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晓师《宗要》复云」,《无量寿经宗要》,元晓师着的。「若人不决如是四疑,虽生彼国,而在边地。如其有人,虽未明解如前所说四智之境,而能自谦,心眼未开,仰推如来,一向伏信,如是等人,随其行品,往生彼国,不在边地」。这段话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完全明白、了解了,真信,这个我们做不到,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那是什么人?法身大士,他们可以做到。像中国佛教,古代各宗的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真的开悟了,他们对这个事情了解,他真相信,一般人没有到这个地位。特别是像我们现前凡夫之人,我们求往生,对于佛的经教决定没有疑惑,无论是懂还是不懂,都没有疑惑。我们凭什么相信?凭大乘教上所说的道理,一切法是心现识变,这《华严经》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有心现又有识变的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对于这种看法完全接受,这是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
那现在佛与法身菩萨,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见性了,他们对这四种智很清楚、了解,他不疑惑。法身菩萨以下的不行,以下的是什么?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都不行,没见性,没有见性的人对佛菩萨只有仰信。真正相信他,他已经开悟,他已经见性了,那还会有错吗?我们凭这个建立信心,对他一点没有怀疑,认真向他学习。而且佛法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想见性,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见性了。佛不骗人,并不是说明心见性是他的专利,别人做不到,佛没有这个说法,佛说人人都可以做到,讲得真清楚、真明白。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就超越六道轮回;再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就见性,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了,你就入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你自自然然就到那个境界去了。好像你睡觉醒过来了,又回到现实的境界,现实的境界是实报土。我们今天在六道,十法界是梦,六道是梦中之梦。
只要我们对佛菩萨有诚敬的心,我们跟佛菩萨就有缘,佛度有缘人,只要我们有诚敬,我们就有缘。我们对于经典上再深奥的东西不怀疑,我相信。什么时候破疑?到极乐世界之后肯定破疑,就真信了。这个世界我们见不了性,也就是说我们的分别执着、起心动念真放不下。放不下没有关系,净宗有一个方法帮助我们往生,烦恼习气不放下,行!带着可以去,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可以做得到。一切处、一切时,一定要提醒心里头念佛,口里头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念念不舍,这样的人肯定往生。这就是底下讲如其有人,指我们这类人,虽然没有明了、没有了解前面所讲的四种智慧,但是能够自谦、谦虚,能够恭敬。我们自己心眼未开,我们没见道,智慧没有开,仰推如来。佛与法身菩萨他们放下了,他们明心见性了,他们所说决定不是妄语,我不懂也得要相信。这样一向伏信,把自己的疑惑暂时放下,我相信。这样的人发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随其行品,修行品类也有差别,往生彼国,不在边地。到极乐世界,有人生同居土,有人生方便土,有人生实报土,不在边地。「生彼边地者,别是一类,非九品摄」,三辈九品里头没有他。「是故不应妄生疑惑」,这句话非常重要。对经典所说的这种甚深的境界一定要信,不要怀疑。怀疑,对你往生之后,你要生在边地疑城,要耽误五百年的时间,你才能入品。
下面念老他的话,「此论至精至要」。精是精彩,要是重要,元晓师《宗要》里这几句话非常的精辟、非常重要。「如能信如来诸智」,这经上讲的如来五种智,你能信,不怀疑,虽然对五种智不知道,你也算得上是上根利智。「若未能信得及」,实在信不及,「但虚心自谦」,人能够谦虚、能够恭敬,「仰信诸智」,这五种智慧仰信不是真信。我只是对佛菩萨非常敬仰,佛菩萨所说的我不敢怀疑,我还不明了,这样的相信叫仰信,就如同在学校里学生对老师仰信。这样「亦得往生,不堕疑城」。为什么不堕疑城?他没有怀疑,他不知道,他不怀疑。堕边地疑城的,他不知道,他怀疑;不知道,不怀疑,这两个人不一样。「净业行人当三复斯言」,真正修净土的同学,这一段话至少要念三遍,意思就是你得要记住,深深体会「虚心仰信」的重要。为什么?能虚心、能仰信,你决定生净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智慧、道力、神通、相好等于阿惟越致菩萨。这个功德利益太大!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遇到大乘、遇到净土,又遇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遇到黄念祖居士的会集经注,经是以经来注经、来解释经,注是祖师大德对这部经的批注。
念老这个解是用会集的方式,这一本书里头引用一百九十多种书,所以我们读这一本、学这一本,等于说是大乘法门都学到,都在这部经典上。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五四集)2011/8/23 檔名:02-039-0554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