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谦虚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等。
人们之所以赞颂谦虚,喜欢与谦虚之人打交道,是因为谦虚总是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当你与谦虚的人在一起时,自己的自尊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谦虚还可以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人心得到交融,可以不断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对于善谦虚的人,不仅容易从他人处得益,还可以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得到同等的尊重,并受到对方的赞颂。
不管在什么时候,如果自己想要被别人尊重的话,必须自己先有被尊重的条件。你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应该首先学会尊重别人。当你发现赢得他人尊重的根本,在于尊重他人时,你就是值得尊重的。当你对自己的谦虚浑然不觉时,你就是谦虚的。
谦虚也是一种教诲
谦虚其实就是一种教诲和无偿地付出,是宇宙中的一种爱、一种光芒,这种爱可以传达得很远。谦虚可以分为很多种:做好事,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支持别人,不轻易责怪、嘲笑别人,有一颗包容心,这都是谦虚的表现。
佛陀弟子舍利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尊者。有次他计划和同伴外出游化,邻行前很多同门师兄弟都前来与他别,舍利弗尊者念出每位同门的名字和家族姓氏。其中有位比丘未用个人及家族姓名,当尊者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没注意到,以为尊者没有跟他打招呼,于是便耿耿于怀。
此外,在舍利弗尊者经过他身边时,因为不小心,袈裟就轻轻掠过他的身体,这就更加重了他对舍利弗的怀恨。在舍利弗刚离开寺院时,他便向佛陀告状说:"世尊!舍利弗尊者,他自以为是你的大弟子,打了我一拳,差点伤了我的耳朵。他不但不向我道歉,反而到外面游化去了。"于是,佛陀便把刚出门的舍利弗尊者给召了回来。
舍利弗尊者回来后立即和其他人一同来拜见佛陀。于是佛陀就问起了这件事,舍利弗并没有为自己争辩,反而叙说自己的为人。当舍利弗叙说自己的为人时,那位诬赖他的比丘,立刻充满了懊悔,跪在佛陀的脚下,向佛陀忏悔,承认自己蓄意诽谤。
佛陀对僧众们说:"舍利弗早已经宽恕了他。"舍利弗尊者走到那僧人面前,向他行礼说:"同道!我已宽恕了你,如果我有什么不对的,也请你宽恕我。"那个比丘听了更是惭愧,并多次致歉,感谢尊者的宽恕。从此以后,他不管对任何人和事,也都以一颗谦虚、宽容的心来对待。
做人不能目中无人
有些人老是喜欢把自己当作珍珠,自视甚高,总是目中无人。而有些人却喜欢把自己当泥土,总是以人为本,为人和善,乐于迁就他人,愿意让众人把他踩成路。言行妄自尊大,将使与你接触的人们,个个觉得头痛,获得一个不快的印象,从此你所能交得的新朋友,将永远比不上你所失去的那些老朋友,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众叛亲离。
有一次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杨子,不远千里造访宋国。天黑时分,他来到一家旅店住宿。旅店里有两个年轻女人,其中一个长得美丽窈窕,而另一个长的却是粗黑丑陋。但奇怪的是,别人对待那个丑女却十分尊重,宛如对待名门仕女一般,而对那个美人,却态度轻蔑,视而不见,就像对待下等人一样。这让杨子感到有些奇怪,便悄悄地问店小二。
店小二附着他的耳朵说:"那个美女自以为美貌过人,骄傲自大,言行不可一世,处处咄咄逼人。所以我们看不出来她到底美在哪里;那个丑的呢,老是觉得自己很难看,可她待人处处为别人着想,乐于助人,言行谦恭和婉,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所以我不觉得她有什么地方难看。"
那些总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人。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反而会引起他人背后甚至当面讥笑。而想要获得别人尊重的惟一方法,就是练好"谦"功,先尊重别人。正如泰戈尔所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就愈小。"
一个人的才能再高深,如果傲慢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就会被人轻视;一个人能力虽小,却懂得谦虚待人,反而受人尊重和欢迎。所以我们要改正目中无人的不良作风,要以平易近人为准则,虚怀若谷为目标,这样你才会成为受人欢迎受人尊重的成功人物。
佛说:“目中无人,不等于没有人,只能让你失去人。”
如果你常常目中无人,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总认为自己是群体之中最杰出的人物,瞧不起"我"之外的所有人。那么你将会失去很多亲人和朋友,永远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为没有人会愿意跟你在一起"生活"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