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圣玄法师:老和尚从哪里来? 从来处来!

发布时间:2024-09-08 05:21:46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圣玄法师:老和尚从哪里来? 从来处来!

显光老和尚(来源:腾讯佛学)

显光和尚(1911—1998),年少出家,后亲近太虚大师、静权法师等高僧习禅学教。1945年,受请任杭州海潮寺方丈,1946年,接任黄州安国寺住持,几经波折,改革开放以后,回到寺院,再现僧相。1986年,和尚再度受请回安国住持,中兴安国,1998年示寂。

显光老和尚德行高洁,传下诸多佳话,略录数则:

从来处来

1991年,显光老和尚送弟子前往云居山真如禅寺受戒,快到山下时,他突然说:“把我的行李给我,你挂你的单,我挂我的单!我走的时候不许送我!”因为老和尚德行高峻,颇受敬重,他不想弟子因为自己的缘故一到戒场就受到特别的照顾。

到了真如禅寺客堂,知客师见到老和尚,觉得面熟,便问:“老和尚从哪里来?”“从来处来!”

知客师又问:“请问老和尚上下?”(即是问老法师的名字)

“云水僧!”

一个从来处来的云水僧,其风度让知客师折服,将其安排在上客堂挂单一晚。老和尚还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寺院供养上堂大斋一堂。

到了第二天,弟子到客堂问知客师:“昨晚住在上客堂的那位老法师还在吗?”

“他一早就走了!他是谁呢?”

“那是我的师父!”

“您的师父?请问尊师上下?”

“上显下光老和尚!”

知客师大惊,“那是我读佛学院的老师呀!”竟然没有认出自己的老师,他马上派人去追,可是老和尚已经下山走远了。

不赶经忏

显光和尚器宇轩昂,声如洪钟,梵呗常念十分精通,能唱出海潮音,非常稀有。可是他却不愿意教给弟子,原来,那个年代许多地方佛教道教应付经忏的风气还在,他告诉弟子,你学会海潮音,恐怕就做了个赶经忏的和尚,应当精研教理,精进修禅,以求佛果,才不辜负出家一场。

后来显光老和尚告诉弟子,自己二十多岁时,曾到一位大护法家里做法事,老板家里见他唱得好听,便嬉笑起来,叫他再唱一曲,年轻的显光法师觉得自己的僧格受到了侮辱,更感叹佛教衰微,竟成为有钱人家的消遣与流俗的鬼神崇拜,立志从今往后不再赶赴经忏,“宁坐蒲团饥饿死,不做人间应付僧”。

显光老和尚(来源:腾讯佛学)

贴补供养

到了90年代,一位皈依弟子来请求显光老和尚,做法事超度自己的父母。老和尚悯其诚恳,答应其施放大蒙山一堂。到了晚上,居士感恩常住之德,拿出120元供僧。

老和尚数了数,这天寺院里恰好有14位僧人,便自己也拿出10元,凑足130元,供养大众。后来人们才知道,老和尚做法事不仅没有收入,还用自己的单金贴补供养,都更加钦佩老和尚的道风。

平等供养

有一位居士见到寺院在重建,发心供养一张供桌。他找到显光老和尚,并告诉老和尚,自己想在供桌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老和尚问他,“你供养三宝是为了求名吗?”“不是的。”“那要刻名字就不用来了!”

有一天,一位居士供养了许多糕点给显光老和尚,老和尚悉数拿到斋堂,供养大众。他还告诉居士,供养僧团比供养他一个人功德更殊胜。

办学佛院

显光老和尚年轻时即前往武昌佛学院依太虚大师学教习禅,并前往浙江入观宗学社,研习天台教观,常住高明寺亲近静权法师,深受影响,在重建安国寺时,他购置了许多桌椅,准备办一个“学佛院”。

他告诉弟子,我们重要的是学佛,不仅仅是佛学的研究,我们办“学佛院”,不办“佛学院”。

老和尚一生几经波折,却以推动佛教弘化为己任,讲经不辍,弘宣《法华经》、《摩诃止观》等圆顿经典,并办学办报,致力于僧伽教育,以推动佛教弘化;早在抗战时就提倡僧伽教育,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显光老和尚受请任武昌佛学院副院长、九华山佛学院副院长,1982年授学天台、归元之时,吟《劝学二首》:

智者章安亦是人,端凭立志苦参寻。

寄语青年佛弟子,我佛家业好承成。

莫谓佛学难上难,吾宗一念印三千。

尘劳缘为枉心累,歇却枉心亦是禅。

弘扬正信

90年代,《汉阳归元禅寺史话》将要出版,身任归元寺首座的显光老和尚在审定之时,看到书中记载了“数罗汉”问吉凶的民俗,十分感慨,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抽签问卜,而以佛教的圣僧比附来吉凶占卦,更为叹息,便写下绝句一首以弘正信:

罗汉西来五百尊,归元一室巧安身。

人是人非都不问,那堪数去问君平。

显光老和尚(来源:腾讯佛学)

患难之交

60年代,安国寺被占,显光和尚被遣送回乡务农十三年,但不婚娶,亦不食荤腥,亦农亦禅,修行精严。这时候却和中国佛学院的同学净慧和尚在故乡重逢,他在的《题净慧学友回乡生产十周年纪念·调寄临江仙》中写到“风尘里遇真知己,同心结伴还乡”,二人惺惺相惜,互相往来唱和,尽显真情。在读到净慧和尚《韵怀》诗之时,他感慨万千,唱和之中流露出劝慰之情:

那堪慧日垂垂没,忍教苍生的的愁。

幸喜吾师存道念,不伏烦恼誓不休。

1977年的一天,显光和尚前来探访净慧和尚,小住三日,共叙十八年来老友情,漫谈禅话,临别之时,净慧和尚感慨赋诗,满是依依不舍与对佛教的展望:

送君一步一徘徊,乍合还离意倍哀。

冉冉白云归古洞,不知何日出山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