、手足柔软,犹如天衣;五者、手足指纤,长无能及者;六者、足跟充满,观视无厌;七者、鹿膞肠,上下[月+庸]直;八者、钩锁骨,骨节相钩,犹如锁连;九者、阴马藏;十者、平立垂手过膝;十一、一一毛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绀琉璃色;十二、毛生右旋,绀色仰靡;十三、身黄金色;十四、皮肤细软,不受尘秽;十五、两肩齐亭,充满圆好;十六、胸有万字;十七、身长倍人;十八、七处平满;十九、身长广等,如尼拘类树;二十、颊车如师子;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师子;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方整齐平;二十四、齿密无间;二十五、齿白鲜明;二十六、咽喉清净,所食众味,无不称适;二十七、广长舌,左右舐耳;二十八、梵音清彻;二十九、眼绀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引长一寻,放则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顶有肉髻。是为三十二相。即说颂曰:

  善住柔软足,不蹈地迹现。

  千辐相庄严,光色靡不具。

  如尼拘类树,纵广正平等。

  如来未曾有,秘密阴马藏。

  金宝庄严身,众相互相映,

  虽顺俗流行,尘土亦不污。

  天色极柔软,天盖自然覆。

  梵音、身紫金,如华始出池。

  王以问相师,相师敬报王,

  称赞菩萨相,举身光明具。

  手足诸支节,中外靡不现。

  食味尽具足,身正不倾斜。

  足下轮相见,其音如哀鸾。

  [月+庸][月+坒]形相具,宿业之所成。

  臂肘圆满好,眉目甚端严。

  人中师子尊,威力最第一。

  其颊车方整,卧胁如师子。

  齿方整四十,齐密中无间。

  梵音未曾有,远近随缘到。

  平立不倾身,二手摩扪膝。

  手齐整柔软,人尊美相具。

  一孔一毛生,手足网缦相。

  肉髻、目绀青,眼上下俱眴。

  两肩圆充满,三十二相具。

  足跟无高下,鹿膞肠纤[月+庸]。

  天中天来此,如象绝羁绊,

  解脱众生苦,处生老病死。

  以慈悲心故,为说四真谛,

  开演法句义,令众奉至尊。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生时,诸天在上,于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佛时颂曰:

  人中未曾有,生于二足尊,

  诸天怀敬养,奉宝盖宝扇。

  尔时,父王给四乳母:一者、乳哺,二者、澡浴,三者、涂香,四者、娱乐。欢喜养育,无有懈倦。于是颂曰:

  乳母有慈爱,子生即付养,

  一乳哺、一浴,二涂香、娱乐,

  世间最妙香,以涂人中尊。

  为童子时,举国士女视无厌足。于是颂曰:

  多人所敬爱,如金像始成,

  男女共谛观,视之无厌足。

  为童子时,举国士女众共怀抱,如观宝华。于是颂曰:

  二足尊生时,多人所敬爱,

  展转共怀抱,如观宝华香。

  菩萨生时,其目不眴,如忉利天。以不眴故,名毗婆尸。于是颂曰:

  天中天不眴,犹如忉利天,

  见色而正观,故号毗婆尸。

  菩萨生时,其声清彻,柔软和雅,如迦罗频伽鸟声。于是颂曰:

  犹如雪山鸟,饮华汁而鸣,

  其彼二足尊,声清彻亦然。

  菩萨生时,眼能彻视见一由旬。于是颂曰:

  清净业行报,受天妙光明,

  菩萨目所见,周遍一由旬。

  菩萨生时,年渐长大,在天正堂,以道开化,恩及庶民,名德远闻。于是颂曰:

  童幼处正堂,以道化天不,

  决断众事务,故号毗婆尸。

  清净智广博,甚深犹大海,

  悦可于群生,使智慧增广。

  于时,菩萨欲出游观,告敕御者严驾宝车,诣彼园林,巡行游观。御者即便严驾讫已,还曰:;今正是时。太子即乘宝车诣彼园观。于其中路见一老人,头白齿落,面皱身偻,拄杖羸步,喘息而行。太子顾问侍者:;此为何人?答曰:;此是老人。又问:;何如为老?答曰:;夫老者生寿向尽,余命无几,故谓之老。太子又问:;吾亦当尔,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老,无有豪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即告侍者回驾还宫,静默思惟,念此老苦,吾亦当有。佛于是颂曰:

  见老命将尽,拄杖而羸步,

  菩萨自思惟,吾未免此难。

  尔时,父王问彼侍者:;太子出游,欢乐不耶?答曰:;不乐。又问其故,答曰:;道逢老人,是以不乐。尔时,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师占相太子,言当出家,今者不悦,得无尔乎?当设方便,使处深宫,五欲娱乐,以悦其心,令不出家。即便严饰宫馆,简择婇女以娱乐之。佛于是颂曰:

  父王闻此言,方便严宫馆,

  增益以五欲,欲使不出家。

  又于后时,太子复命御者严驾出游。于其中路逢一病人,身羸腹大,面目黧黑,独卧粪秽,无人瞻视,病甚苦毒,口不能言。顾问御者:;此为何人?答曰:;此是病人。问曰:;何如为病?答曰:;病者,众痛迫切,存亡无期,故曰病也。又曰:;吾亦当尔,未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则有病,无有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即告御者回车还宫。静默思惟,念此病苦,吾亦当尔。佛于是颂曰:

  见彼久病人,颜色为衰损,

  静默自思惟,吾未免此患。

  尔时,父王复问御者:;太子出游,欢乐不耶?答曰:;不乐。又问其故,答曰:;道逢病人,是以不乐。于是父王默然思惟:;昔日相师占相太子,言当出家,今日不悦,得无尔乎?吾当更设方便,增诸伎乐,以悦其心,使不出家。即复严饰宫馆,简择婇女以娱乐之。佛于是颂曰:

  色声香味触,微妙可悦乐,

  菩萨福所致,故娱乐其中。

  又于异时,太子复敕御者严驾出游。于其中路逢一死人,杂色缯幡前后导引,宗族亲里悲号哭泣,送之出城。太子复问:;此为何人?答曰:;此是死人。问曰:;何如为死?答曰:;死者,尽也。风先火次,诸根坏败,存亡异趣,室家离别,故谓之死。太子又问御者:;吾亦当尔,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死,无有贵贱。于是,太子怅然不悦,即告御者回车还宫,静默思惟,念此死苦,吾亦当然。佛时颂曰:

  始见有人死,知其复更生,

  静默自思惟,吾未免此患。

  尔时,父王复问御者:;太子出游,欢乐不耶?答曰:;不乐。又问其故,答曰:;道逢死人,是故不乐。于是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师占相太子,言当出家,今日不悦,得无尔乎?吾当更设方便,增诸伎乐,以悦其心,使不出家。即复严饰宫馆,简择婇女以娱乐之。佛于是颂曰:

  童子有名称,婇女众围绕,

  五欲以自娱,如彼天帝释。

  又于异时,复敕御者严驾出游,于其中路逢一沙门,法服持钵,视地而行。即问御者:;此为何人?御者答曰:;此是沙门。又问:;何谓沙门?答曰:;沙门者,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逢苦不戚,遇乐不欣,能忍如地,故号沙门。太子曰:;善哉!此道真正永绝尘累,微妙清虚,唯是为快。即敕御者回车就之。

  尔时,太子问沙门曰:;剃除须发,法服持钵,何所志求?沙门答曰:;夫出家者,欲调伏心意,永离尘垢,慈育群生,无所侵娆,虚心静寞,唯道是务。太子曰:;善哉!此道最真。寻敕御者:;赍吾宝衣并及乘舆,还白大王,我即于此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欲调伏心意,舍离尘垢,清净自居,以求道术。于是,御者即以太子所乘宝车及与衣服还归父王。太子于后即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佛告比丘:太子见老、病人,知世苦恼;又见死人,恋世情灭;及见沙门,廓然大悟。下宝车时,步步中间转远缚著,是真出家,是真远离。时,彼国人闻太子剃除须发,法服持钵,出家修道,咸相谓言:;此道必真,乃令太子舍国荣位,捐弃所重。于时,国中八万四千人往就太子,求为弟子,出家修道。佛时颂曰:

  撰择深妙法,彼闻随出家,

  离于恩爱狱,无有众结缚。

  于时,太子即便纳受,与之游行,在在教化。从村至村,从国至国,所至之处,无不恭敬四事供养。菩萨念言:;吾与大众,游行诸国,人间愦闹,此非我宜。何时当得离此群众,闲静之处以求真道,寻获志愿,于闲静处专精修道?复作是念:;众生可愍,常处暗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众苦所集,死此生彼,从彼生此。缘此苦阴,流转无穷,我当何时晓了苦阴,灭生、老、死?

  复作是念:;生死何从?何缘而有?即以智慧观察所由,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缘;有从取起,取是有缘;取从爱起,爱是取缘;爱从受起,受是爱缘;受从触起,触是受缘;触从六入起,六入是触缘;六入从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缘;名色从识起,识是名色缘;识从行起,行是识缘;行从痴起,痴是行缘。是为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此苦盛阴,缘生而有,是为苦集。菩萨思惟:;苦集阴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

  于时,菩萨复自思惟:;何等无故老死无?何等灭故老死灭?即以智慧观察所由,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取无故有无,取灭故有灭;爱无故取无,爱灭故取灭;受无故爱无,受灭故爱灭;触无故受无,触灭故受灭;六入无故触无,六入灭故触灭;名色无故六入无,名色灭故六入灭;识无故名色无,识灭故名色灭;行无故识无,行灭故识灭;痴无故行无,痴灭故行灭。是为痴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菩萨思惟:;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实见已,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时颂曰:

  此言众中说,汝等当善听,

  过去菩萨观,本所未闻法。

  老死从何缘?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观已,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缘?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知生从有起。

  取彼取彼已,展转更增有,

  是故如来说,取是有因缘。

  如众秽恶聚,风吹恶流演,

  如是取相因,因爱而广普。

  爱由于受生,起苦罗网本,

  以染著因缘,苦乐共相应。

  受本由何缘?因何而有受?

  如是思惟已,知受由触生。

  触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触?

  如是思惟已,触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缘?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缘?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名色从识生。

  识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识?

  如是思惟已,知识从行生。

  行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知行从痴生。

  如是因缘者,名为实义因,

  智慧方便观,能见因缘根。

  苦非贤圣造,亦非无缘有,

  是故变易苦,智者所断除。

  若无明灭尽,是时则无行;

  若无有行者,则亦无有识;

  若识永灭者,亦无有名色;

  名色既已灭,即无有诸入;

  若诸入永灭,则亦无有触;

  若触永灭者,则亦无有受;

  若受永灭者,则亦无有爱;

  若爱永灭者,则亦无有取;

  若取永灭者,则亦无有有;

  若有永灭者,则亦无有生;

  若生永灭者,无老病苦阴;

  一切都永尽,智者之所说。

  十二缘甚深,难见难识知,

  唯佛能善觉,因是有是无。

  若能自观察,则无有诸入,

  深见因缘者,更不外求师。

  能于阴、界、入,离欲无染者,

  堪受一切施,净报施者恩。

  若得四辩才,获得决定证,

  能解众结缚,断除无放逸。

  色受想行识,犹如朽故车,

  能谛观此法,则成等正觉。

  如鸟游虚空,东西随风游,

  菩萨断众结,如风靡轻衣。

  毗婆尸闲静,观察于诸法,

  老死何缘有?从何而得灭?

  彼作是观已,生清净智慧,

  知老死由生,生灭老死灭。

  毗婆尸佛初成道时,多修二观:一曰、安隐观,二曰、出离观。佛于是颂曰:

  如来无等等,多修于二观,

  安隐及出离,仙人度彼岸。

  其心得自在,断除众结使,

  登山观四方,故号毗婆尸。

  大智光除冥,如以镜自照,

  为世除忧恼,尽生老死苦。

  毗婆尸佛于闲静处复作是念:;我今已得此无上法,甚深微妙,难解难见,息灭、清净,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也。斯由众生异忍、异见、异受、异学,依彼异见,各乐所求,各务所习,是故于此甚深因缘,不能解了。然爱尽涅槃,倍复难知,我若为说,彼必不解,更生触扰。作是念已,即便默然不复说法。

  时,梵天王知毗婆尸如来所念,即自思惟:;念此世间便为败坏,甚可哀愍。毗婆尸佛乃得知此深妙之法,而不欲说。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宫忽然来下,立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时,梵天王右膝著地,叉手合掌白佛言:;惟愿世尊以时说法!今此众生尘垢微薄,诸根猛利,有恭敬心,易可开化,畏怖后世无救之罪,能灭恶法,出生善道。

  佛告梵王:;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但我于闲静处默自思念:所得正法甚深微妙,若为彼说,彼必不解,更生触扰,故我默然不欲说法。我从无数阿僧祇劫,勤苦不懈,修无上行,今始获此难得之法。若为淫、怒、痴众生说者,必不承用,徒自劳疲。此法微妙,与世相反,众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梵王,我观如此,是以默然不欲说法。

  时,梵天王复重劝请,殷勤恳恻,至于再三:;世尊,若不说法,今此世间便为坏败,甚可哀愍。惟愿世尊以时敷演,勿使众生坠落余趣!尔时,世尊三闻梵王殷勤劝请,即以佛眼观视世界,众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钝,教有难易。易受教者畏后世罪,能灭恶法,出生善道。譬如优钵罗华、钵头摩华、鸠勿头华、分陀利华,或有始出污泥未至水者,或有已出与水平者,或有出水未敷开者,然皆不为水所染著,易可开敷;世界众生,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告梵王曰:;吾愍汝等,今当开演甘露法门!是法深妙,难可解知,今为信受乐听者说,不为触扰无益者说。

  尔时,梵王知佛受请,欢喜踊跃,绕佛三匝,头面礼足,忽然不现。其去未久,是时如来静默自思:;我今先当为谁说法?即自念言:;当入槃头城内,先为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开甘露法门。于是,世尊如力士屈伸臂顷,于道树忽然不现,至槃头城槃头王鹿野苑中,敷座而坐。佛于是颂曰:

  如师子在林,自恣而游行,

  彼佛亦如是,游行无罣碍。

  毗婆尸佛告守苑人曰:;汝可入城,语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宁欲知不?毗婆尸佛今在鹿野苑中,欲见卿等,宜知是时。时,彼守苑人受教而行,至彼二人所,具宣佛教。二人闻已,即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尔时,世尊见此二人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于是即为说苦圣谛,敷演开解,分布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

  尔时,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若素质易为受染。是时,地神即唱斯言:;毗婆尸如来于槃头城鹿野苑中转无上法轮,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人所不能转。如是展转,声彻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须臾之顷,声至梵天。佛时颂曰:

  欢喜心踊跃,称赞于如来,

  毗婆尸成佛,转无上法轮。

  初从树王起,往诣槃头城,

  为骞荼、提舍,转四谛法轮。

  时骞荼、提舍,受佛教化已,

  于净法轮中,梵行无有上。

  彼忉利天众,及以天帝释,

  欢喜转相告,诸天无不闻。

  佛出于世间,转无上法轮,

  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

  升仙名普闻,善智离世边,

  于诸法自在,智慧转法轮。

  观察平等法,息心无垢秽,

  已离生死厄,智慧转法轮。

  灭苦离诸恶,出欲得自在,

  离于恩爱狱,智慧转法轮。

  正觉人中尊,二足尊调御,

  一切缚得解,智慧转法轮。

  教化善导师,能降伏魔怨,

  彼离于诸恶,智慧转法轮。

  无漏力降魔,诸根定不懈,

  尽漏离魔缚,智慧转法轮。

  若学决定法,知诸法无我,

  此为法中上,智慧转法轮。

  不以利养故,亦不求名誉,

  愍彼众生故,智慧转法轮。

  见众生苦厄,老病死逼迫,

  为此三恶趣,智慧转法轮。

  断贪瞋恚痴,拔爱之根原,

  不动而解脱,智慧转法轮。

  难胜我已胜,胜已自降伏,

  已胜难胜魔,智慧转法轮。

  此无上法轮,唯佛乃能转,

  诸天魔释梵,无有能转者。

  亲近转法轮,饶益天人众,

  此等天人师,得度于彼岸。

  是时,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见法得果,真实无欺,成就无畏,即白毗婆尸佛言:;我等欲于如来法中净修梵行。佛言:;善来!比丘,吾法清净自在,修行已尽苦际。尔时,二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如来又以三事示现:一曰、神足,二曰、观他心,三曰、教诫,即得无漏、心解脱、生死无疑智。

  尔时,槃头城内众多人民,闻二人出家学道,法服持钵,净修梵行,皆相谓曰:;其道必真,乃使此等舍世荣位,捐弃所重。时,城内八万四千人往诣鹿野苑中毗婆尸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尔时,世尊见此大众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于是即为说苦圣谛,敷演开解,分布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

  时,八万四千人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素质易为受色,见法得果,真实无欺,成就无畏,即白佛言:;我等欲于如来法中净修梵行。佛言:;善来!比丘,吾法清净自在,修行已尽苦际。时,八万四千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世尊以三事教化:一曰、神足,二曰、观他心,三曰、教诫,即得无漏、心解脱、生死无疑智现前。八万四千人闻佛于鹿野苑中,转无上法轮,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人所不能转,即诣槃头城毗婆尸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时颂曰:

  如人救头燃,速疾求灭处,

  彼人亦如是,速诣于如来。

  时,佛为说法亦复如是。尔时,槃头城有十六万八千大比丘众,提舍比丘、骞荼比丘于大众中上升虚空,身出水火,现诸神变,而为大众说微妙法。尔时,如来默自念言:;今此城内乃有十六万八千大比丘众,宜遣游行,各二人俱在在处处,至于六年,还来城内说具足戒。

  时,首陀会天知如来心,譬如力土屈伸臂顷,从彼天没,忽然至此,于世尊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须臾白佛言:;如是,世尊,此槃头城内比丘众多,宜各分布,处处游行,至于六年,乃还此城,说具足戒。我当拥护,令无伺求得其便者。尔时,如来闻此天语,默然可之。

  时,首陀会天见佛默然许可,即礼佛足,忽然不现,还至天上。其去未久,佛告诸比丘:;今此城内,比丘众多,宜各分布,游行教化,至六年已,还集说戒。时,诸比丘受佛教已,执持衣钵,礼佛而去。佛时颂曰:

  佛悉无乱众,无欲无恋著,

  威如金翅鸟,如鹤舍空池。

  时,首陀会天于一年后告诸比丘:;汝等游行已过一年,余有五年。汝等当知,讫六年已,还城说戒。如是至于六年,天复告言:;六年已满,当还说戒。时,诸比丘闻天语已,摄持衣钵,还槃头城,至鹿野苑毗婆尸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佛时颂曰:

  如象善调,随意所之,

  大众如是,随教而还。

  尔时,如来于大众前上升虚空,结跏趺坐,讲说戒经:忍辱为第一,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时,首陀会天去佛不远,以偈颂曰:

  ;如来大智,微妙独尊,

  止观具足,成最正觉。

  愍群生故,在世成道,

  以四真谛,为声闻说。

  苦与苦因,灭苦之谛,

  贤圣八道,到安隐处。

  毗婆尸佛,出现于世,

  在大众中,如日光曜。

  说此偈已,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自思念:昔一时于罗阅城耆阇崛山,时生是念:;我所生处,无所不遍,唯除首陀会天;设生彼天,则不还此。我时,比丘,复生是念:;我欲至无造天上。时,我如壮士屈伸臂顷,于此间没,现于彼天。时,彼诸天见我至彼,头面作礼,于一面立,而白我言:;我等皆是毗婆尸如来弟子,从彼佛化,故来生此。具说彼佛因缘本末。;又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释迦牟尼佛,皆是我师,我从受化,故来生此。亦说诸佛因缘本末,至生阿迦尼吒诸天,亦复如是。佛时颂曰:

  譬如力士,屈伸臂顷,

  我以神足,至无造天。

  第七大仙,降伏二魔,

  无热、无见,叉手敬礼。

  如昼度树,释师远闻,

  相好具足,到善见天。

  犹如莲华,水所不著,

  世尊无染,至大善见。

  如日初出,净无尘翳,

  明若秋月,诣一究竟。

  此五居处,众生行净,

  必净故来,诣无烦恼。

  净心而来,为佛弟子,

  舍离染取,乐于无取。

  见法决定,毗婆尸子,

  净心善来,诣大仙人。

  尸弃佛子,无垢无为,

  以净心来,诣离有尊。

  毗舍婆子,诸根具足,

  净心诣我,如日照空。

  拘楼孙子,舍离诸欲,

  净心诣我,妙光焰盛。

  拘那含子,无垢无为,

  净心诣我,光如月满。

  迦葉弟子,诸根具足,

  净心诣我,如彼天念。

  不乱大仙,神足第一,

  以坚固心,为佛弟子。

  净心而来,为佛弟子,

  礼敬如来,具启人尊。

  所生成道,名、姓、种族,

  知见深法,成无上道。

  比丘静处,离于尘垢,

  精勤不懈,断诸有结。

  此是诸佛,本末因缘,

  释迦如来,之所演说。

  佛说此大因缘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读诵

  • 金刚经译文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