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从布施中来,但其果报错综复杂。
《弥勒所问经》说:锦绣满箱却穿着布衣,金银满柜却吃着糟糠,可以安闲却一定要劳筋动骨,可以快乐却整天愁眉苦脸,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于他前世布施的时候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的劝告而勉强布施,或者布施以后马上又后悔。
住宅简陋的人却常住别人的豪宅,饮食粗糙的人却常吃别人的山珍海味,这就是能享受却无自主权。因为他前世自己不能布施,只知道劝别人布施,或者见别人布施而随喜赞叹。
《业报差别经》说:如果众生因为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又有众生因别人的规劝而少量布施,布施后欢喜,他来生先贫后富。
如果请僧人到家里来,使僧人疲劳奔走之后才就食,那么后世虽能得到富贵,但一定要从劳苦中获得。
如果送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么他将来享福的时候就无需劳苦,一切所需都会自然丰足。
如果众生以前曾经布施,但没有遇到殊胜的福田(供佛、印经、斋僧,使佛法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知道布施等善法),他所得的果报就会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养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布施。
如果众生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又正巧遇到殊胜的福田,那么,他来世的生活所需就一应俱全。但因为以前没有养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生虽然富贵却很吝啬。
《菩萨本行经》说:如果众生不能以至诚心、恭敬心、欢喜心布施,或者布施的时候贡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个相信邪见、颠倒是非的人,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种,下种虽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欢喜心、恭敬心、清净心布施,施而不望报,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萨、圣僧,这就好像在良田播种,下种虽少,所收却很多。
《般若经》说:如果布施的时候不发心成佛救度一切众生,那么所得到的福报就会很少。
如果布施的时候能够回向无上菩提,发心救度十方众生,那么虽然布施的不多,但所获得的福报就会无量无边。
(《安士全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