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佛法的知见

发布时间:2023-01-14 15:59:56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佛法的知见

  引言

  人的一生中,知见很重要。不管生活过得好不好,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当中,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对环境有所了知。如果我们对自己、对环境不能了知,就只能被业力牵着跑,难以打开智慧的大门。如果我们的知见不正确,甚至是邪见的话,就会在这些错误知见的引导下变得更加痛苦。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要知道,最重要的事就是离苦得乐,解脱烦恼痛苦,得到究竟快乐!

  在生活当中,通常有三类问题会令我们不能得到快乐。第一类是生计问题。比如说,我们为了生计,为了获得合意的衣食住行,一天到晚奔忙,在这过程中会产生种种不如意的现象。第二类是思想问题。当我们吃饱了,穿暖了,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可是这颗心却依然漂泊不定。第三类是终极神秘问题。就比如我们不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很少有人去深入挖掘它,但是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另外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神秘现象,让我们难以理解。像埃及古老的金字塔里面,那些含有高科技成分的东西不是我们现代文明的结晶,谁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总之,人生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但归纳起来就这三类。这三类问题如果解决了,我们的烦恼也就基本得以解决了。

  大家都在学习佛法,那么佛陀给予了我们什么呢?佛陀并没有拿一钵饭给我们吃,没有拿一束花让我们欣赏,也没有盖一栋房子给我们住,可是佛法从两千五百多年前延续到今天还这么兴盛,是什么原因?因为佛陀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发现自己身边的鲜花,如何去发现生命的家园,以及如何让这颗流浪的心回归真正的家园!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人生和现实生活,佛陀是有看法的,佛陀的看法是通过实践验证的正确知见。我们可以从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观这三个角度来理解“佛法的知见”。

  “佛教的世界观”就是告诉我们不但要了解自身,还要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佛教的人生观”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以佛法来看待我们的人生和生命,让我们了解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是什么;“佛教的生活观”就是告诉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会跟这个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在这些关系当中,有些是矛盾的,有些是和谐的,我们应该如何协调我们的生命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从这三个角度来理解佛法对世界、人生、生活的看法,就是“佛法的知见”。

  第一章佛教的人生观

  第一节佛教的命运观

  一、命自我立

  过年时,很多人大年初一凌晨就在佛前许愿,祈求佛菩萨加持,加被自己能够幸福、平安、快乐,财源广进。

  经常有人问我:“师父,您会不会算命?”我说:“佛教不主张算命。”他就好像很不乐意,说:“那里的包公殿都有抽签算命,为什么这里就不给算命呢?”佛法不主张算命,但是佛法里有没有讲“命”呢?有,不是没有,但是命可以改!所以不用算。如果命运不可以改变,就成宿命论了。如果命运不能转变,那这一生的努力还有什么价值呢?如果你的命是苦的,那这辈子你就苦定了,你努力也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的命很好,不需要努力也会好,那么你努力也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这样,人生就变得非常消极,因为不需要做任何努力了。

  中国明代有位袁了凡先生,他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位孔老先生给他算命,说他应该去读书,考功名,并且说他在县里、州府和省里考试各是第几名,哪年哪月能够当什么官,最后还说他五十三岁死,命中无子。于是袁了凡就去读书考试,三次考试考完了,和孔先生讲得完全一致,从此了凡先生对人生就不再有任何希求,完全认命了。

  有一次,他到南京栖霞山拜会云谷禅师。这位云谷禅师平时是不讲话的,他度众生的方法非常独特,有居士来请教佛法,他不跟对方说话,拿一个蒲团往旁边一扔,意思让他坐下,禅师自己也拿个蒲团盘腿一坐。师父拿蒲团叫居士坐,居士不好意思不坐。两个人都坐下后禅师不开口,居士不敢走,坐到最后居士忍不住了,说:“师父,我先走了,我腿很痛。”“好,那你就先走吧”,也不讲法。第二次居士再来的时候,禅师就问他:“有没有做功夫啊?有没有修行啊?”就只问这些。

  袁了凡去找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也照样拿一个蒲团往旁边一扔,让他坐。禅师自己也坐在那里,两个人不吃、不喝、不讲话,坐了三天。厉害吧!整整三天。云谷禅师觉得这个人功夫不错,就问他:“凡夫被妄想纠缠而不得入圣,我看你坐了三天都没有起妄念,是为什么呢?”袁了凡就把他如何被算命先生算定命运的事告诉云谷禅师,说:“荣辱生死,自有定数,就算是妄想,也没有什么可想的。”云谷禅师说:“我还以为你挺了不起,没想到还是个俗汉。”了凡先生就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云谷禅师说:“平常的凡夫,命中都有定数,只有极善和极恶的人,命运拘不住他。你这二十年来的命运都被算命先生算中,你不是凡夫又是什么呢?”了凡先生就问:“命中的定数难道可以改变吗?”

  于是云谷禅师就教他如何改造命运:教他立功过簿——每天随力做些好事,做了好事,就用红点儿点一点;做了坏事,就用黑点儿点一点。每天对比一下,看自己到底好事做得多,还是坏事做得多。通过行善积德,他求子得子,求功名也得到了功名,而且直到七十四岁才寿终正寝。

  二、深信因果

  佛教相信有因果,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感召了我们今生的果报,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不能只是在遇到了困难、灾难的时候才说有因果,怕因果。实际上因果是一种规律,它告诉我们:我们的起心动念,乃至任何一个行为举止、一句话、一个念头,都是有因果的。比如说大家听经闻法,如果你不信佛,可能就没有兴趣去听,信佛是最直接的因。古人有句话讲“狗嘴吐不出象牙”,也是体现了因果观念,因为狗嘴里面只可能长出狗牙,不可能长出象牙,狗和象牙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

  有些人觉得是别人做错了事才会令自己痛苦,他说都是由于别人的原因才害他痛苦的,其实痛苦的根源还是在自己,别人只是创造了外在的缘。因为一切结果都是由内因和外缘和合而产生的。因果不是让我们拿来害怕的,因果是让我们了解事物的真相。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任何一种心态、一种情绪,只要它出现了,就会产生它的力量。

  大家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试试看,如果你今天回家后不吃不喝,坐在那里骂家里人骂上一天,可能一家人会难受半个月;但如果你不吃不喝念佛念一天,可能一家人都会觉得心很安。当然这与念佛的心态也有关系,如果嘴里在念佛,内心很痛苦,这种痛苦也会投射出去而影响到家人的情绪。

  四、生命如河,相似相续

  从佛法的角度看,人生是一条生命链,就像是一条河——一条生命之河。这条河包括了上游、中游和下游,它不是笔直的,是会拐弯的。不了解因果的人,会说某人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还会得癌症;有些人并没有做好事,为什么还活得很开心。如果看到坏人得到坏的结果了,我们就说这是报应;看到有人做了好事却没有得到好报,我们就说好心没有好报;看到做了坏事的人反而得到好报了,我们就说没有因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心灵的真相了解得太少了!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你在这条河上扔下去的东西,都会随着这条河往下游流动。如果你的这条生命之河是清净的,你扔下去的任何东西,自己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我们的这条河已经被污染了——我们的心灵被污染了,看不见自己的种种心态、心中的种种垃圾。我们没有及时清理这些垃圾,以至于心被贪、嗔、痴、傲慢、怀疑造成的烦恼、痛苦所纠缠,很难看到心里到底有什么。我们内心被污染了,没有那么清净了,所以只有浮出水面的东西,我们才看得到。你在这条河里放下去好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它浮出水面了,我们就说,你看,还是好心有好报!如果你放下去不好的东西,而浮出的是好东西,你又会觉得,这因果到底怎么让人相信呢?而且你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能不能浮出水面,因为还要看因缘是否具足。

  有些人一生勤勤恳恳,行善积德,结果并没有那么好,这是因为过去他种下了不好的因,遇到缘,恶果先成熟了,而今生好的因还未遇到缘,善果还未成熟。也有一些人在今生种下一些不好的因,但是现在过得不错,那是因为他现在不好的因还未遇缘,恶果还未成熟,而他过去种下过好的因,遇缘先成熟了。

  善念和恶念经常是掺杂在一起的。有一个人到寺庙去拜佛,求佛菩萨保佑他全家平安、幸福、快乐,一站起来,他马上又闪现出一个念头:“我做了这么多坏事,佛菩萨肯定不会保佑我的。”之后,他心里很难过,又跑过来忏悔:“佛菩萨你要了解我,我刚才打的这个妄想是不对的。”我们经常生活在矛盾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很多善念和恶念,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

  过去和现在就像河流的不同河段,是相似相续的,因果轮回的规律也是相似相续的。相似就是今天跟昨天相似,明天又跟今天相似,所以它不是永恒的,它是“不常”。因为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每天都在改变。我们从小就错认这个身体没有变化,事实上它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这叫相似,就是“不常”。相续就是“不断”。

  如果你说没有命运,没有过去世,今生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就是断见。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有的心态、人生的观念、对快乐的感觉,都是延续着过去生的习惯而来的。过去生的习惯是因,今生的父母亲、学校的教育乃至社会的教育、朋友的交往影响都是缘。有这样的因、这样的缘,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这样的果:因缘和合就产生了果报。产生了今天这样的果以后,我们就要去感受这个果带来的觉受。比如说,你过去种下了健康的因,现在就感得健康的果报;如果你过去乱吃东西,不注意节制,生活没有规律,现在就会感得生病的苦痛之果报。大家如果能够按照因果相续的规律再来认识命运,这种认识就会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推动力。

  释迦佛成佛了,他还是遭受了金枪、马麦之报。有一次佛讲法的时候,有一个人拿着两把枪来刺杀佛陀,弟子们想去把他抓住,不让他刺。刺佛怎么得了啊!佛马上就制止了,说:“你们不用着急,让他刺吧!”他就刺了两下,然后把两把枪一扔就跑掉了。弟子们疑惑了,佛为什么还会遭受这样的果报呢?佛陀就给弟子们解释,过去佛陀在修菩萨行的时候,衣服缝里有只跳蚤,佛陀缝补衣服时不小心一针穿过去,把跳蚤扎死了。这只跳蚤怀恨在心,一定要报这一针之仇,它一直等待机会。但因为跳蚤是畜生道众生,佛陀是修行人,它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等佛陀成佛了,有一天因缘终于成熟了,当时的跳蚤投胎成了人,但他的嗔恨心还在,就跑来报仇,刺杀佛,刺了两下,觉得已经刺到了,仇恨就消除了。而佛陀因为具足了无量的慈悲、智慧和德行,并没有被刺死,他对弟子们说:“假如我现在是跳蚤,这个人一针穿过来,我也一命呜呼了!”

  这就是因果,因果丝毫不爽!但是因缘果报,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个“缘”,我们修行求佛菩萨加持,就是把这个“缘”先改过来。本来是要倒霉的,我们赶紧念佛求加持,一加持,倒霉的缘就不具足了,比如本来有小偷要来你们家偷东西的,结果你赶紧念佛,念着念着,小偷就不来了。

  我在北京上佛学院时,在我住山的瑞安大罗山上还住了四位老居士,他们就住在小庙的楼上。半夜有小偷来敲门,敲得很厉害。这些老居士心里有佛,就赶紧坐起来,闭上眼睛念大悲咒:“南无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其中有位老人家,她一看,大家怎么就这么专业!遇到小偷在下面敲门,都闭上眼睛念大悲咒!她就特别想笑,于是忍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越笑就越觉得可笑,声音越笑越大,结果把小偷给吓跑了。小偷心想:三更半夜敲门,里面的人还哈哈大笑,这到底埋了什么机关?你看,这就是念观音菩萨的感应!念大悲咒就有这种感应。因为缘改变了!如果缘不改变,大家躺在那里害怕得要命,小偷可能就真的进来了。所以你相信佛菩萨,如理如法地去做了,就会改变整个身心的缘。

  求佛菩萨加持,到庙里供佛祈福、消灾,为什么很灵呢?因为我们的心力不可思议,把很多恶缘都改变了!佛教的因果观念,我们一定要相信,因和果中间的缘是我们最需要去努力改变的地方。

  六、心与命的四料简

  依照这种因果观念来看我们的人生,什么是命运呢?“命”是靠自己去“运”的——命是一辆车,车不会自己跑,要靠我们去运作这辆车。这辆车到底要行驶在哪条路上,由我们自己决定。车一定是行驶在某条路上,这就是命;如果你的车开着开着就往别人的车尾撞,说明你运作得不好,这个“运”就是今生的努力。而我们常说的运气好或者不好,这个“运”就是靠自己这一生努力而来的。命是过去世带来的,也就是我们过去有这个因。有些人你一见面就感觉似曾相识,这就是命,你们过去有这样的因。如果很好的朋友反目成仇了,那就说明他们把关系运作得不好;如果刚一见面是仇人,一打反而成了朋友了,不打不相识,这就说明运作得好。

  七、改善三业,感受快乐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包括生活享受,都是业缘相继。身业、口业、意业,这三业的行为会捆住我们整个人生的取向。济群法师将人身比喻为一个制造烦恼的机器,这个比喻非常恰当。所有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机器本身不会产生烦恼,是我们硬要给它增加很多烦恼的因素。就像小孩子很天真,吃一颗糖就满足了,很简单,很容易找到快乐;但是长大以后,他有了很多想法,学了很多的算计,就会感受到很多痛苦,快乐也就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心没有把握。如果我们看到了身体、语言和思想这三种业,能够改变自己,我们人生努力的方向就非常明确了。而真正要得到快乐,还要有能够感受快乐的心,即使有了好的因,也需要有这颗心去感受才会快乐。比如说聚会,家庭聚会或者朋友聚会,大家在一起很快乐,但如果在聚会的时候没有用心去感受,那么可能跟陌生人的感受没什么区别。

  用心去感受,还要有用心感受的“水平”。就像不会画画的人,他们无法真正懂得欣赏画,要学会了画画才知道画有多美。我们要真实地感受生活,就要了知生活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有多少的快乐和痛苦,怎么去调节。我们要学会调节,不会调节的人,他在生活中是很难自在的。就像没有炒过菜的人,他就很难炒出特别好吃的菜,只有经过很多次的调节以后,他才能炒出一些好菜。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过程。当我们知道因果是一种规律,知道现在如果往菜里加盐,菜就是咸的,如果加糖,菜就是甜的,那么如果现在种下的因是安心的、快乐的,那就好好去做,如果不是安心的、快乐的,就不要去做。

  第二节、人生的价值判断

  一、六道中得人身的意义最大

  了解了佛教的命运观后,我们接着解释佛教对人生的价值判断,即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们这一生所有的努力会受两种力量的支配:一种是价值观,一种是经验。我们不停地创造价值观,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行那个不行;然后又被这些价值观所束缚,经常会使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当中。我们穿衣服出去的时候,总要问别人漂亮不漂亮,如果别人觉得漂亮就很开心,甚至有些人走到大街上,还要看看自己有多少回头率,这就是把价值观建立在别人的眼光当中。所有的人都是在慢慢地培养、训练价值观,从而使社会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社会的价值观是非常复杂的。

  佛陀对我们人生的价值观的看法是什么呢?佛告诉我们:我们拥有了生命,特别是拥有了人身,这是最幸福、最有意义的!在六道当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以一分为二地讲:

  第一、一切众生都平等,都能成佛!

  第二、在六道中,只有人道是一半快乐、一半痛苦,苦乐参半,苦多乐少。苦越多我们就越想解脱!同时,因为有快乐,我们就知道应该追求快乐,舍离痛苦。

  人道不是三恶道,三恶道是感受痛苦的世界,三恶道的众生一直处在痛苦当中,没有快乐可言。他们只知道如果痛苦少一点就很好了,想不起去追求快乐,因此没有机会改善已经拥有的生命。三恶道的众生想修行是很难的,几乎没有机会,除了有特殊因缘的极少数的恶道众生能够遇到佛法。天道的众生非常快乐,没有痛苦,他想不起还有什么痛苦要去解决。天人一天到晚都在享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享受惯了;到了最后七天,在五衰相现前、最后堕落的时候就来不及了,他想保留也保留不住!所以天道在六道当中虽然是最快乐的,但是对于能否改善生命这一点来说,也是不幸的。所以在六道当中,只有获得人身才是最有意义的。

  二、世俗的快乐是迷失的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离苦得乐。科学家每天去研究、开发各种新产品,就是因为人类贪心不足,生活上还有很多的不方便,所以就要不停去追求这些方便。没有车,就要制造车;制造了车,就需要石油;没有石油了怎么办呢?就想研究出新能源汽车。人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外去开发、追求,我们内心的追求从来未停止过。还有哲学家、艺术家,无非都是想把痛苦减到最少,把快乐增到最多。人的本能就是想要远离痛苦,得到快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着的理由所在。

  遗憾的是,我们所了解的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痛苦,所以往往会追求一些可能会带来痛苦的快乐。比如小孩子刚刚会走路时,他很贪玩,看到什么都想抓一下,看到燃着的蜡烛,觉得很漂亮,拿手去抓,一抓烫着了,哇哇大哭,下一次就再也不敢了。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了婚爱情就没有了。很多人追求爱情得到了以后,在结婚不久就想离婚,离不掉就很痛苦。现在社会开放起来,离婚率也高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追求的不是感情,而是另外的东西。如果追求正常的情感,夫妻在一起时间越长就越快乐,不在一起才会痛苦。我们很爱佛陀,一心想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到了那里我们绝对不想离开,不会跟阿弥陀佛说“我要跟你拜拜了”,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心跟佛觉有情的心是相应的,所追求到的情感是觉悟的情,不是迷失的、混乱的。

  世间人追求的快乐是什么呢?就是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这五样。大街上车来人往、匆匆忙忙,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古人总结为两样:不为名来,即为利往。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利就有很多,包括对现实生活的利、对心灵情感的利,所以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人们不停地追求世间的这些快乐,在得不到的时候很想得到,认为自己得到后会很快乐,一旦得到了就不快乐了。得到的当下你觉得是快乐的,但同时这个快乐其实已经开始慢慢地远离了,这就是人生的真相!你得到了情感,也一样会慢慢地老去,慢慢地死去,所有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会离开。

  所以佛陀告诫弟子说:弟子们,你们对世间的资生产业要适可而止,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外界五欲六尘的追求上,因为那些虽然是你们需要的,但有很多都不是必要的!

  我们这一生要吃多少饭,住多少房子呢?“良田千亩一日三餐,华厦千间夜睡八尺床”,拥有再多的房子,一个晚上也不用睡两张床。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但是想要的太多,得到了以后,马上又觉得不想要了。读书人最有体会了,到书店看到什么书都想买,买了一大堆,回来后经常发现没有一本是真正想看的。很多人逛街的时候,看到什么衣服都想买,硬忍着不买,因为衣服已经很多很多,回来时还是买了一大堆,到最后穿也穿不完。

  很多东西只是你想要的,不是你需要的。这些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会影响我们很多的精力,我们还拿这些不需要的东西,作为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这点是最要命的!在社会上,认可一个人主要是看他有没有福报,如果他有十个套间,就说这人很了不起。世俗就是拿这些作为标准的。

  三、寻找真正的财富

  佛陀告诉我们,不能拿物质作为人生真正的财富。人的财富包括物质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一个人幸福不幸福,不能光看他的物质财富有多少,而是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否一起提升了。就像我们国家要评判社会有没有进步,总是看GDP(国内生产总值)有没有进步。如果有进步,就表明我们的国民生活更好了;如果没有,就说明是倒退了。但是很多老人会感觉到,小时候虽然生活条件比较差,但很容易满足;现在生活条件确实好了很多,反而难以满足了。

  去年有人调查过国内各城市的幸福指数,到底哪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最高呢?结果是拉萨。想不通吧!拉萨是一个生活条件很差的城市,去到那里能看到大街上的乞丐拿着哈达在跳舞,跳得很自在,他们天真无邪,很容易满足。因为拉萨这几年旅游业开放,内地很多人到那里去,花了很多钱,包括捐钱、旅游,他们生活好起来了,但是内心还保留了原来的那份满足感,所以就感到很幸福。幸福指数最低的是哪里呢?上海。国际大都市,压力最重,要在大上海占一席之地,谈何容易啊!是不是?所以幸福不幸福,不是单单看物质,物质是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内在的精神。

  佛陀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观是:外在的物质能有多少,就用多少,努力了就行了,随缘随分,真正值得努力的是我们内心的升华!佛陀看到了我们的价值,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能成佛,特别是人这一生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得度的机会了!想到这一点,我们应该要非常地珍惜。

  四、珍惜、善用生命

  诸位不要说这是耸人听闻,不要以为我今生是人,来生也会是人。我看大部分不修行的人来生都不会再得人身了!因为得人身要五戒清净,你们想一想,自己五戒清净了没有?我看大部分人五戒是不清净的,很难得人身。要是得不到人身,来生作猪作牛还好,恐怕去了饿鬼道和地狱受苦,就很难出来了!不是说你现在想好了,到时就会出来。就算你现在用功修行,在蒲团上坐得好好的,腿也包得好好的,身上披得很暖,坐得很端正,“好,我开始要用功了”,结果妄想还是像洪流一样冲出来。是不是?你准备得那么好,在那里好好用功,都没办法把握自己这颗心,等死亡的时候或死了以后,来生做畜生了再慢慢修行,这可能吗?没有可能!所以佛陀才特别告诫我们:这一生是最宝贵的,也是最后一次!我们心里要这么想:这是最后一次得度的机会了,可能以后经过无量劫都不会遇到佛法了!

  我们能够遇到佛法,也是无量劫以前就种下了善根,要对今生作难遭难遇想,不要觉得自己的时间还很多,以后有的是修行机会。有些人说,修行是那些老太婆的事情,年轻的时候慢慢来,到老了再修吧。其实很多老人都有经验,老了以后的思想更难管制,年轻的时候还好管制一点,越老越难控制。老了以后记忆力变差了,一会儿想到这个,一会儿又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了;一会儿想打坐,又坐不下来;想念佛,一会儿可能又想念经了。有位老人家拿着念珠念佛,念着念着就不敢念了,他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却念成了“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你看,念成了这样!年轻人起码不会这样啊!我们要是等到念佛念出别的东西来的时候,才想到要修行,那就麻烦了。

  界诠法师曾经讲过,有个人念佛念成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二十万,南无三十万”。世间人的头脑是很难管制的,等自己管制不住了再去修行,就没机会了!完全没有机会!所以佛才那么重视我们得人身的这一生。就是告诉我们,乘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正好是修行的机会;三恶道众生没有这个头脑,没有修行的机会;而天道众生有这个头脑,但是完全用在享受上去了。所以修行人要适当减少一点享受,让自己受一点苦,让自己清醒一点。

  有些居士在家里生活过得很好,有三个保姆——一个煮饭,一个擦地板,一个洗衣服,而她自己到寺院里拼命干活。你看,这就是培福。她到寺院里来培福,算算还是划算的。为什么划算呢?因为自己在家里干活没有功德,跑到庙里去干活有功德。所以当自己脑袋还清楚的时候,要适当改变一下自己,不要享受得太多。

  五、培养出离心,超越善恶

  过去无量劫以来,我们的心总是被快乐和痛苦这两种情绪相互牵扯着。快乐会把我们往快乐的地方拉,痛苦会把我们往痛苦的地方拉。痛苦的人心里很痛苦,虽然他并不想痛苦。特别是情感遭到挫折的时候,就会痛苦得死去活来,为什么?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痛苦拉过去了,他根本无能为力。有些人是被快乐的力量拉过去了,也是无能为力。我们就在中间,被善恶这两种力量在两头拉。

  今天善的力量把你拉过来听经闻法,来做好事;明天恐怕就有恶的力量拉你去做坏事了。这些力量不停地互相拉扯,使你不能自主,所以你的人格造成了严重的分裂。讲这话有点耸人听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两把秤——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造成了我们人格的分裂,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别人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自己不上早殿会说“我今天头晕,休息一下”;别人不上早殿会说“你干嘛不上早殿呢?头晕一点有什么关系,还不好好用功”。很多的时候,我们对同一件事的标准不是一个。有句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人格。凡夫众生在自己的习惯中,把快乐和痛苦、是和非都纠缠在一起了。

  佛陀借此机会告诉我们,因为有这两种力量,我们正好可以选择:如果往快乐的这边靠,快乐就会多一点;如果往痛苦那边靠,痛苦就会多一点。就看自己愿意往哪个地方靠!无量劫以来,三恶道的众生已经彻底被痛苦拉过去了,自己没有力量改变;天堂的人被快乐拉过去了,没有痛苦可言;人是快乐和痛苦这两边都有,有选择的机会。佛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从快乐和痛苦当中脱离出来,不被这两边拉走,这就需要有一颗出离心!

  对于出离心,一般人感受不到。就像刚才讲的恶道众生,它没有快乐,就不懂得追求快乐;在轮回中的人,他没有获得涅槃的快乐,就不知道要去追求涅槃。幸好释迦佛觉悟了,他在善和恶当中努力地寻找,走到善的这一边,他发现纯粹的善还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中还有更好的东西没有被这种善体现出来;他去受苦,修了六年苦行,在苦当中去体会,发现所有的痛苦也不是生命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真相;最后他悟道了,悟到了涅槃才是真正的快乐,涅槃超越了善和恶!六祖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不被善拉过去,也不被恶拉过去,凡夫往往处于无记的状态,停在那里,傻在那里;而禅宗的祖师,他的心中把善恶全部舍弃了,去感受善恶的那个“我”也被舍弃了,解放了!这个解放就是涅槃的开始,只有打破了轮回的我执,才有机会见到我们生命的真相。

  六、抓住转凡成圣的最后机会

  以往我们可能没有听闻过佛法,或者没有听过佛法的“第一义谛”,不知道要追求涅槃,不知道涅槃里面具有的大智慧、大慈悲。听闻佛法后我们知道,从苦的世界可以跳出到快乐的世界,从苦乐的世界可以跳出到无我的世界。佛陀对人生的第一个看法就是对我们生命内在价值给予了肯定:人身难得,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得人身,才有可能从轮回当中跳出去,而且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这一生跳不出去,那我们还要继续轮回,而轮回以后是什么样,我们完全没有把握。这就是对于生命充分肯定的原因所在。原来得人身是这么有意义,这么有价值!

  佛陀对人生的第二个看法是:轮回是苦海。如果你不解脱,不仅三恶道是苦的,三善道也都是苦的。很多人生活在享受中,凡是享受惯了的人都受不了苦。有些父母很宠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结果孩子长大后,不是狂妄自大,就是脆弱得不得了。有句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意思是说在阳台上种的桃李很娇贵,风一吹过来马上就会倒,而小溪旁边的野菜、野草,春天一到,花开得很漂亮。所以古人常教育孩子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能不能承担,能不能把宝贵的生命利用起来,而且最有意义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转凡成圣。

  你们不要说:“我现在工作很忙,还没有精力来修行。”其实就算一天上班十个小时,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修行的。我小时候见到一个人,他在农村里每天干农活非常勤劳,挑着大粪去种菜,他在挑大粪的时候也在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嘴巴是不停的,因为他听说念佛可以往生,就一直念,白天也念,晚上也念,三四十年一直如此。他的功夫是从哪里来呢?实际上功夫都是自己积累起来的。广闻佛法后,就知道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功修行,即使是在聊天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功修行的。这一生是有机会转凡成圣的,而且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是我们现在唯一能把握的机会。这就是佛法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第三节、修改错误的知见

  一、错误的经验

  佛陀看到了我们整个生命运行存在的因果规律,同时也看到我们都在追求快乐、舍离痛苦,而在这过程中我们有很多错误的行为。如何去改正这些错误的行为?佛陀在这个世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

  所有错误的行为可以归纳为一个原因:我们被世俗的价值观和经验所干扰、所影响。外在的是别人给予的价值观,内在的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经验,经验是什么呢?就比如说抽烟的人,他抽第一支烟不会上瘾,但抽多了以后就上瘾了,改不过来了;吸毒的人也是这样。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也是经验,这些经验积累起来后,就会按这些经验去生活。我们不是活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就是活在别人的价值判断中,我们平常迷惑的就是这两样,而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经验是有问题的。

  二、勘破妄想

  很多人问我:“师父,我打坐的时候有很多妄想,去不掉,断不了,怎么办?”其实这里面有个重要的知见。我们讲佛法的知见,就是指你对妄想是怎么看的,这很重要。如果你把妄想看作是家里的一堆垃圾,需要清理掉,那你今天扫干净了,它明天还会出现。同一个妄想可以打十年、二十年。扫的时候好像已经扫干净了,事实上是没有扫掉,因为它不是垃圾,你想扫也扫不掉。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妄想呢?佛法就是要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念头、想法叫妄想,妄就是“虚妄”,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是假的呢?大家看看自己的心,我们有时候想这件事的时候很开心,想那件事的时候又很痛苦,觉得自己妄想很多、很烦。可是如果你细细观照自己的心,会发现所谓的“我快乐”、“我痛苦”或者“我很烦”其实是不存在的。我们好像感觉它存在,但其实它是一个假的存在,所以叫做妄想。

  大家现在可以试一下,可以打一下妄想,想到自己的车停在门口,脑子里面就出现了那辆车。这时你觉得“我想到车了”,是不是这样?真正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你想到车的时候,并没有跑到停车的地方去,是不是?你说出现在你脑子里,其实没有一个脑子的样子,也没有一个你到车那里去的过程。你想到门口或者想到大殿,你想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出现了,它出现在哪里呢?你找不到。

  七佛偈里面告诉我们:“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心就是我们所谓的妄想心,这颗心本来没有生灭。它的真相是没有生,不曾存在,未曾有;是因为有了一个境,才有了一个事物,在你去想这个事物的时候,你觉得你的心到那儿去了,其实所有的妄想,只是这些事物在空灵的心中的显现。这个空灵的心的实质其实是空性,就是空性当中显现了缘起,即缘起性空。这是我们体会到的内在的行为、内在的经验。所有心里的经验都是由外在的环境和有相的事物积累起来、总结起来的,背后的这颗心是没有的。这样讲可能大家会觉得太深、很难体会。但是佛法所讲的,就是要让我们把这个妄想停下来。

  三、水中月的比喻

  我再打一个比喻,就像水中的月亮,我们总觉得是有个月亮在水里,很真实。月亮是圆的、银白的、发亮的,有多圆都看得很清楚。我们第一重错误就是觉得水里面有一个月亮。小学课本上讲,猴子看到月亮掉到水里了,它们就接二连三就跳进水里去救月亮。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些猴子真傻,其实我们比这些猴子还傻。

  我们的妄想就是水中的那个月亮,事实上是不存在的,然而我们一天到晚就想办法要对付这个妄想。如果你说“天上的月亮掉进河里去了,我要去把它舀出来”,当一碗水打出来的时候,我们看见这碗里面有月亮,于是我们很高兴,认为月亮已经被我们捞出来了。可是你发现月亮还在河里,你继续舀,不停地舀,要把这个月亮捞出来,但每次捞出来以后,发现月亮还是在河里。其实每次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我们每一次痛苦的时候,总觉得“我”在受苦。其实错了,从来就没有一个“我”在受苦,这都是强烈的我执所导致的!这是第一重错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自己那颗心,没有看到妄想本身是假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打的那个妄想,实际上只是你想的那个东西出现了,跟你其实没有关系,那你还害不害怕妄想呢?因为那里面没有你,没有一个你去想,也没有一个你到那里去。比如说你认识了某个人,当这个人在你脑子里面出现时,你就说“我在想这个人”,其实只是这个人出现了,跟你没有关系。如果知道跟你没有关系,那么妄想中出现什么人、什么事,其实都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的第一重错误就是以为有一个月亮在水里,第二重错误更离谱:当风吹过来,水就开始晃动,水一晃动就有波纹,波纹一起就形成了波浪,于是我们看到月亮在水里晃动,一下是扁的,一下是长的,于是就开始害怕,月亮怎么会成扁的了呢?月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便想办法补救,想办法挽救这个变形的月亮。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风吹来才变形的,于是就想办法把风停息下来。很多时候,我们会在那里不断地搅动水,想把水中的月亮搅得平一点、圆满一点。

  我们这一生的努力居然是一直在水边捞月亮,这就是我们在人生中,面对妄想的一种错误知见。我们没有去觉知“妄想是不存在的”,妄想是由“我执”延伸出来的。比如说我觉得那个人很好,就想要多跟他亲近;觉得那个人很坏,就想办法躲避他。这就像水中的那个月亮开始变形了,我们就会想办法再把月亮补救回来。轮回的世界中,我们就是这样地努力,但努力到最后才发现,这跟我们的心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当你执着它是月亮的时候,你的情绪就被它牵着跑了。你看到那个月亮是圆的,你就会高兴;看到月亮扁了,就很难过。

  四、瓦解我执

  我们一旦觉得有个“我”在这个世界上,执着有个“自我”的时候,就会很痛苦。当我们的心很清净、很庄严时,就会很开心。如果烦恼起来了,就受不了,就会想要用各种办法去解决。妄想实际上就是水中变形的月亮,你说这跟真的月亮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好像是跟水有关系,其实跟水也没有关系。其实是跟风有关系,而我们都是被业风吹拂的人。

  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业,包括我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这些都会使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各种看法,产生了看法,就开始看不清自己了,就无法觉察到这个妄想的心了,这一点真的很可怜!我们需要把妄想停下来。

  从小到大,我们每天都觉得有个“我”在这世界上生活,这个“我”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会否定这个“我”的存在。但是如果问:“哪个是‘我\’呀?”你问一下自己,到底哪个是你呢?如果在墙上写上你的名字,后面写上一句骂人的话,你马上就觉得有人在骂你。其实人家只是在骂那个名字,你就把名字当成自己了。如果有人把你的衣服烧一个洞,你就会觉得人家在欺负你,对不对?如果把你的帽子拿下来,在地下踩,你就会觉得他在污辱你。其实他最多也就是污辱这件衣服和这顶帽子而已,并不是污辱你,可是你会觉得他在污辱你。我们这个“我”的观念经常会无限地膨胀。

  第四节、迈向生命的解脱

  一、积极地改善人生

  在我们凡夫的世界里,一切行为经验和外在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态变形——说变态有些难听,就说变形。我们的心已经不正常了,这个不正常的状态,就是凡夫轮回的心态。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知道,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真正月亮的倒影,你不要抓住水中的月亮不放,也不要为水中的月亮而千辛万苦,你要顺着月亮的方向,认清水中的月亮是不存在的,是空的。

  我们要如何放下呢?佛陀告诉我们,通过三个步骤可以改变现实人生。这对人生来说是非常积极的。生命很宝贵,在宝贵的生命里却有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倍加积极、努力。

  二、诸恶莫作

  1.不破坏我们的心和环境

  第一个办法是让我们“诸恶莫作”。从因果相续的角度,从缘起的角度来观察自己,不要去破坏自己这颗心!有些人会破坏自己这颗心。比如说明明很好的心态,他突然想到哪一个人很坏,于是就生闷气,这样就破坏了自己这颗心。

  有些人会破坏好的环境。比如说在清净庄严的地方随便吐痰,从而破坏了环境。没有智慧的人也会破坏环境。像目连尊者的母亲,她因为不恭敬三宝,去世了以后堕落在饿鬼道。目连尊者证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他用神通供养母亲一钵饭。他母亲拿到这钵饭以后,赶紧塞到腋下,用袖子挡起来,生怕别的饿鬼会来抢,等她手伸进去抓饭的时候,饭全便成了火炭,没法吃了。这是因为她自私的心破坏了所依的环境,明明是一钵饭,到她手里就成火炭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现实社会和自己的人生不满,别人对他好一点,他会觉得肯定有什么目的;如果别人赞叹他,他会觉得是在讥笑他、讽刺他;如果别人教训他,叫他不要做什么事情,他又觉得是认为他做得不好,瞧不起他。本来人家都是一片好心,到他那里都成坏事了,这就是凡夫因为不满而带来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学会不要破坏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

  2.快乐的秘诀

  美国有一位老人,八十八岁了,过得很开心。有一次,一个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问他过得这么开心有什么秘诀?快乐是有秘诀的,密宗都讲秘诀,秘诀是秘不传外、单独传的。他有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说:“第一,我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你没有做错,别人偏要找到你头上,给你制造麻烦。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受不了,会起烦恼。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错,你千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让自己痛苦。老人接着说:“第二,我也不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会想,修行人有错应该改正啊!“对!”他说,“我有错,改正就是了,我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呢!”很多人做错了事情会后悔一辈子,一天到晚在那里想,对不起这个人,怎么办?你觉得对不起他,就改正过来,以后对他好一点,没有必要惩罚自己。

  3.真正的忏悔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做错了事情,要忏悔,忏悔得安乐!忏悔是什么意思?忏悔就是忏往悔来,改往修来。“忏”就是忏过去的错误,现在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悔就是悔改将来,未来不再犯这种过错。如果你犯了错误,对佛菩萨忏悔“我以后不做了,我改正”,自己就要改正,不再去做,但是千万不要悔箭入心。做错了事情,老去想自己的错误,就是悔箭入心。特别是有些出家修行人,因为出家人是专业的修行人,自己做错了一点事情都很在意,不能悔箭入心。比如说你杀了一只鸡,如果你每天都在想“我杀鸡罪过很大”,这样就会增长自己的罪业,因为你每想一次就等于在意业上再杀一次。你知道错了,就赶紧忏悔,忏悔完了就把它忘掉,不再去想;想起来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超度它,不要在那里痛苦、难受。当然不能因为师父在这儿说不要痛苦、难受,你就天天杀鸡,那罪过就大得不得了!你就理解错了。

  不能让后悔像一把箭一样插在自己的心中。佛经里面也讲过,圣弟子不再受第二支箭。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灾难而痛苦、烦恼,你就直接去感受这个痛苦和烦恼好了,不要在痛苦、烦恼上又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更深的精神上的痛苦。比如说你被人扇了一耳光,很痛,那怎么办呢?如果你觉得他在欺负你,感觉心里难以承受,可能比脸上挨一巴掌更痛。打你一耳光是第一支箭,只是你身体受苦;如果你心里因此难受,就是中了第二支箭。所以对于有些癌症病人,你不告诉他患了癌症,他还能多活几天;一旦告诉他,他死得更快。为什么呢?他一旦知道这个消息,心里会更慌、更痛苦,那就是中了第二支箭。当然如果是有修行的人,你告诉他,反而能让他早做准备,因为他心里并没有箭,他知道这是业报,自己承受就是了。

  三、众善奉行

  如果遇到了痛苦、烦恼,我们要想到,痛苦只是痛苦,烦恼也只是烦恼,你就还痛苦和烦恼的本来面目,这样就不再受第二支箭了——不会在自己的思想上增添无谓的烦恼。其实只要你的心不痛苦,外在的痛苦都会令我们改善自己,不停地改善。所以在修行上,佛又告诉我们,这一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改善我们的生命,包括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思想状况和行为状况,如果这三种都得到改善了,就叫“众善奉行”!

  在改善的最终阶段,要彻底把水中的月亮看空,认识到它根本不存在,要彻底打破善和恶的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四、自净其意

  第一步,你一定要善恶分明,是非分明。第二步,在心灵的世界里,一定要把这些善恶、是非观念全部打破,你只有打破了,你的心灵才会超越,才会从轮回的世界里跳出去,这是“自净其意”的办法。

  如果大家一下子跳不出去,那就慢慢跳。就是通过学戒、修定、念佛、诵经,慢慢地净化自己。佛法里面的修行——做善事、布施等,这都是修道前的基础,是为了集资净障,集聚你的资粮。真正的修行一定是在诵经、观想、念佛或者参禅等,用这一切方法时都要离开善恶的观念。念佛的时候,你说,到底是善还是恶?它一定是要跳出善恶的。参禅的人,参得死去活来,看念头没有生起来,善恶都不生起来,也是要打破善恶观念。

  为了打破善恶观念,我们先要去恶从善,然后再去善从净,以清净心来净化我们过去的一切业习。如果我们过去的业习被慢慢净化了,那么无论我们在哪个地方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的内心都是清净的。遇到好的,我们会更开心、更自在、更感恩;遇到不好的,我们会更坚强、更勇敢,更知道应该解脱轮回!这样以清净心调节我们这一生,我们的命运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解脱,越来越清楚生命的真相!

  大家一定要相信,生命是有真相的,只是我们还不了解。所以通过对善恶的调教、改善和超越,能使我们彻底了解最后的真相,那就是成佛。祝愿大家能够早日成佛。

  第二章 佛法的世界观

  第一节、世界的现象:诸行无常

  一、四维时空与情绪

  前面已经讲过,人的一生会受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是外在的社会价值观,它能指导我们朝哪个方向去努力;第二种是内在的生活经验。由于我们的价值观不断改变,内在的经验又各不相同,我们每一个人对世界的感觉也就截然不同。人生观的主体是自我,也就是我们自己,而世界观的主体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通常人对世界的直接感觉,是能感知到的三维空间——长、宽、高,加上时间,称为四维时空。但这四维时空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时空是我们的错觉。

  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时间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我们直觉肯定是存在的,毫无疑问存在。可是你到底能不能拿时间给我看呢?它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抓得住呢?没有,哪怕连一个微尘都没有。没有一个微尘,怎么说它是存在的?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空间在变化,由于空间的变化,我们就感觉到,这种变化就是时间,而事实上时间是没有它实质性的存在。

  畜生缺乏智慧,所以对时间的感觉很麻木,而人却可以把时间制成产品。时间本来是没有的,它怎么可以制成产品呢?科学家很了不起,他们通过计算物质空间的变化,制造出钟表来,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这样人们就可以相约碰面,可以如期办事,使我们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是即使如此,时间的本质还是空的,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找不到任何一个属于时间的东西。

  现在科学继续在发展,科学家经过研究以后说,还不止四维时空,还有第五度空间,存在五维时空。第五度的世界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情绪。

  随着我们情绪的变化,时间和空间会发生改变。比如人在开心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跟朋友还没有说几句话天就黑了。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千杯下去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啊,可是跟知己在一起,还觉得时间很短。我们人间一百年,天上才一天,因为天人太快乐了。可是如果心情很糟,或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就会感觉度日如年。所以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与我们的情绪直接相关的。你的内心越是开阔、愉快,你的时间就过得越快,而它的作用反而越大。在同样的时段里,快乐的人能做更多的事情,而痛苦的人,花很长时间却做不成什么事情,因为他整天都被烦恼所控制。

  有一位居士六七十岁了,身体不好,我劝他:“你要好好念佛,赶紧求往生。”他说“不行,师父,我还没享够福,我还要享几年福再求往生。”他还舍不得走。其实正因为人有很多痛苦,所以才觉得一百年好像蛮长的,而在天人看来,一百年只是朝暮之间而已。

  对于空间也是这样,心态很好的人,即使在斗室之中也能感觉心远天地宽。如果烦恼重重,即便在旷野中也觉得没有立足之地。所以在地狱里面空间很拥挤,会跟其它的地狱道众生有摩擦,有碰撞。而在天人的世界里面,他们不会碰撞,不会摩擦。像维摩诘居士的卧室,方圆只有一丈,但方丈之中可以容纳八万四千法王座,而且所有的法王座到他的房间里都没有变小,他的房间也并没有因为容纳那么多法王座而变大。心地开阔、无我的人才能容纳天下一切,所以空间也是由自己的心情引导而来的。

  我们的情绪会改变时间和物质的状态,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家如果研究出来,能把情绪变成一个产品,这价值就大了。

  二、情绪管理

  1.情绪能够影响并改变世界

  什么是修行?什么是坐禅?其实,坐禅、念佛就是情绪管理。佛教所有的修行,就是为了让我们管好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会影响并改变这个世界,而我们却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烦恼时告诉自己“别烦啊,别烦啊”,但还是气得手在发抖。要打妄想的时候,叫你“别打妄想,好好念佛吧”,不行,还非得打妄想,而且偏偏是打你不想打的妄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越讨厌的妄念越是冒出来;你越喜欢的,它越是不冒出来。我们发心要学佛,要清净,要对别人好,但情绪它不听你指挥,专门要捣乱。

  现在很多人管理不住情绪,就是因为我们凡夫不重视情绪管理。从小时候我们就不重视情绪,想发火就任意发火,高兴了就任意高兴,所以养成了习惯。特别是岁数大的人想修行就比较困难,为什么呢?他们几十年的经验、情绪已经成习惯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这种习惯之下,他想修行,力度就要加大,否则很难见效。

  情绪管理不好还会给我们带来灾难。记得我出家的村子里,有夫妻两人经常吵架。他们住在四楼,吵架的时候经常把电视机等一些值钱的东西从四楼全扔下去,然后过几天两人又去买,经常一年要摔两三次。情绪管理得不好是要付出代价的,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不唯如此,情绪管理不好还会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人在世界上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有很多人。一家人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邻居;一个团体的人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周边另一个团体;如果各个团体的人情绪都不好,就会影响这个社会。

  情绪管理不好,不但会影响到其他人,而且还会影响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凡是山水秀丽的地方,附近的人情绪管理得就相对比较好。家居整洁、花草打理得很好的人,说明你的情绪管理得不错。如果到你家里去一看,桌子、板凳脏兮兮的,还摆得歪歪扭扭,花盆里的花干枯得快死了,一看就知道你这家人的情绪没管理好。古人有一句话:“上门休问荣枯事,但看容颜便得知。”走进你的家里,不必问你是兴旺发达还是倒霉,看看你的容颜,看看你家里的布置就一目了然了,就会知道你的生活到底是兴旺还是不兴旺。

  2.水知道答案

  日本有一位学者江本胜,他研究了水以后,写了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书里面讲,水会受我们情绪的影响。很奇怪吧!水怎么会受我们情绪的影响呢?他给水增加了不同的意念:同样的两杯水,分开放在两个地方,对其中一杯说“你好”,对另一杯说“你真讨厌”,然后把它们放到冰箱里冷冻起来,让它结成很薄的冰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结晶的花纹:讲“你好”的那杯水的结晶花纹非常漂亮,讲“你真讨厌”那杯的结晶花纹就很难看。他做了十几年、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每一次都是如此。他不只是直接对水说话,还用笔写,写上“我爱你”或者“我恨你”。写“我爱你”的水结晶后的花纹非常漂亮,写“我恨你”的就非常难看。

  其中一次实验,他把水拿过来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结果发现水结晶后花纹特别漂亮。他做了很多实验后发现,最漂亮的是念“嗡嘛呢呗咪吽”后产生的结晶花纹,就像一座宫殿一样,非常漂亮!念其它的都比不上这么漂亮。通过很多次的试验,他得出一个结论:水也是有感情的,也会知道你的情绪,也知道你对它好不好。

  实际上,按佛教的话说,并不是水知道你对它好不好,而是说话的人的情绪影响了它。像中国古人讲种花,特别是兰花,种兰花的人要是没有性情,这花非被他种死不可。有些人经常给它浇水,很着急、很勤劳,就把根浇烂了。所以种花不仅要有经验,还要有好情绪。

  3.将情绪转化为产品

  日本人研究了水的结晶以后,就把这项研究成果研制成了产品。有一家制酒厂的老板,他发现他的酒的配料、配方都非常好,可别人就是喝不下去,没人喝。他看了这本书以后找到答案了,他的制酒厂旁边有一个屠宰场,天天有猪要被屠宰,它们被宰杀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喊叫的声音非常凄厉,这种声音影响到了他的酒,所以没法喝。后来他搬到一家音乐厅旁边,天天听人家播放音乐,两三年以后,酒的味道非常醇厚,成了名酒。由此可见,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捕捉的,可以将它转化为具体的物质。

  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到底如何抓住情绪,让情绪表现出来,从而使我们知道,如果情绪不好了,我们怎么去改变这种情绪,进而把世界改变得美好起来。

  现在有个高科技的产品叫做测谎仪,通过测量出你回答问题时的心理变化,从而知道你是否讲假话。如果你对着仪器讲假话,你的心理波动就很大;如果没有讲假话,你的心理反应就没那么明显。通过它破了很多案。犯罪嫌疑犯被抓过来以后,审问他,他一讲假话,测谎仪就能测出来,知道他是讲假话。但是测谎仪是不是能达到非常精确的地步呢?还没有。如果它到了非常精确的地步,就应该像我们的钟表一样,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不少。

  如果这样研究出来,我们大家以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多了一样,知道自己不仅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还生活在情绪之中。

  我们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老师和父母都告诉我们:“你要珍惜时间,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都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人们按照空间规律性的变化,把时间研究出来了,然后又划分了年、月、日,我们才有机会说“你要珍惜时间”;如果没有被研究出来,劝你去珍惜时间,就好似跟一个疯子或者一头猪讲“你要珍惜时间”,他(它)可能是没感觉的。

  一般的人,如果告诉他:“你要修心养性啊,你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啊!”他是不会在意的,他会说:“管不了那么多了,你们都是唯心的。”其实,如果情绪可以成为科学产品,那么我们以后无论教育人也好,在日常生活也好,就知道:你要注意你的情绪。这其实是佛陀早就发现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就是我们在情绪上对这个世界产生的一种极端错误的情结。我们现在还没有打开这个情结,如果通过学佛能够把这个情结打开,我们所有的情绪都会好转。

  三、世间是无常的

  1.时空是不真实的

  一般来讲,情绪是由于我们的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执着而产生的,《金刚经》告诉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就是空间相,你我他也是空间相,寿者相是时间相。佛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空中的人、我、众生相也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说是不存在的呢?因为时间无常变化。我们认定有一个时间,可是任何人都抓不住时间。客观的时间好像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公平的,不管穷人、富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对哪个人多一天,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情绪不同,所以对时间的感觉可能会长会短。原因在哪里呢?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业,都认为时间是真实的,空间是真实的。我们就执着于时空的真实,无法改变,把空间的这些物质都看成是实有的,我们的错误就在这里。

  佛陀告诉我们,正确看待世界的第一个着手处,就是要看到诸行无常,一切万物不是固定的,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变化,没有一个东西不会变化。包括人也是从小到大都在变化,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物质有生住异灭,都是从产生、持续、改变到最后消灭,每个事物都遵守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是我们大家都要看到的。

  2.你怕死吗?

  很多人因为没有听到佛法,所以很怕死。大部分人都是怕死的,我也怕死,因为现在还没有办法把握死亡。死亡以后到哪里去,我们不知道,当然会害怕;如果我们知道死亡以后会到哪里去,就不会害怕了。有些念佛求生西方的人,他们心里面非常坚定不移,确信自己此生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此身是最后一次轮回了,以后再也不要轮回了!往生到西方以后,自己还可以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那时候已经超越了生死,已经勘破了对时空的执着。所以对于信心坚固的人来说,他不会害怕死亡。死亡就像换一件衣服,过年时换掉一件旧衣服,会有新衣服穿,我们当然不会害怕了。

  对死亡后的去处没有把握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害怕的,除非是傻瓜、脑袋有问题的人,他不想这么多事情,就不会觉得害怕。就像掩耳盗铃的人,自己把自己的耳朵蒙起来,去偷人家的铃铛,然后铃铛响起来了,他说“我没听到”,他以为别人也听不到。很多人说:“我不怕死亡,反正有生就有死,这很正常,怕什么!”其实他比谁都怕。死亡一定会到来,我们对于死亡存在着恐惧心,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无常的”这个道理。如果看到了生命是无常的,我们就会看到有一个不是无常的东西,它从小到大、到老、到死都不会改变。大家能不能看一看呢?这是一个很深的话题。

  3.用什么来成佛

  很多人经常到寺院里去请教师父,师父问他:“你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如果我问你们:“你为什么要学佛呢?”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而最准确、最标准的答案是:“我要成佛!”从三皈依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在皈依的时候要发四宏誓愿,这个誓愿是至死不渝的。

  但接下来我还要问你:“你用什么去成佛呢?”用你无常的躯体去成佛吗?用你那颗妄想的、颠倒的心去成佛吗?用你整天“东山萝卜、西山菜头”的那颗心去成佛吗?不是!你会问:“除了妄想颠倒,除了这个身体,还有什么?”有人说是清净心,你自己看看,你有清净心吗?你看到清净心了吗?你没看到,所以怎么能说是用自己的清净心去成佛呢?这个问题很严重啊!

  其实对于所有学佛的人,我们都必须了解这个事实:肉体之躯是变化无常的,我们的妄想也是变化无常的。所以很多人跟我讲:“师父,我妄想这么多,我要把妄想停下来,我要天天念阿弥陀佛来控制妄想。”这就好像要把妄想雕塑成佛一样,天天把妄想捆在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上面,总希望捆久了,妄想突然有一天就变成佛了。事实上妄想不能成佛,变化无常的身体也不能成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成佛?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了。

  真用功的人一定要看到自己打妄想之前,心是什么样子的。超越肉体的束缚,超越自己妄想和思想的束缚。所有的思想都是可以通过妄想来体现的,比如说,“我要念佛,我要持咒,我要修行,我要观照,我要念戒定慧,我要舍贪嗔痴……”,所有的一切思想都是通过妄想来展现的。除去了这些妄想,我们的心才是真正清净的,可是我们没有看到。

  如果你看到了清净心,你会发现,其实清净心没有名字。如果你说是用清净心成佛,那你讲的这个还不是清净心。《心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垢也没有净,这才是清净心。如果你还有个净的感觉,比如说现在你不打妄想了,心里感觉很安静、很清净、很光明、很明了,这实际上还不是真正的清净心,因为还有个清净的样子。不过,我们想用功修行,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下手,这是可以看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地方。

  4.让“无常观”成为你的定解

  如果不用功修行、不学法,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只停留在无常的身体、外在的物质或者妄想上。我们看不到,无常变化的事物并没有一个实质。很多人都知道,佛法讲世间是无常的,一切相皆会变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要对此产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说听来的一句话就觉得是自己的。因为听来的只是闻的智慧,还不是思的智慧。你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确认这个世界就是无常的,在心中给予肯定。就像我们操作完了电脑程序,要点“确认”一样。在佛法里叫做“定解”,就是说你的理解一旦确定成为你的人生观,你就确实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相都是无常变化的。只有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了解佛教对世界第一步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了。

  5.无常到底好不好

  我们常常一想到人生无常,就会伤心落泪。人生几十年,无论你年轻时多么漂亮,都会变老,变丑;无论你有多少财富,有一天都会离开你;无论多么恩爱的亲人,也会和你分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西东”,没有一个人能陪你生,也没有一个人能陪你死;即使是一起死,由于业报不同,也会去向不同的地方。

  《佛说无量寿经》中讲的“五痛五烧”,这个世间就是幽冥黑暗,每个人都是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受,无能代者。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这个世界的快乐和痛苦,所以你很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总想向外去求,想求一个人理解你,求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知音,其实求到死,也没有人能理解你死亡之前的那种孤独,没有人理解你。

  有些人在死亡前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本身就已经很痛苦了,活着的子女们因为舍不得亲人离开,也被情绪控制着而痛哭流涕,他们如果哭得很伤心,要离开的人因此也就更难过。所以佛法告诉大家,如果家里有人要往生了,我们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气氛,不能哭,不能破坏。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周围的人最多只能帮助你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变化无常、孤独的世界上生活,想起无常,就会让人很难过、伤心落泪。

  反过来说,无常是不是真的那么糟糕呢?其实对我们来说,无常也是一件好事。比如说别人欺负你,你心中充满了仇恨,如果你把仇恨早早地忘记掉,那就解脱了。正是因为无常的缘故,我们所有的缺点还有机会弥补。因为无常,才会有变化,如果没有无常,我们是凡夫就永远只是凡夫,就没有希望了。如果是穷人,因为无常,可以通过努力发财成为富人;如果你没有知识、没有智慧,因为无常,你可以变为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如果已经拥有了财富,因为无常,你就不能太得意,有一天可能财富会消失。因为无常的缘故,我们的情绪会开阔很多,我们会对人生以及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痛苦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存在,这是我们对无常的世界最正确的一种认识。

  6.改变对错觉世界的看法

  总之,我们首先要看到我们拥有的这样一个环境、时间和空间,它本身是一个错觉。在无尽的时间和空间当中,我们的心一旦被时间或者空间束缚住了,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错误的看法,就会为外在的物质或精神而奔忙一辈子,无法获得真正的自在。《华严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但是无常的,而且还是重重无尽的。我们坐在讲堂里面直接感受到的,就是这空间里面有多少人、多少柱子、多少灯光,以为可能就这么多物质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看到的。比如说电视、电台、手机的信号,以及鬼神等他类众生,或者是佛菩萨,他们如果以其他的时空状态出现在这个教室里,我们也看不见。凡夫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实在是太不圆满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对错觉的世界的看法。

  第二节、世界的本质:诸法无我

  一、剖析两种错误的看法

  外物和我们的内心是密切相关联的,但由于我们迷惑无知,不懂得心的真相,也不懂得物质的真相,所以把心和物分开了,心、物变成了二元。心和物分开以后,就造成了种种的混乱。有很多人在照顾自己心灵世界时,在外界看来他可能表现得不怎么好;可是照顾了外界的面子,他心灵上就不怎么好过。凡夫的世界经常就是这样,心和物之间变成了一种矛盾的存在。

  人们经常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暗中受罪”,“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人如果外在表现要让别人能看得过去,那么他在暗地里没有下一点工夫是不行的,这就是我们凡夫的心。因为我们把心和物分开了,内和外分开了,所以我们内在的表现跟外在的表现,总是有很多差异,不能统一。

  心物分开以后,我们就产生了两种错误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偏于自心,什么事都要以我心里想的为中心,我说了算,我觉得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

  佛法是不赞成唯心主义的。普通的哲学讲唯心,就是讲“我思故我在”,我会思想的这颗心、这种精神是第一的。前面也讲过,情绪会改变我们的环境,但这不是佛教最终的第一义谛,这只是我们对现象世界的一种看法。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这颗心会改变这个世界,但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全部是由这颗永恒不变的心创造和生长的。我们最关键的错误就在于:由于我们的迷惑,分开了心物,然后偏执于心的存在。

  第二个错误的看法,是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全部都是物质的、唯物的,或者说物质至上,认为物质是这个世界构成的唯一元素。这种观点在佛法看来也是错误的。

  佛法告诉我们,物质的存在会因为心而改变,心的存在又会因为物质、外在的环境而改变。比如对大家说:“念念阿弥陀佛,心情好一点!”好,周围大家都一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的心情自然就安一点了,这就是环境给你的心情造成的影响。佛经讲,外物是由我们的心所变现的,我们的心又被外物所牵制,而这种心和物的状态,就如《心经》里面第一句话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因为心和物两者互相牵制,所以我们才会痛苦,如果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精神和物质(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就是精神)这两者本质上都是空的,那么我们的一切苦难都会消失,这就是佛法对我们内心和外物的状态的一种诠释。

  二、看清世界的本质——无我

  心和物构成了我们这个凡夫的世界,佛不但看到了这个世界是无常的,还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没有自我的,这是最彻底的世界观。

  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是无常的,那么你是处于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阶段。比如说要认识这个人,先要看他到底长什么样?如果他长相长得好,那么他的心地怎么样呢?所以你接下来还需要了解他外表背后的本质,这样才能把握这个人。你要认识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诸行无常,这个世界就是无常的,无常是这个世界的样子;但是你还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佛法告诉我们,世界的表面都是无常变化的,世界的本质是没有一个主宰,没有实质的存在,简单地说就是诸法无我,一切万物都没有自我。

\

  稍微善良一点的人都知道,人如果能做到无我,就会无私;做到无我、无私,那就是解脱了。平常的人做一件好事时,拼命地标榜自己说:“我做事是无我的,我不为自己,全部都为别人。”一般的人理解无我,总认为是为别人去做事情,不为自己,从来不考虑自己,然后说:“你看,这事做得真是无我啊!”佛法所说的无我不是这个意思。佛法告诉我们的无我,是要看到这个“我”本身就不存在,并不是有个自我,而是要看到这个“我”里面没有一点点属于自我,然后才是“我”不为自己去做。这个道理有点深,需要静下来才能够观察。

  三、观察无我

  1.身体是无我的

  佛在世的时候教弟子们修无我观,就是这样去观照:

  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身体在不停地变化,非常快速地变化。变化的过程用现代科学的仪器去测,可能更容易测出来。比如说身体上的很多细胞,几天就会更新一次。这些细胞的生灭非常快,它生起来就马上灭掉,灭掉又生起来。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饭就是给它增加燃料,增加了燃料以后,细胞的新陈代谢就快一点。如果是一个生病的人,他的细胞新陈代谢就会慢一点,健康的细胞就会少一点。不健康的细胞增加了,病就严重了。身体的哪个部位有病,就说明那个部位健康的细胞被破坏了。其实我们身体的细胞每天都在死亡,所以几天以前的“我”已经死亡了,几天以后是另外一个“我”了,不是现在的这个“我”。由于身体的细胞是刹那生灭变易的,所以我们没感觉到。全身有多少细胞呢?非常多,它们的生灭非常迅速,死亡就是有那么快,这是科学家研究发现的事实。可是我们平时没感觉到,这是我们对自身和这个世界非常麻木的表现。

  当我们静下来观察,外在的身体无常变化,我们的这个身体,包括心脏、大脑等任何器官的每一个细胞,只要是物质的,它都存在新陈代谢。也就是说,身体内一定没有一样东西是从小一直留到今天,留到现在的,可是我们总以为这个身体是从小逐渐成长起来的,一直到今天都不曾改变,不曾死亡,这其实是我们的错觉。

  当你修观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到这个身体的变化非常快,像银幕一样,一幕一幕过去。当这些银幕上的影子全部过去以后,你发现这块银幕上什么都没有,是一尘不染的。我们拥有这个身体,以为有个“我”,那个“我”就是空白的银幕。我们以为有一个“我”,有一个可以抓得住、可以看得见的“我”,而事实上是没有的,这是我们生命的真相。所以佛教讲没有自我,这是从物质上说没有自我。

  2.思想也是无我的

  在精神上,很多人总觉得“我思故我在”。“我在”思想就指我存在,我有想法,比如我想得快乐,我想得痛苦,有想法就有自己。而当你真正仔细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想法都是没有自己的。当你想到一辆车的时候,就是这辆车出现了,除了这辆车,别的什么都没有。所有的想法也不是自己的。你如果不相信的话,去看看大街上有人吵架就知道了。其实所有吵架的人都不愿意感受吵架时的那种痛苦,没有人愿意痛苦,可是他吵起来的时候,吵得比谁都凶。

  我曾经看到两个老太婆在那里吵架,觉得特别好笑。为什么好笑呢?她吵架的时候都在揭对方的短,用最难听的话骂对方,所有的目的都是想让对方生气,是不是?吵过架的人都有经验,你要吵架就是想让对方生气,他让你生气,所以你就让他生气,越是难听的话就越是说得出来,什么祖宗十八代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全给提出来,越是让对方伤心的话你越讲。可是凡夫丝毫没有发觉:他要让你伤心,你就伤心了,他越讲让你生气的话,你真的就越生气;同样你也想让他生气,结果他也生气了——表面上两个人是冤家,要对着干的,而事实上都听对方的话了,对方让你生气,你就生气了。所以我觉得真好笑,凡夫就傻是到这个程度。他的父母亲、兄弟、姐妹、朋友来跟他说:“不要吵了。”“我不吵就气死了!”你看,别人好心劝他,他不听,却偏偏要听那个骂他的人的话,一直在生气。

  为什么会听对方的话呢?生气并不是真有一个“我”在生气,全部是因为别人编排出来的那些话而生气。他是导演,你是演员,他骂你让你生气你就生气,让你跳你就跳,而且越跳越高;同时,你也是导演,也能让对方跳。为什么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那么难以把握自己呢?因为导演不是自己,可是我们偏偏错误地以为自己可以做导演,可以作主,这是最大的错误。你想作主,这是最危险的一件事情,因为你已经错误地判断存在一个“我”了,然后让自己要这样,要那样,其实你想怎么样,全部是被别人骗的。

  有一个房地产老板跟我说:“城市里的人都挺傻的。”为什么傻呢?开发商先在城里盖一栋房子,建得很漂亮,然后对城外的人说“城里有高档洋房,多少层多少层,大家赶紧去买”,于是城外的人就被骗到城里住。接着开发商又跑到郊区去开发别墅,建得很宽敞,然后跑到城里对大家说“别墅的房间很多,有多少平方多少平方,环境也很好”,这样就把城里面的人又给骗到城外去住。等他们到了城外以后,开发商又在城里面把原来的房子拆掉重新盖,盖起来后配备物业管理,跟大家说“那里现在生活很舒服,有花园,有物业管理,安全有保障,洗衣服不用自己洗,饭还可以直接去定,太好了”,所以又把很多人从城外骗到城里来了。

  普通人如果几十年买一次房子,就觉得很不错了;买两次房子,已经觉得蛮骄傲了;如果买了三次房子,会觉得自己实在太伟大了。但是你看,你几十年拼命努力,买了三次房子,那些钱到哪里去了?都到房地产老板的口袋里了。你以为你能作主,很光荣,事实上都是被外在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