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赞叹一个女性美丽的极致用语,不是闭月羞花,不是一笑倾城,更不是被现代人用滥了的“美女”称谓,而是“菩萨”二字。每当我们提及“菩萨相”的时候,一个温婉可亲、端庄玉润的形象就会浮现在脑海。
“菩萨”一词不仅寓意了女性姣好的容颜仪态,更涵盖了女性最优秀的品质——慈悲纯良。“菩萨”一词甚至泯除了审美性别的差异和对立,从没有一尊女菩萨的形象会招致“男人爱、女人妒”的局面,更没有人会将男权社会下“红颜薄命”、“红颜祸水”等贬低歧视女性的词汇与女菩萨挂钩。
可见,“貌如菩萨”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国人集体审美的共同投射,与宗教信仰无关,与性别年龄无关。
“菩萨”一词本是佛教中的音译词,是“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可以翻译为“觉有情”。
“觉”是使动词,使“有情”觉悟之意。“有情”指的是一切有情感、有灵知的生命。佛家的生命观极其宏大,不仅人类是有情众生,猫狗虫虾也是有情众生,包括以出生形式划分的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以物质形态划分的有色、无色,以意识形态划分的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有情众生。菩萨指的就是发心利益这一切有情众生的人。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菩萨皆为男性,通常是伟岸俊美的贵族男子形象。
而且佛经中说,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菩提时,非男非女,随机应化,体现出“众生平等,无有高下”的基本教义。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流传过程中被逐步本土化,佛经中诸多菩萨的形象也就发生了演变。东晋以前,我国的观世音菩萨造像几乎都是男性;东晋以后,观世音菩萨开始现身为女相,一度男女观音同时并存;到了隋唐时代,观世音菩萨就都成了女身。
甚至代表般若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造像,也逐渐显现出女性化倾向。这无不折射出中国人对女性的潜意识崇拜和审美理想——慈爱端庄、温文典雅,胸怀宽厚,博爱无私。由此,宗教信仰融入了审美艺术,审美韵味又为宗教信仰增添了魅力,两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辉。菩萨,作为佛教文化的形象代言者,其仪态容貌已深深融入人们的集体意识之中,也为佛教文化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奠定了基础。
佛经上说,菩萨们庄严殊胜的相貌并不是偶然得来的,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比如佛陀本人在因地修行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一劫才圆满了“相好”的果报。
所谓“相”,是指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外貌特征,比如佛有手指细长、皮肤润泽、身形端直、两肩圆满、两颊隆满、齿白齐密等三十二种相;“好”,是指细微难见、不易查觉,但能使人生起欢欣喜爱之心的外貌特征,比如眉如初月、耳厚修长、鼻高不现孔、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等八十种好。两项合称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在《金刚经》中,佛陀曾对须菩提两次提出“三十二相”的问题。第一次佛陀问:“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并用偈言强调:“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意思是转轮圣王也具备三十二相,如果仅仅以相的形式来寻找如来,就会把转轮圣王误当做如来。
若以美好的色相、悦耳的音声来寻觅真如佛性,那是一种邪知邪见,并不能领悟如来真相。因为《金刚经》首先是破相的,破除世人对“相”的执着,指出一切相都是随缘而有,因缘假合,不断处于变化中,没有实性,如梦幻泡影。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纵是再怎么如花似玉、天生丽质,也经不起岁月的推敲打磨,韶华终将随水逝去,挽断罗衣亦留不住。既然我们的容颜只是空花一现,还有必要花“一百大劫”时间去修正容颜吗?
事实上,以“四大皆空”著称的佛家历来重视梵行威仪的修持,为了整肃僧团的威仪,要求出家弟子在行、住、坐、卧四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即“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等。当年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记忆力最超群的阿难尊者,正是因为被佛陀非凡的仪容、强大的气场所折服,舍弃荣华和美妻出家并终生服侍佛陀。
当佛陀问阿难,究竟以何因缘要跟随他出家时,阿难这样回答:“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是以渴仰,从佛剃落。”虽然阿难出家的动机不纯,但毕竟促成了他跟随佛陀修习正法这桩大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庄严美好的形象对于接引众生、传播佛法的重要性。
试想面对一个相貌可憎、浑身散发恶臭的人,你愿意停下来听他讲些什么吗?美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共振,是眼耳鼻舌身意的瞬间摄受,所以我们看到自古流传下来的每一尊佛菩萨像,无论泥塑铜铸木雕壁画,皆是殊胜绝伦,令人见之顿觉可亲可敬可信赖,心灵很容易受到感染和震撼,乃至全身心托付之情油然而生。
这即是拜佛像可以受益的真实含义——“因我礼汝”,因为所拜的佛菩萨的形象,激发起了来拜者的恭敬心、清净心、信任心、喜悦心、向善心等,拜者因此身心获益,所以拜佛就是拜自己的心、拜自己内在的佛性。
庄严美好的形象,哪怕只是一尊泥塑土雕,竟能发挥如此大的精神作用,引得千百年来无数众生顶礼膜拜、香火不断,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女儿呢?人人都说“好女如佛”——面如满月,目若青莲。低眉生慈,回眸肃穆。步步生莲,吐气若兰。
行则上善,动则若水……生而为女人,本自具足这一切美好的潜质,只因凡尘覆盖一时无法显现出来,所以女人一生修行的首要目标,就是恢复和重塑自己的“菩萨相”。有菩萨相的女人,所到之处都洒满阳光,所遇见之人都心生欢喜、如沐春风,所生活和工作的场地的都充满向上的能量。这样的女人,永远不必依赖于男人,永远不必计较男人的是非评判,永远不怕年华逝去失宠于男人。
菩萨的相是历劫修来的,世间每一个女人的相貌何尝不是修来的呢?相由心生,貌由心转。世间的幻变万千,皆因内心意念而起,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女儿的五官七窍就是一颗玲珑心所投射出来的“相”。而所谓面相,并非一定要貌比天仙才是好,除了先天的五官形状外,气质和神韵才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终极表现,也是真正可以保证你“笑到最后”的底牌。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