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来看,佛首先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用意是劝信。到这一段,是劝我们发愿。愿,这个力,实在是不可思议。世出世间法,我们常讲“有愿必成”。只要你这个愿力不退转,一定会满愿的。所以这个愿力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极乐世界,所以如此的庄严,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对世自在王所发的四十八愿。所以,那个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啊!当然,也是众生净业所感。众生的净业与阿弥陀佛愿力集合而成西方世界依正庄严。
下一段经文,正式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既然发愿了,发愿要行。前面讲过,信、愿、行是这个法门基本的三个条件。如何“行”呢?请看经文: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意思是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得生彼国。也就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根福德因缘要多多益善,少了则万万不行啊!在此先将因、缘、果跟诸位简略说说。请看表解。凡是学过一些佛法的同修,都知道佛法是讲因缘生法。佛法将一切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心法,一类是色法。心法是四元生;色法是二元生。这个地方讲的四元,这个因呢?就是亲因缘,这里头包括三个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个四种缘生的心法,结果了。如果,说是色法,像植物与矿物,它有亲因缘,它有一个增上缘,它不需要所缘缘、无间缘,这两种缘。但是它需要增上缘,有亲因缘、增上缘,它就结果了。所以,佛法里平常讲因果,当中这个缘省掉了。实际上,应当怎么讲呢?因、缘、果。“因”加上“缘”,才会结果,否则就不会结果。所以佛法里面,讲了生死、成佛道,讲这个解脱之道,它的缘,这个因就在此地,它的理论依据就在这个地方。从因上讲,我们的本性,就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从因上讲,本来具足的。缘上呢?这所缘缘、无间缘,这是事造的净土。所缘,就是我们现前这个一念之心,所攀缘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无间就是我们所缘的这个缘不能够间断。念念,心里面想着净土、念念愿生净土,这个就是无间缘。增上缘呢?佛教给我们一心持名,这是正修;持戒修福,这是助修,正助双修,这是自力。到临命终时,接引往生,这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力量,这叫二力法门。所以,我们具足这个四缘了,将来一定有这个果报。这个果报是往生圆证三不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一生圆满成佛。圆证,“证”是证什么呢?证性具十法界,证事造净土,叫你亲证这个境界。这个是四元在此地,简单说明这个理论的依据。如果我们真正在这个道理上,能够体会到一些,对于西方净土这性具、事造,就不会怀疑了。我们的信心才能够真正的建立,我们的愿、行,都是真切的。往生净土,在这一生当中必定成就。
我们知道,出家必须得有善根、福德,正如经里所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个出家才是无量功德。如果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或者是少,最好不要出家。为什么?出家的时候,你要是犯了戒,犯了过失,你的罪业更重,破坏佛门,这个都是阿鼻地狱的罪业。所以,古大德为人剃度,他一定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否则,不能给他剃度。那么,这个老人来求出家了,佛就叫舍利弗、目犍连这些诸大弟子们来。请大家来看看,这个人可不可以出家?这些大弟子,都是大阿罗汉,他们有神通,能够看五百世。他们一看就知这个老人五百世中都没有修过善根,也就是没有听到佛法,没有闻到佛名,没有听到佛经。不行,没有善根。所以,那些人都不肯收他,都不肯给他剃度。这个老人就流泪了,我的业障这么重,自怨自艾,在那里哭哭啼啼的。佛就告诉大家,此人可以给他剃度,他在无量劫以前是个砍柴的樵夫。一次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人,他害怕极了,爬到一棵树上,念了一声南无佛。佛就向大家宣布,无量劫前,他念的这一声南无佛,今天,他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到我们这个法会里来,我给他剃度,满他出家的大愿。释迦牟尼佛收他做徒弟,给他剃度出了家。以后他证得阿罗汉果,果然如佛所说。这个公案,也就证明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他不过在无量劫前,念那么一句而已,就有这样殊胜的成就。还有在称扬诸佛功德经上说,如果有人听得无量寿如来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相信、爱好,来执持名号,来念这一句名号,这个人他将来会得到无量的福报,永离三涂,命终之后,就能够往生佛国。所以我们自己要念佛,要劝人念佛。劝人的方法非常多。我在这些年,讲习上常常告诉大家,使大家明了怎样去种福。
紧接着佛教给我们正式修行的方法。请看经文: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一段经文很重要,佛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闻”这个闻字很重要,大家要记住,闻、执、持,这一段里头,这三个字是关键。“闻”说阿弥陀佛,你就能够“持”佛的名号。一日到七日,是克期取证,证什么呢?证一心不乱。持名,这是正解。行就是修行,正的修行。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具足净业成就。这几句话,要以襄阳石经,这二十一个字来说,那就完全相应。往生西方佛国度,当然是绝对没有问题。
或许有人会问,我念佛能大彻大悟吗?我念佛能明心见性吗?可以肯定地说,能!你为什么不能够大彻大悟?为什么不能够明心见性?那是因为你有障碍,你心性上有障碍。障碍是烦恼,使你的心杂乱,所以,不能明心、不能见性。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了,不乱不杂了,纯一了,当然大彻大悟,当然明心见性。
经文讲到,若一日至若七日。“若”是不一定的意思。从一天到七天,这是说克期取证,由于众生发心修行,容易懈怠。懈怠,是我们修学最大的障碍,也是最不容易克服的障碍。但是,这个最大的障碍,虽说不容易克服,我们必须得克服。为什么呢?因为不克服,我们就没有成功的一天,什么时候克服了,什么时候我们就成功了。克服的方法很多,必须自己要研求对治自己懈怠的方法。不同的人需采取不同的对治方法,绝对不可能用某一种方法能对治一切人懈怠的毛病。经文里讲的七天,当然这个“七”还是表法的意思。但是,如果说它是事实,也并不是不可能。因为,自古以来的修学,有一天至七天证得一心不乱的人,的确是有,并不是不可能。达到一心不乱,就是圆满的意思。所以这个“七”也是代表圆满。在此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说明,这就是一日到七日,若一日至七日,是克期取证,是定了这个期限,我们要证果,这个证果就是证得一心不乱。本经讲七天;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它定的是十天,所以说,“十”也是代表圆满。
这地方有几句话,诸位要特别记住,否则,这个七天或者十天,你得不到圆满。第一个斋戒清净,一心常念,着重在一心。常念,十昼夜不绝,十昼夜就是大本经里讲的十天。命终必生我刹这是阿弥陀佛在经上说的。我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叫斋戒?心地清净就叫做斋戒。心清净,身也清净,身心都清净,这个就叫做斋戒。念呢?得要一心;常呢?是不间断,你看十昼夜,就是二十四时当中,佛号不间断。我们平常讲,打佛七,又有所谓精进佛七,精进佛七是七天之中,佛号不能间断。念七天佛是普通事情,七天佛号一句接一句,而不中断,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精进佛七,没有睡觉的。因为睡觉是昏沉,是懈怠,功夫提不起来,所以,是睡不得觉的。就是要拼上命念七天七夜佛号不间断,如果依大本经,则是十天十夜。斋戒清净,一心常念啊!断断续续的念,不行!一心念,精纯而一直念,里面没有掺杂妄想、没有掺杂妄念。念佛当中如果起一个妄念,就不叫一心了。对此,初学的同修,一定会感觉到很困难。我们念佛,念一个钟点,都会起几个妄念,你要果真念上七天七夜,就不知道会起多少妄念。怎么办?古来祖师大德教我们,妄念起来的时候,不要去理会它,不要生烦恼,不要去想,唉唷!我的妄念怎么这么多,我罪业深重等等。愈是这样想,岂不是增长妄念吗?妄念起来了,不要去理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这样妄念自然就没有了。没有了妄念也不要欢喜。我现在妄念没有了,这又是个妄念。总之,一切念头起灭,一概不与理会,把你的念头集中在佛号上,这样才叫真正提起啊!提起精神,集中力量,在一句佛号上,这就叫做一心专念、一心常念。目的能够教我们达到身心清净。身心清净,佛土就清净,与净土就起感应道交的效用。所以,佛说,你能这样地去念,这个十昼夜,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再看下面,这个讲根,根性有利钝不同。什么叫利根?就是烦恼比较轻的人,他一、二天,就能够得到一心。所谓得到一心,他的心里不起杂念了。我们首先求的就是这个。你也不要问,一心功夫的深浅,不必去顾这个。就是你二十四小时念佛当中,不起杂念,完全是一片佛号,这叫功夫成片,虽然不是真正的一心,那么与这个一心相应了这是讲根利的人。根钝的人,就是烦恼障重的人,也许要三天、四天,乃至七天或者十天,才能够得到一心。他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根愈利,时间愈短;根愈钝,时间愈长。这个的一心,入于三昧。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意思是正定,也就是本经所讲的一心不乱。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