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衰疠之鬼”:“衰”,衰败了;谁遇着他,谁就衰败。“疠”,就是疠鬼,他非常之厉害,魔力很大的。
“衰穷报尽”了,“生于世间,多为蛔类”:“蛔”,就是蛔虫。西方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病?(编按:蛔虫是Tapeworm)这个蛔虫,在人肚子里边,它会和你讲话的。你用药也药不死它,你吃什么药,它预先知道。除非你这个有病的人也不知道,旁人给你这个毒虫的药吃下去,或者可以把它毒下来。如果这个有病的人一知道,这个虫也就知道了。说:“你也不是我肚里的蛔虫,你怎么知道我想什么呢?”这蛔虫,你想什么,它在你肚里就知道你想什么,所以这叫蛔虫。蛔虫会说话的,这是一种病;人有这种病,在肚里就有个东西会说话。
不单这蛔虫,就一些个怪类,也有的会在肚里说话的。我以前对你们不讲过?在香港,我有一个老皈依弟子,今年大约八十多岁了;她皈依我那个时候,都六十多岁了。她耳朵聋,但是每逢我讲经,她一定去听。
她根本就听不见我讲经讲个什么,尤其她是广东人,我讲的是国语,虽然有传话的,她也听不见。我讲经在山上讲,有三百多个石级,晚上也是从七点钟讲到九点钟。这个时候,她自己一个人上山、下山,路上也没有电灯,她这么大年纪,也不怕跌坏了。那么她很诚心去听经,有一次,她就听到念“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她听这一句,以后她就不聋了。不聋了,更诚心啦!每逢我讲经,无论讲什么经,她都去听,就是刮风下雨也不停止,也要去听,有这么诚心!人修行有诚心,就有魔障。前几天我不是讲?“要学好,就冤孽找”,你想要学好不是吗?前生那个冤孽就都来找你来了;“要成佛,就受魔考”,就要受魔考。有一次,她晚间就做了一个梦——又不像做梦,又好像做梦。梦着什么呢?梦见三个肥肥胖胖的小孩子,大约都有两岁到三岁这么大。由做这个梦之后,她就生了一种病,一天到晚吃东西,隔一个钟头就要吃一餐,一天最低限度都要吃十几餐饭。她认为这是有病了,于是叫中医给医治,也说她没有什么病;叫西医给她医治,也没有什么病。这样经过两三年。
有一年十二月初七这一天,因为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我从大屿山慈兴寺回来。她看见我,就告诉我说:“师父啊,我肚里头不知怎么有人说话呢!”我就问她:“说什么啊?”她说:“我今天一早,用糯米煎饼。我吃饼的时候,肚里头就有人说:‘我不欢喜吃这个东西!’”我说:“那你说什么来着?”她说:“我说:‘你吃饱就得了嘛!你不吃这个吃什么?’”她自己就和肚里这么讲话。
我说:“不要紧,今天晚间,我叫你这个病好了!你回去,晚间十二点钟在家里佛前上一支香,你就念佛!”她回去就照这样做。她在那个地方坐着,就看见从她肚子里边,走出来三个小孩子——这就是以前她做梦梦见的那三个小孩子。这个老居士就看见韦驮菩萨拿着两碗面,放到那个地方,这三个小孩子就争着来吃面;面吃完了,韦驮菩萨用手捏着这三个小孩子的耳朵,就给拖走了。之后,她自己就觉得肚里头就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了。由此之后,这个欢喜吃东西的毛病就好了。
这蛔虫,也是能在肚子里头说话。但是这位老年人她这个不是蛔虫,是三个怪物,就是方才说的怪鬼。是什么呢?有两个是青蛙,就是frog(蛤蟆),有一个四条腿的蜒蛇。蜒蛇,到亚洲这地方常常有,它晚间出来就叫,Thailand(泰国)这个东西最多。那四脚蛇有这么长,那两只蛤蟆也都有这么大,所以这也就属于饿鬼之类的。
为什么这个人得这个病呢?以后给她观察她这个因果。就因为在前生她信佛,也有一个人有这种病,以后就好了。那么遇着她,和她讲这个病的来源经过。她说:“我不相信这个!人哪还有肚里会有饿鬼都会说话的?我不信这个!”就因为她说不相信,所以今生她自己也亲身要试验试验得到这种的病。那么她这个病,在香港很多人也都不相信,提起来她这个病,说:“哪有这个道理?哪有这回事!”这中国人都不相信的,不单说西方人;我相信来生这一些个不相信的人,也都会得这种病的,所以这因果循环是很厉害的。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受气之鬼”:受气这种的鬼,它的“气销报尽”了,“生于世间,多为食类”:因为在往昔欢喜贪这个骄气,所以现在把罪业完了,生在人的世上来,大多数都做这种食类。什么叫“食类”呢?这有两种说法:是它自己就会吃。好像猪、羊就会吃,没有旁的什么可以做。是被人吃。好像人吃猪肉、吃羊肉、吃牛肉、吃鸡肉,这些就是被人所吃的东西。那么它做这种的生物,也是一天到晚被人来吃,被人来养;人养它,也就吃它。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这种的幽鬼,幽销报尽,也生到世间。
“多为服类”:什么叫“服类”呢?这个“服”,也有两个说法:好像蚕造丝,被人拿来做衣服,这是一类。又者,它这个皮可以做衣服,好像羊皮、狐狸皮,这种可以取暖的皮,可以做衣服,这也是一个讲法。又有一类,它服从人,好像养猫、狗,它跟着主人,这也是服类。那么这一类的鬼,多数再生到世间做这个。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