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佛教主题摄影漫谈:拍山拍庙 摄影摄心

发布时间:2024-01-31 05:21:15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佛教主题摄影漫谈:拍山拍庙 摄影摄心

张望

一、从“摄”之本义谈“摄影”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弘传,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文化渐受重视。时至今日,佛教文化亦逐渐在社会的部分领域产生了一些影响,当下在摄影界流行的佛教主题摄影便是很好的说明。说到佛教主题摄影,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张望。

正是他,掀起了中国佛教摄影的一个高潮,他的独特体验记录于《人文摄影指导——禅的写实与写意》一书中。正因如此,他引起了佛教界和摄影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创造出这些令人难忘或者震撼能抵达人心的的作品的?这就需要对佛教主题摄影进行细致分析。在此,笔者将基于佛教的角度探讨佛教与摄影之间的关系。

张望摄影作品《佛的足迹》

摄影爱好者到佛教名山或者寺庙进行拍摄活动,主要是摄影或照相,这都需要选取拍摄点、进行构图、调整色调、光影等,当然,这也离不开精湛的摄影技术。既然是“摄影”,先从“摄”谈起。关于“摄”,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云:“引持也,谓引进而持之也。凡云摄者皆整饬之意”。

在《康熙字典》中,“摄”还有“收敛”、“整饬”、“总、兼、代”之意义。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又有“拿、吸取”、“保养”、“代理”、“捕捉”、“迫近”、“控制”、“拍照”等意义。另外,摄在读niè时,有“安静”之意,如《汉书·严助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虽字义颇多,但就其本义而言,是为“引持”。我们平时说的“摄影”,可说是将对象“引进而持之也”,也就是吸取过来并对之进行保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照相。

在佛教经典中,其实也有对“摄影”的解释,如《大乘宝要义论》云:“一切如来众会道场身中光明显照一切世界,于一世界中普摄影现,诸境界相如微尘聚,所有一切有情善根成熟。应化度者而悉应时能来应现。”其中的“普摄影现”中,“摄影”并不是一个动宾关系的词语,“普摄”是“普遍摄取”,“影现”是现出的所有“影”,其意思是佛身中的光明在一世界中“普摄”所有的“影现”,即以光摄影。

张望摄影作品《佛的足迹》

这种光影并存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摄影的雏形。在《成唯识论疏抄》中,也有一段话谈“摄影”:“若缘境时,若称本质影像者,即名现量而得自相。若缘境时,不称影像者,即比量心而得共相。其相分是智,第六识上假解智,即与相分相似也。若疏中后解云:若称影像,即是现量,而得自相境。若不称本质,亦不摄影像,不起执心者,即是比量心,而得共相。若不摄本质,亦不摄影而起执者,即是非量。”这里的“摄影”,应当指的是“心”对“法”或者“境”的一种摄取、执取。

二、摄影与摄心

不论拍山还是拍庙,在所有相关佛教主题的摄影活动中,摄影爱好者除了获取称心的作品外,亦应当在此活动中“摄心”。通过“摄影”来“摄心”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调整身心的方式。

上文言及“摄”有“收敛”、“控制”和“安静”之意,其实这都是和心有关的意义,在摄影活动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念、要学会收敛自己的心念,只有这样,才会慢慢达到一种安静。

如何摄心呢?在《长阿含经》中,提供了一种方法:“云何比丘自摄其心?于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外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内外身观,精勤不懈,舍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摄心,达到“摄心不乱”而且还会“具诸威仪”,“云何比丘具诸威仪?于是比丘可行知行,可止知止,左右顾视,屈伸俯仰,摄持衣钵,食饮汤药,不失宜则,善设方便,除去荫盖,行住坐卧,觉寤语默,摄心不乱,是谓比丘具诸威仪。”看来,摄心是非常重要的。

张望摄影作品《佛的足迹》

《杂阿含经》中要人“善护其身,守诸根门,摄心系念。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说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此处说的“六根”,指的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前五根都和色身相关,关于前五根和心的关系,《大般涅盘经》说:“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五根”其实是用来“摄影”的。能守五根即可摄心,能摄心即可摄五根,二者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华严经》有言:“心如画工师,能画诸世界”。摄影爱好者用自己的机器拍出来的法界万象,其实皆是自己内心所构思,为自心所画之相,因此,拍摄过程其实更是一种自心创造的过程。通过拍摄佛教名山的山形山色、殿堂庙宇和佛菩萨的各种法相等,在获得清净影像的同时,摄住自己平时较为散乱的心念,是佛教主题摄影的“不二法门”。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台非常尖端的高精密摄像机。技术无论如何进步,也不会超过每一个人自性本身的摄影能力和水平。我们每一个人每天每时每刻,无不在从事着有意无意的摄影活动并对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保存和记录,这便是我们正在演绎着的人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我们的摄影对象,六根是我们的镜头、图像传感器、显示器等,而此“心”或者说“阿赖耶识”是我们这架自性摄像机上的内存卡。

张望摄影作品《佛的足迹》

《大乘宝云经》云:“是等诸法皆依于心,由心而生心为上首。若能摄心调伏制止,若达心性,则能摄得一切诸法,则能调伏一切诸法,则能通达一切诸法。若如是见一切诸法,则能修心令得寂静以心系心,若心不静而制令静安心于心。若心如是寂静相应,是名一心。”我们通过我们自己的视力、听力、品尝力等来对焦、定位、构图并“摄得一切诸法”,“调伏一切诸法”,“通达一切诸法,”以此“拍摄”我们自性的世界,演绎我们自在的人生,其中的美丑善恶都被我们一一记录,我们还可以一起回放这些记录。

因此,我们在用照相机、摄像机拍照或摄像的同时,更应该在人生中把“人”这架摄像机修好,而人这架摄像机的核心是“心”,那么,此心是何“心”呢?是真心。诚如星云大师于《往事百语》所说:“六根、六尘、六识,诚如《楞严经》所说,是真心一念不觉才有的妄想分别,如果我们能够泯除对待,去妄归真,则朗朗乾坤就在当下。”真心一“觉”,自性所拍摄出来的世界也才是一个真实、善良、妙美、清净、空灵的朗朗世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