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创作者:巴卫讲历史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关佛陀的历史事件,大家一起了解吧!佛陀化身众多,公元前6世纪那个特指的佛陀,后来成了最复杂的佛学中一件不重要的偶然之事。这种在前世可以为一个人化身为佛作准备的理论,导致了菩萨的概念,或称佛性菩萨们占据宇宙中相应的部分,他们的数目变化不定,复杂神话围绕着一些菩萨发展起来。最终,一种崇拜、祈祷和自我奉献给某个菩萨的礼仪被容纳到佛教徒的信仰中,这种被称为大乘的佛教改造形式,变成了一种提供个人获救的宗教,完全能够与引起普通俗人关心和信仰在大乘教徒中,个人寂灭是宗教生活最终目标的理想逐步消失。为了逃避他的其他崇拜形式竞争。
们化身转世阶梯顶点这个困扰人的真空,大乘神学家们因而主张化身佛有无数个存在。当一个存在以旧的方式进入涅槃和寂灭时,其他存在继续作为宇宙的法则帮助挣扎着的人类去获救。基于一种典型的印度式的繁复性,佛教理论主张这类救主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乃至无数个,据一部经典说有恒河的沙子那么多。他们的功德可以由祈求他们帮助的虔诚信徒所分享。不只是僧侣,任何人,不管他是多么软弱和有罪,都有希望最后进入成佛之途,在一定数目的转世化身之大乘教义最早的一些阐述者可能生活在印度南部和东部,但是新教义在西北后,成为一个菩萨或是佛本身。
部找到了最大的场所。公元2世纪贵霜帝国的君主迦腻色迦很可能赞助了大乘佛教。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信仰在公元头几个世纪深入了中亚,并从尽管在大乘佛教和更为保守的小乘佛教之间那里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有着根本的分歧,各个教派的僧侣还是非常和平地生活在一起,经常就在同一个寺院中。分歧的教义间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一些小乘的作品和大乘的洪流一起传到中国。大乘的成功无疑是由于它给纯粹的俗人,如繁忙的商人和穷困的手工业者,带来了温暖的希望,而他们在今世化身中只希望祈求拯救和尽可能地不去犯罪。
但在锡兰和缅甸,总体来说旧的教义占领了地盘,多半是因为在这些相对遥远的地区城市化还没有充分发展,而这正是无所寄托的人类产生得救之渴望的根源。佛教通过大乘教义的发展造成的转变,其重要性类似于基督教离开犹太人的摇篮,投身于希腊一罗马世界带来的改变。
并且,各自的转变方向是相同的:较早的着重方面得到补充,并最终被一种广得人心的宗教代替,即为现世提供高尚348道德的规则和为来世提供获救的希望。尽管佛学的救主是多种多样的,但它都具有与基督教学说普遍的类似性,即两者的核心思想都是神的化身。社会环境的整体类似性存在于每个宗教形成的区域中,一些更进一步的因素似乎必然会造成这种类似性。然而,大多数佛教的研究者,就伊朗或希腊化思想以何种重要方式对大乘的兴起做出贡献问题,只是马马虎虎地对待。实际上,一些详情受到了学者的注意,例如未来佛的形象弥勒佛,与密特拉存在有趣的相似之处。“一两个菩萨也有着特有的伊朗性质,显示出佛教徒作者可能借用了伊朗宗教中的名称和情节,因为他们在故事中赋予这些特别形象以生动的人格。但是比这些细节意义更加重要的是,佛陀以巴兰的名字出现在公元7世纪的基督教圣徒传记中。
基督教和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都是一个或多个神性的救主概念。他表现为人的形象,以向人类展示通向死后幸福生活的道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基督教的灵魂拯救论大部分起源于希腊人的理论,这种说法可能也同样适用于大乘佛教。希腊与印度思想的这类混合存在着大量的机会。例如,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希腊人国王米南德(公元前2世纪)在印度人的圈子获得了荣誉,即一个有哲学学问的人。证据是在一次佛教的宗教哲学对话中,他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米南德的时代之后,印度和地中海东部的希腊化城市间的商业接触是紧密的,尽管商人不是哲学家,但是他们完全能够传播这种藏在基督教灵魂拯救论之内深入人心的宗教观点。
因此有理由假定,希腊化观念以一种重要的方式刺激了大乘教义的发展。但是我们可能永远不能确切地得知,为不管跨越文化疆界发生了什么交往,这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商人、水手、商队人员等)中没有写下他们与陌生人谈话的记录。艺术史为这种假设提供了支持,即基督教和大乘佛教可能分享了一种希腊化的灵魂拯救思潮。佛教艺术上的希腊化印记明显比佛教神学上清楚,因为存留下来最早的佛像和菩萨像是直接从希腊化的模型发展而来的。确实,把神和英雄塑成人形的希腊人风格,有助于使神的化身的概念在未受教育和纯朴的人中通俗化。
对于公元2世纪一个有文化的希腊人或罗马人来说,一座阿波罗塑像可能单单是一件美丽的艺术作品;对一个印度人而言,一尊类似的塑像需要精心的解释,一个神怎能是一个人呢?而当佛陀和菩萨们也被雕塑成人形时,已经把佛陀转变为一种宇宙法则的理论就必须重新检验和解释了。实际上,大乘教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传统和神学思想这样一种相互作用而兴起的。这一问题肯定会招致争议,但是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如果希腊化思想确实促进了大乘佛教的兴起。
那么我们时代的两大主要宗教就成了同父异母姐妹,即来自希腊化的种子植于两个不同的母亲身上,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印度人,而这棵家族之树高一些的地方潜藏着一个波斯人岳父。实际上,宗教创新的肥沃土壤在印度一般是不缺乏的,大多数大乘佛教的神话、佛教徒世界观本质上的无时间性,以及救世主化身为人的多变性一定只是来自印度。希腊思想可能对大乘佛教的拯救概念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精致化和定义化是在印度人占主要地位的环境中产生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的发表自己的有关看法!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