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宏印法师: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

发布时间:2024-11-03 05:21:10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宏印法师: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

壹、人生的探讨及剖析

人生的探讨及剖析,就是站在宗教、哲学立场上,对我们生命及生活作一番形而上的探讨。

我们从生至老死,都在走人生这条路。人生的真理意义、价值究竟如何?这是知识分子最关切的问题。若能知晓人生的真理,就能得到解脱安乐。从古至今,多少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对这个问题,都做各种层面的剖析及探讨。一切学术思想离不开讨论人生问题。

莎士比亚说人生像舞台,每个人在这人生大舞台上都在扮演一个角色。而宗教使我们了解各人角色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谈宗教思想,离不开人生问题。

而关系人生最密切的就是生命问题。为何到现代,宗教还能存在。而且受一般知识分子热心追求。就是宗教探讨到生命问题。一般知识、学术所提供的领域做在今生,著我们探讨到此生以后的问题,就非一般学说思想所能解答的了。

一切宗教都谈到来世来生。接触此种思想,会给予吾人心灵很大震撼。因为人类都有要求无限存在的追求、存在的幸福、快乐和解脱。而宗教说明了人类死后,灵魂不灭,生命并未消失。还有幸福快乐的境界可以追求。这□予吾人很大欣慰感。人们不会感到死了以后的迷失和空虚。这是宗教提供的层面,因此可说宗教哲学就是生命哲学。尽管在现代这个物质文明时代里,许多人高喊宗教是迷信、落伍。但是宗教探讨到生命的由来及去处,所以有其存在的价值。

一、生命之谜

虽然从古至今很多宗教、学术思想,对生命作很多层面的剖析。但是生命始终是个谜。现代也有宗教家、哲学家说已发现生命的真理,但始终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定论。对生命真相不了解,在佛家来讲就是谜。研究佛学就是要打开这个宇宙人生的大谜。

今天想以生命问题跟各位研究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著重在生命活动的过程形态,首先说明一般社会上对人生所抱的态度。

1.生命之爱悦

有些人从生到老死,对生命活动过程都感觉幸福快乐,这种人称之为生命之爱悦。就是一般人所说乐观的人生观。这种人从小无论家庭、求学、作事都很顺利。没遭受什么重大烦恼挫折。因此对生命的感受是顺利、爱悦,发诸于情绪的表现就是乐观进取。

这种乐观人生观,是否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不过,社会上包这种人生观的人不少。其实说乐观或悲观,消极或积极,这是与环境遭遇有关的。

2.生命之哀悲

此种与第一种刚刚相反。就是悲观。这种人的环境悲惨,或者遭受过重大挫折打击和痛苦。客观来说,这种人不是不奋斗,而是环境带有一种重大影响力,使他回天乏术。因此在这重大苦打击之下,对生命过程的要求及突破就有了限制。对生命的领受、体会,觉得是束缚、悲哀、痛苦和消极。

这种人也很多。例如许多文学家就很悲观。因为遭受痛苦,而用文笔表达出来。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感动读者,就是他们透过内心真实的感触。

而一些同样遭遇的人看到言些作品,就会有深得我心的感觉,也就会跟随著抱同样态度。

3.生命之寄托

有了前面两种人生观。有些人仍觉得乐观顺境与悲观逆境,这种爱悦与哀悲是短暂的,不能满足生命的要求。感人生确实是个问题。觉得旁徨、空洞,要求生命的著落。觉得自己的智慧,无法了解通达生命的真相、由来和演变。由此产生一种依赖心,顺从心。而把生命寄托在一伟大万能的神或主身上。相信我们的生命由他创造而来;我们的遭遇不管快乐或痛苦都受这绝对意志万能的神(主)所安排、支配。

这种人把一切是非得失成败都归诸于神身上,是由他们对生命的空洞无力救助而引发出来的一种依赖和顺从。这种观念就是西洋的神教观念,把生命的理解寄托在一个万能的神身上。

4.生命之战斗

还有一种人,跟前者相反,他们是无神论者。这种可说是近代具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占大多数。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指抱有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劣败」思想人生观的人。

他们对于宇宙间的苦难、黑暗,想要去克服。不愿屈服于自然界,相信人可胜天,想要突破、战膦环境,有奋斗的意志力,这种人对生命的领悟有一种战斗性,我们称他为生命之战斗。对于人生顺逆苦乐境界,觉得可以甲人克服,不因顺乐而产生生命之爱悦,也不因逆苦而产生哀悲。时刻对生命存有战斗性。

5.生命之游戏

还有一种懵浑浑的人,无所谓人生观。生命皂真理、解脱对他都不需要。而是看风转舵,今朝有酒今朝醉。仅要求当前的需要,目前的快乐。没有高伟大无限的人生理想,只求今生好好痛快活过就算了,这种人称为生命之游戏。老实说,目前社会上这种人占大多数。严格来说,不能忠于学术思想良知,抱著无可无不可的人生态度者,都属此类。

前面所讲就是分析一般人的生观,大概不出这五种型态,这是我们探讨人生解脱之前,先对生命的各种层面作一番剖析。这是我个人一点肤浅心得,提供各位作参考,接著我们进一步探讨宗教解脱上的生命问题。

二、生命解脱层次之探讨与特性

对于生命感到短暂,觉得一些人生观不能提供无限的要求,而有解脱的思想出现时,才能谈到解脱层次。我们加一番探讨且分析其特性;也可分五种层次来说明。

1.多神论

哲学上称泛神论。这种思想近代较少了,古代很多。在原始部落中,学术思想不发达,觉得人在宇宙间非常渺小,对于自然界一些现象如雷电、海啸、地震,都认为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在支配著,因而把自然界的现象加以神格化。认为山有山神,海有海神,在还未发展至一神论以前,原始部落都是多神论。这也是宗教的起源,来自对大自然的崇拜。

2.一神论

哲学上称唯神。这比多神论高明进步多了,在这么多神当中发现一个最权威的神。宇宙的创造者,万能的神,他的绝对意志可以支配一切。西洋天主教、基督教思想就是此类。他们的解脱、道德观念决定在信与不信。不信的话则不能上天堂,什么道德与解脱都免谈了。

3.梵我

哲学上称神我、唯我。比种比前面更高明了。从有神论进入无神论。这是在解脱过程中发现人的智慧能力可以冲破束缚。可以自己解脱、自我完成。言不仅是空洞的理论,还经过实际修证达到。印度的奥义书就是这种梵我论的思想,认为人生宇宙现象界的痛苦罪恶都是因为人性的堕落,这个小我在轮回中受业报,小我是错误的,不是真的。真我是梵我,梵是大的意思。大我是清净、常住、永恒、快乐的。解脱小我,回归大我,这是不依靠神的,而是自我神圣化。西洋许多哲学就有到达这种地步的。

以上三类可配合佛家三界观来说明。1.、2.两类属于欲界。佛教之所以能包容其他宗教是有其原因的。佛经说欲界有三十三层天,这三十三天的天神,刚好是多神论所崇拜的。佛教虽主张无神论,但并不否认神,只是不承认有一绝对万能的神。佛教承认么神有一些本事作用,但是这些不是最究竟圆满的。

梵我论属于色界。色界有钿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些还是群众性的生活。只有四禅天的最高层大梵天,是一□人住。好像君王,它下面是辅天如大臣;底下诸天就是老百姓。色界需要修禅定。

4.唯心

哲学上称绝对精神。在佛家来讲,属于无色界。这是已经解脱物质的境界。哲学如黑格尔、笛卡尔在探讨宇宙真理时,发现所谓最实在的本体,以及未明理学,在宗教解脱层次上都属唯心绝对精神此类。这不只是一种知识观念的探讨,还经过内心的修证。因此无色界需与定相应,透过物质色相进入而上唯心绝对精神的境界。

5.正觉

高的生命解脱是为正觉。这样说来似乎有卖瓜说瓜甜之嫌,但这是有理论可作说明的。正觉是成佛的人间觉者,生命达到最完美的实现而依然活在人间的人。跟我们一样行坐卧、穿衣吃饭,而是圆满的觉者。这就是佛。

释迦太子成佛以后,依然在人间行化,教化众生,这种境界在佛教来说是最高的。而这种境界不是等死后才实现,来生去完成,在时间来说是侧重在今生,在地点来说是侧重当地。

若宗教的理想寄托在来生实现或他方世界完成,都有失宗教的根本意义。究道圆满的宗教所讲的境界应该是当生当时能达到的。像禅宗的祖师大德,能够明心见性。当开悟时,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称为正觉,是悲与智的最高圆满。

人生解脱层面简单的说有以上五种层面,特性为何呢?

宇宙人生现象界的本质就是束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说我们是活在短暂、有限、痛苦、灾难、罪恶、黑暗的人间中,这些形成一种束缚。我们想从现象界超脱进入理想界,就是要突破这个束缚,得到解脱。在宗教解脱思想上来说,分他力论与自力论两种。

假若认为束缚是外来的,是外界加诸于你的,则是他力论的思想。若认为束缚是内在引发的,则是自力论。西洋神教思想属于他力论,在解脱上要依靠神。得到神的恩宠、救拔,就能解脱现象界这种短暂痛苦人生。其解脱特性是「顺从」,顺神的意旨去做,这种是依靠外力得到解脱。

自力论就是发现现象界的痛苦是来自,自我束缚。只要明了自我的真相,明心见性,自我突破,自我完成,达到自我真相的实现,就能解脱束缚。这也就是佛的思想,靠自力解脱,其解脱特性为「超脱」。

宗教解脱思想之所以有自力论、他力论的不同,就是因为对束缚来源的观点不同。关于这点印顺导师在我之宗教观上有详细说明,各位有空,不妨参考参考。

有人说佛教里有极桨世界的法,藉著念佛得到佛的加被就可以往生净土。这种说法似乎也是他力论。其实不然。佛教里说达到解脱的修持力量有两种:一是缘修,一是性修。缘修是还末明心见性,未证无生法忍以,前则修持力量需要外的帮助加持。如佛的功德威力,著萨的加被,才能断烦恼得清净解脱。等明心见性,证得无生法忍以后,就无须外缘加持,那时是纯自力的修持了。内心的佛性自有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驱使著,朝向解脱大道。无须多大用功,这在唯识学上说就是「无功用行」。不必起心动念,潜意识自有一股道德力量,使你断烦恼得清净,这称为性修。

性修是纯自力,而缘修是靠自他二力。佛教虽有他力加持之说,但不纯靠外力,不顺从外力,因此不是他力论。

接著我们讲佛教思想,在未讲佛教思想以前,我们先要了解佛教对生命的认识与看法。

三、佛教对生命之认识

1.生命之存在

佛教肯定死后生命仍然存在,最通俗就是讲三世因果、善恶业报。无神论者不相信死后灵魂不灭,这是非宗教思想。一般宗教都是相信死后灵魂不灭、精神存在的。只的各个宗教是出的理论不同。佛教如何肯定死后生命仍存在呢?这真是个大问题。要人相信轮回之说,是很因难的,尤其是一般受科学实证思想观念很深的知识分子,总以为要看得见,能实验出来的才要相信。

但是肯定生命的三世性,这在佛教来说是基本。不能肯定此点,则佛教很多思想就不好了解。如空宗、有宗、唯识学都要建立在三世因果上,才能作进一步深讨。生命的存在,我们简单的说,以时间及业力的存在来肯定它。

时间相是三世性。以图解表示如下:-t起而入的,不懂缘起,不能了解中观,中观是讲空的思想。印度大乘佛学有两派代表:一是世亲、无著菩萨、安慧、护法、戒贤论师乃至玄奘大师等,是印度的唯识学派。即是前者识变转依的解脱思想。一是龙树菩萨、提婆、佛护论师等的中观缘起无我论。

中观论又称性空唯名论,没有唯识学名相那么多,只要把握二谛论--世俗谛和胜义谛(即第一义谛),就容易了解。世俗谛是世俗方便假施设,胜义谛是对世俗谛而说的,二谛论是认识真理的两种层次。世俗谛是宇宙人生的现象界,而胜义谛是解脱的理想界。不依世俗谛入手,无法了解胜义谛。「所谓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世俗谛和胜义谛都缘起而来。现象界存在的一切法都是缘起法。缘起即现象,现象即缘起。

二论谛是说「世俗假名有,胜义毕竟空。」世俗假名有是说世间一切苦乐、善恶业报、清净解脱、佛性、无明、涅槃都是缘起如幻假名有的。在第一义谛上说一切相都是空相、无我的。

佛教的无我,不是像奥义书说的,有一个小我,小我是堕落、罪恶、痛苦,而神我是清净、永恒、快乐的。佛教的无我论是真无我,彻底无我。这样说,大家或许会害怕,明明有个我吗?怎么说无我呢?龙树菩萨在十住□婆沙论说:「小乘五百部,闻毕竟空,如刀伤心。」就是说小乘佛学闻到大乘佛学毕竟空的道理,犹如刀伤心。然而大乘无我论是从缘起建立的。原始佛教都谈无我,无我即空。我在此仅简略介绍根本观念。如何达到无我,毕竟空是有层次的。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为初学者作方便说,生灭如幻如化,不生不灭不如幻如他。」生灭就是表示无常短暂的人生,是痛苦类烦恼的。如幻如化,就是假的;没有真实的本体。不生不灭是指涅槃、清净的佛性。不如幻如化是说有永恒常住的实体。

这里发生现象、本体认识的二元论。但这是为初学者方便说是如此。为久学者(通达佛法、闻思修很久的),龙树菩萨说:「生灭如幻如化,不生不灭如幻如化。」能通达这个道理,才能了解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这是大乘佛学最精华的哲学,这须从中观来了解。要了解这个道理必须读中论、大智度论。

我可以肯定的说,各位若研究楞严经、圆觉经、胜□经、起信论,不能了解这个道理。因为他们体系不同。一定要从大般若经、大智度论、中论下手。尤以中论为代表。

中论说明一切法缘起、性空如幻的哲学,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如无明如何开始?众生有边无边(世界有边无边)?为什么以前人少?现在人多?这些从中观都可得到合理的解答。若我们要看近代人的作品,则印顺导师有三本书很可作参考。一是中观论颂讲记。一是中观今论。(就是中观哲学现代论,透过现代人的哲学,形上学来说明中观。)一是性空学探源。

以上讲缘起无我的佛教思想。各位研究佛学时,一下禅宗好,一下净土宗、唯识宗,东张西望的。这如同进了佛学的大公园,处处新鲜。我们在公园里久了,比较知道研究佛学起码的概念。

四、正觉悲智

这是人生解脱最完美圆满的境界,就是佛。前面所讲大乘解脱思想可说是菩萨修学的过程。到此就是到了最高境界;即是一真法界。这个境界我们没达到,也说不上来,只知到是此是最圆满了。

以上是佛教思想解脱层次,佛法大概不出这四个纲要。不论讲那一宗,禅宗、天台、三论宗、唯识、华严都好,离不了这些。当然视个人理解境界不同,可作不同的看法。

参、从解脱境界层面论生命之价值与抉择

说到从解脱境界层面论生命之价值与抉择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领悟,影响我们生活行为的表现及对生命所抱的态度及追求的价值与抉择。在佛法上来说,生命之完成,生命之解脱,需要生命的升华。这在境界上有种种不同,即是价值观念的不同,究竟价值观如何呢?很不好说。有的人认为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终其一生,这也是人生观。他生命境界层次在此此,追求的价值在此,所付出的代价也相等。

古代高僧如玄奘大师,他何以要冒万死一生的危险,到印度求学?他有什么享受?快乐呢?到印度取经,终其一生翻译经典,还没翻完就死了。这有什么值得?有什么价值?这是个人生命境界层面的看法而已。有人立志做总经理、董事长,他的价值在此,则他的生命层面就低,是一种短暂、庸俗、现实、功利的人生观。

宗教就是要追求理想无限的人生观。佛学思想业感缘起、识变转依、缘无我,甚至到正觉悲智人生观,是对生命最真实的完成,如此价值观与付出的抉择就不同。不是以短暂、有限一生,表面的现象,决定生命的价值。

今日世界如此充满灾难、罪恶,人类之所以角落、痛苦,就是多数人没有了解真实生命的价值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依佛法来说,只有大乘佛学的人生观,才是最值得赞叹、效法的。但是,放眼社会,几个人能懂得大乘佛学?几个人能行著萨道?不懂大乘佛学,则不能理解生命最真实的意义。不行菩萨道,则不能领悟生命最真实的完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