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二
自下第二叹其自利利他功德。行能益己。名为自利。行能兼润。说为利他。菩萨所行。要不出此。故赞叹之。于中初略叹。菩萨经典究畅下。广叹。
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在意所为。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学一切法。贯综缕练。所住安谛。靡不感化。无数佛土。皆悉普现。未曾慢恣。愍伤众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疏] 略中初别。后总结之。别中有四。一自行清净。二譬如下。化行善巧。先喻后合。喻中初言譬如幻师。喻起化人。现众异像。为男为女等。喻起化相。本学明等。喻起化德。本学明了。喻习化法。学为化本。故名为本。于佛化法。习之委善。名学明耳。在意所为。学成起用。成在于心。故名在意。任意为化。故曰所为。下合显法。菩萨如是。合前幻师。学一切等。合起化德。学一切法。合本学也。谓学一切化他之法。贯综缕练。合明了也。贯通综习。知法委审。故曰缕练。所住安谛。合在意也。于所住法。安心审谛。靡不致化。合所为也。靡谓无也。致谓运致。于一切处无不运化。又复致者。是其感致。令一切众无不感化。无数佛土。皆悉普现。合前化相。合现众像为男女等。此是第二化行善巧。三未曾下。显前第一自行清净。以于所得。未曾憍高而自纵恣。故行清净。四湣伤下。显前第二化行善巧。湣伤悲也。心有悲心。湣伤众生。故能为物种种现化。上来别叹。如是之法。一切具足。总以结之。上来略叹。
下广叹之。于中有四。一依菩萨法修自分行。二无量佛咸共护下。明依佛法修胜进行。三供养佛下。依前自分广修成德。四受持如来甚深法下。依前胜进辨修成德。
菩萨经典。究畅要妙。名称普至。道御十方。
[疏] 就初段中。先修自利。后起利他。菩萨经典。究畅要妙。是自利也。于菩萨法。穷究通畅。得其宗要。知其妙旨。是故名为究畅要妙。名称普至导御十方。是利他也。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圣所立。而皆己立。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诸菩萨。而作大师。以甚深禅慧。开导众生。通诸法性。达众生相。明了诸国。
[疏] 第二段中。亦先自利。如来道化各能宣下。其是利他。就自利中。无量诸佛护。上德摄下。第入佛境。故为诸佛同共护念。护使离恶。念令增善。念佛所住等。下修上顺。于中初言佛所住者皆已得住。证行同佛。佛所法住。菩萨同住。亦可诸佛住于如行。菩萨同住。大圣所立而皆已立。教行同佛。大圣是佛。法界诸度。是佛所立。菩萨同立。下利他中。初利他相。通诸法下。明利他德。利他相中。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菩萨师。教法利人。如来道化各能宣布。说法同佛。为诸菩萨而作大师。益人同佛。现行佛化。故为菩萨而作大师。以深禅慧开导众人。证法益物。以深禅慧。化行同佛。禅止慧观。证行虽众要不出此。开导众人。益人同佛。下他德中。明具三种自在之行。故能化物。通诸法性。是智正觉自在行也。谓能通达二谛法性。达众生相众生世间自在行也。众生多死。故曰众生。众法成生。亦名众生。若形若体。种种相状。一切悉知。明了诸国。是器世间自在行也。初句云通。第二言达。第三说明。语左右耳。此三广如他经中说。
自下第三依前自分广修成德。于中有四。一摄修方便。二亦无作下。因修成德。三住深定下。重明起修。四超过世间所有已下。重明所成。
初中复四。一修自利。二坏裂下。明其利他。三超越下。复明自利。四善立下。重明利他。初段自利。明修教行。第二利他。教人离过。第三自利。明修证行。第四利他。教令修善。故有四别。
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之网。晓了幻化之法。
[疏] 初自利中。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明修福行。供养诸佛。兴福广也。化身如电。起行疾也。一念之间。化身遍至。从养诸佛矣善学已下。明修智行。善学无畏。修习智方便。晓了幻化。智行成就。又学无畏。于人不怯。晓了幻化。于法能知简邪取正。名为善学。达正过邪。所以无畏。以无畏智统摄诸。法故名为网。亦可学此拟用摄人。故说为网。明见诸法离有无性。犹如幻化非有非无。名为晓了幻化法矣。法若定有。不名幻有。法若定无。不名幻无。无法为有。方名幻有。有法为无。方名幻无。无法为有。有则非有。有法为无。无则非无。幻法如是。故取为喻。化亦如是。经说十喻。具举斯耳。上来自利。是初段竟。
坏裂魔网。解诸缠缚。
[疏] 次约利他。坏裂魔网。令离邪业。解诸缠缚。令离烦恼。缠谓十缠。无惭。无愧。睡。悔。悭。□。掉。恨。忿。及覆。是其十也。缠众生故。缠缚心故。名之为缠。缚谓四缚。欲缚。有缚。无明缚。见缚。是其四也。欲界诸结。除无明见。名为欲缚。上二界中。一切烦恼。除无明见。名为有缚。三界无明。名无明缚。三界诸见。名为见缚。缚众生故。系缚心故。名之为缚。亦可一切诸烦恼结。通名缠缚。菩萨教人断离。名解。此两段竟。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疏] 自下第三重明自利。超越声闻缘觉之地。所修殊胜。此明所出声闻名义。泛解有三。一如来所说言教名声。餐声悟解。故曰声闻。二我众生等。但名无实。故说为声。如地论说。观斯之解。义说为闻。三佛所说。大乘法音。名之为声。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曰声闻。如法华释。前二小乘。后一大乘。今论小矣。名义如是。体相如何。分别有二。一声闻声闻。二缘觉声闻。义如上释。其缘觉者。名义有三。一十二缘法。名之为缘。观此得觉。故名缘觉。如彼十二因缘经说。二现在世事相因缘。名之为缘。藉斯得悟。故名缘觉。如辟支佛得道经说。三如来藏缘起法界。名之为缘。于中悟迷。故名缘觉。三中前二是其小乘。后一大乘。今论小矣。名义如是。相状如何。分别有二。一缘觉缘觉。二声闻缘觉。缘觉缘觉者。是人本来求缘觉道。常乐观察十二缘法。成缘觉性。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悟道。是故名为缘觉缘觉。声闻缘觉者。是人本来求声闻道。成声闻性。值佛为说四真谛法。得悟初果。以钝根故。不得漏尽。天上人中。七返受生。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悟道。本声闻人。于最后身。藉现事缘而得觉故。说之以为声闻缘觉。此等一切。菩萨悉过。故言超越。得空无相无愿三昧。所得渊深。此明所入。众生及法。悉无自性。故名为空。乃至因缘。相亦不有。说为无相。此离所取。远离妄想能取之心。故名无类。三昧。胡语。此云正定。于此三空正住不乱。故名三昧。就此得名。义有多门。广如别章。此应具论。此三段竟。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疏] 第四重明利他。善立方便。是化他智。方便之义。泛论有四。一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七方便等。进趣向果。故名方便二施造方便。如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巧修诸行。故曰方便。三权巧方便。如二智中。方便智等。权巧摄物。故名方便。四集成方便。诸法同体。巧相集成。故曰方便。故地论云。此法巧成。名为方便。又他经中。说六相门。以为方便。此亦是其集成方便。今此所论。权巧方便。于权巧中。方便有三。一身业方便。权形异现。如观世音。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如是一切。二口业方便。随化众生。种种异说。名为方便。如无二乘。权以说之。如是一切。三意业方便。谓方便智。随化众生。种种异解。今此所论。是其权中意业方便。善立三业。巧便度物。故曰方便。显示三下。是化他行。显示三乘。说三乘因。就大分小。名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说小乘果。缘觉名中。声闻名下。于此二中说有涅槃。名现灭度。此等即是口业方便。
上来四段。合为第一摄修所行。
自下第二因修成德。于中初明自利功德。宣扬已下。明利他德。初中有四。一所证平等。二具足下。所成众多。三广普下。所证深广。四得佛下。所成殊胜。
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
[疏] 所证等中。亦无所作。无因可作。亦无所有。无果可有。言不起者。无净可起。言无灭者。无染可灭。此举道理。得平等法。约理辨证。名前无作无所有等。为平等法证会名得。
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
[疏] 所成多中。具足成就无量总持。得陀罗尼。行德多也。如他经说。百千三昧诸根智慧。余德多也。信进念等。名为诸根。若通论之。一切善法。悉名诸根。如涅槃说。
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
[疏] 就明所证深广之中。广普寂定。所证广也。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名广寂定。深入法藏。所证深也。于真法藏能深入矣。
得佛华严三昧。
[疏] 所成胜中。得佛如来华严三昧。故德胜也。华严三昧。如华严说。彼一三昧。统摄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上来自利。
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疏] 宣畅一切。利他可知。
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济诸剧难。诸闲不闲。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
[疏] 第三重明起修。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佛等。修起自利。住深定门。起行所依。无心往来。直以三昧法门力起。故须住定。下明起行。悉睹现在无量诸佛。摄行宽广。由见多佛。供养生福。受法生智。一念之顷无不周遍。起行速疾。下明利他。济诸剧难诸闲不闲。扶人离苦。难别有八。三涂为三。人中有四。一盲聋喑亚。二世智辨聪。三佛前佛后。四郁单越界。天中有一。谓色界中长寿天离。此八难中。三涂为剧。菩萨济之。人天苦微。名曰诸闲。菩萨劝化。故曰不闲。分别显等。授人善法。分别显示真实之际。证法教人。理性真实。得处名际。授人名示。得诸如来辩才智等。教法利物。得诸如来辩才之智。起说之得谓得如来四无碍智解了诸法。入众言音。起说之解。入谓解也。谓解众生种种言音。用之起说。开化一切。正明起说。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疏] 第四重明所成。于中初明成就自德。于一切下。成利他德。自中初言超过世间诸所有法。所成殊胜。心常谛等。所成不动。又过世间。明成断德。谓过分段变易世间一切法也。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明成智德。谛谓安谛。谓常安住真实无为度世之道。下利他中。于一切力物随意自在。成利他德。由成胜通。于一切物变化随意。故能利物。名为自在。为诸庶等。起利他用。为诸庶类作不请友。化益方便。庶谓凡庶。类谓品类。不请有二。一宿无道根。仰感菩萨。名为不请。二无现乐欲。不知求圣。名为不请。菩萨于此强为作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正明化益。声闻舍物。不将众生以为重担。菩萨荷负。故用众生而为重担。担别有四。如胜鬘说。此第三竟。
自下第四依前胜进辨修成德。于中初先辨其所修。一切善本皆度已下。明其所成。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众生。演慈辩。授法眼。杜三趣。开善门。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之若己。
[疏] 前所修中。初明自利。二兴大悲下。明修利他就自利中。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佛如来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现已心。故曰受持。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明修胜行。法界诸度。是佛种性。护使离障。起善无间。名常不绝。不利他中。先法后喻。法中四句。初兴悲湣。明起悲心。二演慈辨下。明起慈心。依慈心起说。名演慈辨。教法生解。名授法眼。三杜三趣开善门者。显前悲益。杜谓塞也。教人离恶。故杜三趣。教人修福。故开善门。四以不请法施黎庶者。显前慈益。喻中两句。初如孝子爱敬父母。彰前慈厚。于诸众生已下。显上悲深。
上明所修。下明所成。
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疏] 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明其所成。度犹到也。涅槃彼岸。行因到之。故因成矣。悉获佛等。明其果成。有福智。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明得如来福德庄严。智慧圣明不可思议者。明得如来智慧庄严。智慧深广情缘莫测。口量不及。名不思议。上来叹德。
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疏] 如是之等不可称计。是第四段彰其数量。此等悉为影响显法。故皆来会。为法心同。故来一时。上来第二辨列徒众。
自下第三如来现相而为起发。阿难启请。于中文六。摄为三对。言文六者。第一如来现相起发。二阿难请问。此为初对。三如来审问汝为自请为受化请。四阿难实答我自请问。此是两对。五如来赞叹敕听许说。六对曰下。阿难奉敕彰己乐闻。此是三对。
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
[疏] 初中尔时。举现相时。言世尊者。举现相人。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若论胡音。楼伽陀伽。此云世尊也。诸根悦等。明所现相。诸根悦豫。示现喜相。眼等五根。同现喜相。名之悦豫。姿色清净。示现喜色。色无惨戚。故曰清净。言光巍巍。重显喜色。言颜魏魏。重显喜相。魏魏是其高胜之貌。佛何故喜。喜有两义。一念弥陀佛所成行德可庆故喜。二念众生得益时至。故生欢喜。
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疏] 第二段中。尊者阿难。举能请人。承佛圣旨。彰所请依。旨谓意旨。此承如来意力如被。故兴请问。即从座等。启请方便而白佛等。正宣诸辞。
辞中有三。一申己所见。二唯然下。彰己所念。三何故下。结问所为。
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
[疏] 初中。先法。次喻。后合。未曾瞻下。怪今异昔。法中还举向前所现。喻中如镜影表里者。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外照之光。明显镜内。名为影里。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显曜佛身。名影表里。合喻可知。未曾瞻睹殊妙如今。怪今异昔。
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
[疏] 第二彰己所念。于中初言唯然大圣我心念言。总宣己心。唯是专义。彰己专念。故曰唯矣。然谓尔也。彰己心中所念实尔。故曰唯然。启佛令知。故云大圣。自宣己心。名我念言。下别显之。于中初先念佛所得。去来现下。念佛所为。前中五句。相隐难识。且以言之。初句是总。余四是别。总中初言今日世尊。表别所念。为简余佛。故云今日。下余句中今日例尔。住奇特者。佛所得法。超出余人。在世所无。故云奇特。下四别显。初句自德。第二利他。第三自德。第四利他。第一第三自德何别。前是涅槃。后是菩提。第二第四利他何别。前者是其利他之行。谓四摄等。后者是其利他之德。所谓十力四无碍等。初中世雄。佛之异名。佛于世间最为雄猛。故曰世雄。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诸佛同住。今日世雄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故今念之。第二句中。今日世眼。佛之异称。能开世人眼。令见正道。故名世眼。住导师行者。四摄法等。是佛导师化人之行。今佛住之。由住此行。今欲导人令入佛法。所以念之。第三句中。今日世英。佛之别号。佛于世间最为英胜。故云世英。住胜道者。无上菩提。是最胜道。内证真道。是菩提道矣。佛今住之。由住此道。知诸佛德。故今念之。第四句中。今日天尊。是佛异名。天有五种。如涅槃说。一者世天。谓世人王。名为天子。二者生天。谓四王天。乃至非想。三者净天。谓须陀洹。至辟支佛。四者义天。谓诸菩萨。以解诸法空寂义故。五者第一义天。谓佛如来。解知佛性不空义故。佛于如是五天中上。故曰天尊。行如来德者。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五眼六通四无碍等。是佛功德。游入名行。由入此德。堪任度物。故今念之。上来一段。念佛所得。下念所为。胜诸如来。是所为也。去来现佛佛佛相念。举余类此。得无今佛念诸佛耶。测此念余。耶者。是其不定之辞。以理测度。未敢专决。是故言耶。
何故威神光光乃尔。
[疏] 结问所为。此初对竟。
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
[疏] 第三如来审问。告曰云何。是总问也。诸天教汝自以慧见。是别问也。
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
[疏] 第四阿难实答。无天教我。对佛前言。自以所见问斯义矣。此两对竟。
自下第五如来叹问。敕听许说。于中初先叹其所问。阿难当知如来正觉下。举佛功德。敕听许说。
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
[疏] 叹中初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是总叹也。善谓好耳。哉是助辞。称机。当法。合时。名快。发深下别。发深智慧。叹其问智。向前念佛五种功德。名发深智。真妙辩才。叹其问辞。向前叹佛住于五德。名真妙才辩。辩实名真。言巧称妙。言能辩了。语能才巧。故曰辩才。湣生问义。叹其问心。亦得名为叹问所为。阿难向前举佛五德而为请问。此之五德。以慧为主。名问慧义。如来已下。叹问得益。于中有四。一如来彰己悲心怜生。佛悲殊胜。余不能加。不能盖上。名无盖悲。亦有经本治为无尽。无盖是正。不须治改。以此大悲矜哀三界。矜犹怜也。欲。色。无色。是其三界。二所以下。如来彰己。出世为物。所以出兴。问以起发。下对显之。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教法利人。惠以真利。证法益物。理是真实。教人名利。三无量亿下。明佛难值。先法。后喻。四今所问下。约对三明问有益。今问多益。总明有益。开化一切。别明益也。上来叹其所问。
下举佛听敕德许说。于中初先广举佛后。述前所叹。阿难谛下。敕听许说。说己所念。又复前段广举佛德。明己能说。后敕听许说。明己欲说。就前段中。先明果胜。所以者下。辨因显果。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忆百干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
[疏] 就明果中。初先对上阿难所念。明佛慧胜。以一餐下。对前阿难所见诸根悦豫等事。明佛身胜。明慧胜中。如来正觉。总举佛智。其智难等。别以显胜。其智难量。明智深也。穷证涅槃甚深法性。故智难量。明智深也。此则是前住佛所住。难量之智。证法名住。多所导御。明智广也。此则是前住导师行。慧见无碍。彰智自在。于诸法门知见无碍。此则是前行如来德。无能遏绝。显其智胜。不为他人之所仰遏绝。显其胜相。名无遏绝。此则是前住最胜道。下明身胜。以一餐力能住寿等。约化显实。随化示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无衰损。明佛体常。亦得名为约实显化。以实常故。随化现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无衰损。文中初言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彰命常也。诸根悦等。明身常也。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就上所现诸根悦豫。明其常德。姿色不变。就上所现姿色清净。明其常命。光颜无异。就上所现光颜魏魏。明其常定。
上来就果明佛身慧二种俱胜。下次举因显成前果。
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疏] 所以者何。征问发起。所以如来得此胜慧常身者何。下对释之。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明其所修成满故胜。定止。慧观。此二行主。以是偏举。余皆从之。故隐不论。定慧究竟。故名为究。通畅自在。故名为畅。宽广无边。称曰无极。此则是其心自在行。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明其所学自在故胜。此则是其法自在行。善入一切界之门。法门之力无所不现。名为自在。
上来至此广举佛德。述前所叹。
阿难谛听。今为汝说。
[疏] 敕听许说。说己所念。谓念西方无量寿佛。谛听。敕也。为汝。许也。此第五竟。
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疏] 第六阿难奉教听受。文显可知。
上来序竟。
就正宗中。文别有三。一明所行。二阿难白佛法藏比丘为己成佛而取灭下。明其所成。三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住正定下。明其所摄。此三皆就弥陀佛说。言所行者。彰彼如来本昔所修无量行愿。言所成者。彰彼如来现今所得身士之果。言所摄者。彰彼如来现今摄取十方国土无量众生同往彼国教化利益。此三即是经之大宗。
就所行中。初列多佛。明起行缘。时有国王闻佛说下。彰彼法藏依之起行。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绽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疏] 前中合举五十四佛。初五十三。一处并举。末后一佛。法藏亲承。一处别举。就前五十三佛之中。乃往过去不思劫等。彰其时今。定光出等。次第并列。如此诸佛皆悉已过。结前生后。下次列其自在王佛。名世自在。是其别名。如来应等。是其通号。佛德无量。依德施名。名亦无限。经随一数。略列十种。十中前五。是佛自德。后五利他。就前五中。初二一对。前一道圆。后一灭极。后三一对。初二因圆。后一果极。就初对中。言如来者。彰其道圆。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言应供者。显其灭极。证灭相应。故名为应。又证灭故。合应供养。故云应供。就后对中。初二因圆。于中初言等正觉者。其彰解圆。余经中亦名正遍知也。正者是理。于理穷照。故名遍知。今言等者。是彼遍也。称理名等。正者还是余经正也。言其觉者。是彼知也。明行足者。明其行圆。明是证行。证法显了。故名为明。分别有三。如涅槃说。一菩萨明。所谓般若波罗蜜矣。二诸佛明。所谓佛眼。三无明明。谓十一空。彼非智解。故曰无明。能生智明。故复名明。前二能证。后一所证。又龙树说。佛具宿命。天眼。漏尽。故曰三明。行是教行。如地持说。止观名行。又龙树说。戒定慧等。名之为行。此二圆具。故名为足。言善逝者。明其果极。善名为好。逝称为去。如来好去。故曰善逝。佛德满足。更何处去。而言好去。虽无去处。非不能去。如劫尽火。虽无所烧。非不能烧。故得云去。就后五中。前四是别。后一是总。前四别中。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及天人师。此之两号。是他化能。彼无上士调御丈夫。能调物心。自调调他。调御中极。故曰无上。士者。是其人之别称。此无上士能善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天人师者。能授与法。能以正法近训天人。名天人师。六道俱化。天人益多。以是偏举。佛者。是其化他之德。此翻名觉。自觉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世尊者。此号是总。佛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世尊。
上来明佛之起行缘。
下明法藏依之起行。于中初明世间之行。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下。明出世行。地前所行。名为世间。地上出世。
世间行中。次第有三。一闻法发心。二出家修道。三诣佛所礼赞发愿心。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
[疏] 初中。时有国王。举起行人。闻佛说法心怀悦豫。闻法心喜。寻发道意。正明发心。菩提心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疏] 第二段中。弃国捐王。明其所舍。行作沙门。彰其所为。此翻名息。息诸恶故。号曰法藏。列其名讳。高才勇等。辨其性行。才谓才巧。才德过人。故曰高才。志强名勇。心明称哲。此德孤出。名世超异。
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曰。
[疏] 第三段中。初诣佛所。次到已敬。稽首。敬也。屈尊接卑。故用表敬。右绕爱也。旋绕不舍。故用表爱。长跪已下。赞叹发愿。长跪合掌。兴赞方便。以偈颂曰。经家总举。何故言偈颂。言义妙美。诸赞叹者。多用偈颂。又偈巧约。少字之中。能摄多义。法藏比丘。欲以约言广收佛德。故以偈颂。
下出偈辞。初有七偈。赞叹佛德明其所求。后十三偈。发愿求佛。明其能求。
光颜巍巍 威神无极 如是炎明 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焰耀 皆悉隐蔽 犹如聚墨
如来容颜 超世无伦 正觉大音 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 三昧智慧 威德无侣 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 诸佛法海 穷深尽奥 究其涯底
无明欲怒 世尊永无 人雄师子 神德无量
功勋广大 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 震动大千
[疏] 前七偈中。初五偈半。正叹佛德。后一偈半。结叹佛德。前正叹中。初两偈半。叹佛身业。次有半偈。叹佛口业。后两偈半。叹佛意业。就叹身业中。言光魏魏。叹佛光胜。以为一门。言颜魏魏。叹佛身胜。复为一门。魏魏之言。已如上释。复有七句。显光魏魏。威神无极。光发所依。由佛威德神力无极。故能放光。如是炎明。正举光体。无与等者。对人显胜。余人身光无与齐等。日月摩尼至若聚墨。对事显胜。此等诸光。若对佛光。皆悉隐弊。犹如聚墨在珂贝边。下有两句。显颜魏魏。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故颜魏魏。伦谓匹矣。次叹口业。正觉大音响流十方。下叹意业。于中初有两偈之文。叹佛行德。后之半偈。叹佛断德。行是菩提。断是涅槃。前中初偈。叹佛德胜后之一偈。叹佛德深。胜是教行。深是证行。前叹胜中。戒闻精进三昧智慧。举其德体。威光无侣殊胜希有。就德显胜。威德无侣。他不能齐。殊胜希有。佛德过彼。后叹深中。深谛善念诸佛法海。趣证方便。谛谓审谛。深思谛观。念佛法海。故能得证。如来藏性。是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证行成就。此叹行德。下叹断德。无明是痴。欲者是贪。怒者是嗔。佛断永无。故断胜参。上来别叹三业功德。自下结叹。人雄师子神德无量。总以结叹。功勋广等。随别结叹。功勋广大。结叹前口。正觉大音响流十方。故佛化他功德广大。智慧深妙。结叹前意。前有多德。偏结其慧。以行主故。深结前深。妙结前胜。光明威等。结叹前身。上来叹竟。
自下发愿求前所叹。于中初有十偈之文。正起愿心。后之三偈。请佛证知。前十偈中。初之五偈。求佛法身。后之五偈。求佛净土。
愿我作佛 齐圣法王 过度生死 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 戒忍精进 如是三昧 智慧无上
吾誓得佛 普行此愿 一切恐惧 为作大安
假令有佛 百千亿万 无量大圣 数如恒沙
供养一切 斯等诸佛 不如求道 坚正不却
[疏] 求法身中。初之一偈。愿求佛果。次有两偈。愿求佛因。后之两偈。校量显胜。就求果中。愿我作佛齐圣法王。求佛自德。过度生死靡不解脱。求利他德。就求因中。初有偈半。求自利行。下有半偈。求利他行。求自利中。初偈举彼六度之行。布施调意。是其檀度。修施治悭。名为调意。戒是戒度。忍是忍度。精进进度。三昧禅度。智慧智度。慧胜名上。下对起愿。吾誓得佛。起行所趣。普行此愿。求因趣向。下求利他。文显可知。上求求因。自下两偈。校量显胜。坚其愿心。假令有佛百千亿万。举其佛宝。无大圣数如恒沙。举其僧宝。供养斯等。供前僧宝。斯等诸佛。供前佛宝。不如求下。对愿比校。彰其不及。却犹退也。虽供多圣。不如自己求道不退。故重坚发。经中如此比校大多。不可具说。供养有限。求道之心无齐限故。
譬如恒沙 诸佛世界 复不可计 无数刹土。
光明悉照 遍此诸国 如是精进 威神难量。
令我作佛 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 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 而无等双 我当愍衷 度脱一切。
十方来生 心悦清净 已至我国 快乐安隐。
[疏] 求净土中。初三偈半。自净求。后一偈半。求土摄他。就自求中。初有两偈。泛举多土。次有半偈。明己所求。于诸土中。最为第一。后之一偈。显第一相。前泛举中。如恒沙等。广举多土。光明照等。就彼多土明庄严相。光遍此国。明佛如来光明庄严。如是精进威神难量。明佛如来神通庄严。佛于彼土勤现化事。名为精进。化事众多。是故名为威神难量。此泛举竟。令我作佛国第一者。于前所举诸国土中。诸相庄严最为第一。现今所成弥陀国是。下有一偈。显第一相。其众奇妙。明众第一。道场超绝。明处第一。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明国第一。亦得名为乐第一也。泥洹涅槃。本是一名。传之音异。故下文言。弥陀国中。众生受乐。而次泥洹。上来自求。下有一偈半。求土摄物。我当湣哀度一切者。明己当来成佛道时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净等。明于当来生我国者齐获胜益。十方来生。生人多也。心悦清净。归心纯也。已到我等。获利胜也。上来十偈。正起愿心。
下有三偈。请佛证知。
幸佛信明 是我真证 发愿于彼 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 智慧无碍 常令此尊 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 诸苦毒中 我行精进 忍终不悔
[疏] 于此文中。初有半偈。请世自在佛为己作证。次有半偈。更兴愿心。次有一偈。请十方佛为己作证。下有一偈重起愿心。初半偈中。幸犹愿也。愿佛信我所求不虚。明我当来定必得果。是故请言幸佛信明。佛证不虚。是故言是我真证。其次半偈更兴愿中。发愿于彼所求之事。力励精勤修习所欲。法身净土。各愿于彼力精所欲。其次一偈。请十方佛作证可知。末后一偈重起愿中。结誓自要。故云假令身止诸苦忍终不悔。
上来明其世间之行。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二终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