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解读《楞伽经》第十六讲

发布时间:2024-08-11 05:23:16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解读《楞伽经》第十六讲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十六讲

我们上次讲到“又如诸识相虽是一,随于境界有上中下、染净、善恶种种差别。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别,诸修行者修观行时,自智所行亦复见有差别之相,况法与非法而无种种差别分别?”,大概了解了一下。

这段经文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差别法和非法的意义所在,前面讲过很多相上的、法上的东西。我们先知道“诸识相虽是一”,识相就是分别跟执著,任何的识归纳起来就叫分别跟执著,所以称为一。但是于境界上有“上中下、染境、善恶种种差别”,虽说识心的作用是分别跟执著但是每一个境界不同,所以产生的所谓的相法不同,分别执著作用是一个,但是缘起不一样所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这是识心性的一个差别相,“种种差别”,我们要知道识心有这样的一个差别。

就像我们分别这个世界是这样的染污、好坏,各种各样的感受都有,佛祖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呢?《金刚经》上说,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吗?如来有天眼否?如来有肉眼否?如来有慧眼否?如来有法眼否?如来有佛眼否?就是讨论眼光的问题,我们众生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佛见的是什么样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讨论识心分别的问题。

你不要以为佛没有识心,佛有识心的作用。佛圆满具足一切功德,也有分别也有执著,他对禅定的思维、智慧的认同就是分别执著。他对众生的利益和超拔也是一种执著,哪怕他凭愿力呐无作妙力还是识心的一种扩大。他的识心是建立在绝对理性的基础上的,发挥圆满自性的基础上分别执著。什么叫圆满?没有缺陷,用咱们现在的观念讲人家那个思维技术没得挑,挑不出来毛病就叫圆满。我们的识心是有毛病、有漏的,佛是无漏的。无漏不一定不执著,但是人家就不叫执著了叫坚固。

菩萨的誓愿力坚固如金刚,你说他不执著吗?但是跟你不一样,你的分别执著是建立到妄想心里头,无常的缘起法里头,以妄想心为基础以无常法为缘起,所以你叫分别执著有漏的作用。诸佛菩萨圣解脱是无漏清净圆满的,这是种种差别相。

“非但如上法有差别”,不但是这样有差别,你可以分析你的身心世界有差别,我们刚才是从两个大角度来分,详细来说众生界还有种种差别不一样呢,六道众生所见的也不同,这就叫种种差别相。四圣道佛菩萨阿罗汉见的也不同。不但意识境界里有种种差别,意识境界我们暂时可以理解为众生界,就是众生界有种种差别。

“诸修行者修观行时,自智所行亦复见有差别之相” ,圣智解脱的人也有差别相的分别,种种认识不同差别不同。“况法与非法而无种种差别分别?”,照上面这样去讲的话,正确与不正确的东西肯定会有种种差别分别。所谓正确和不正确是你分别出来的概念,我们分别出来苦与乐,你把自性本来没有的东西给差别出来了。谁在受苦,谁在受乐?你没有继续想。你再继续想下去,没有谁在受苦,没有谁在受乐,所受也不是真受。去想吧,这个经不住想的,你在感觉快乐,你也不是真的快乐,人静下心来想想,实际上都能想得通。这个差别是妄想分别,所以说法和非法皆应舍。

你说“没差别”,那不对呀,没差别为啥有苦有乐?你说“有差别”,也不对啊,有差别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去证自性了。所谓差别和没差别都是错的,所谓法和非法都是不应该去理会的,都应该去所谓的看破放下。你所认为的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当然不正确的最好不要去用,有时候不正确的方法不一定坏,你得针对你的智慧,针对你所见的境界不同。这就是你的心能体现出来的,你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所应法不同,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所谓的法可以去见,以你固定的法去见就错了,那根本就叫无明。要适可而止,视机而动,应机而教,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体现出来的。

“楞伽王,法与非法差别相者,当知悉是相分别故”所谓法与非法的差别相是什么呢?“当知悉是相分别故”,所谓的正确和不正确都是相上的一个分别。本质上说什么叫正确,什么叫不正确?正确和不正确反正对你来说都要受,如果你有能力的话受不正确的也行。

提婆达多就有这本事,人家到地狱里头跟三禅天一样快乐,虽说人家坏事做尽,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他都干完了,你想干这事你还真得有福报,为啥呢?你见佛都见不着。佛本生记传里讲,提婆达多不是一生一世呀,生生世世跟佛做对,你觉得这个人挺可气啊,释迦牟尼佛学《法华经》还是跟人家学的呢,实际上那是他老师。从令一个角度说,那是他老师,为什么后来跟他做对呢?从另一个方面考验他的修行,实际上成就他的修行的,而且还生生世世跟着他。你说这老师,哎呀!真的感动,读过《法华经》提婆达多品真感动。你可不要说提婆达多典型的坏蛋,不是,真真实实的,那个老师太负责任了。

从释迦牟尼佛跟人家求《法华经》以后,生生世世跟着他去教育他。怎么教育他?为什么我总跟你们说一个观点:我们应该感谢跟咱们做对的人,为什么?那些人真的太辛苦了,不惜下地狱的血本就看你的毛病呀,你哪有错而且还不择一切手段警告你啊。你真不敢犯错,你说这种人是不是特别可敬可爱呀?《维摩诘经》佛告诉我们:现在十方世界那些魔王呀,大部分是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呀,有的不是,你不要以为都是,咱不要以为是个魔王就是菩萨。

现在这些人都自以为自己很聪明,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实际上你已经在“随波逐流”了。今天早上我看网上回帖,最后一个回帖说“那个舍利是真的假的?怎么这么大消息没有报道呢?而且看着怎么像人工做的?”,这就是个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实际上他骗别人骗习惯了,怕别人骗他。再说了,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一不骗财二不骗色,我凭啥骗你呀?我知道你是谁呀?我理都不理你,我骗你啥?这就叫自以为是的人。你就可见这个众生根性劣到什么程度,这种人就是过去世不种善根的人,他见了佛不欢喜呀。见到佛的一切影尘圣迹都欢喜,那毕竟是善道里来的人,或者是有善根的人。

这就是差别相,最好的解释这句话“法与非法差别相者,当知悉是相分别故”,我们只看到现象的时候,就以自己的识心判断,你会产生一种错觉,错觉会形成业力种性,你会为你说的这句话负责任的。你任何对三宝的轻毁念都会负责任的,因为《地藏经》说的,你一念诋毁、讥毁,看不起恭敬礼拜地藏王菩萨的人,你会千劫堕于阿鼻地狱呀。

这就是众生心呐,我们要知道这是相的分别,从这个角度你判断观察佛经所开示的道理,这就是叫我们认清楚心的识相性,我们心的识相对我们身心世界的解脱意义非常不可思议的。你看不清这个道理,怎么认识这个问题?你看清楚道理的时候,自然能想清楚事情该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按照《金刚经》说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那是如来之道。遇到事情该如何去办?你去老老实实做就好,这叫无所从来,将来结果怎么样?不要去想,你做完了,自然有它该有的结果,这叫亦无所去。你要明白,这叫行如来之道。行佛道,人家佛跟你说的很清楚: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什么叫离一切相?就是你不要去生是非善恶的观念。踏踏实实做一切有益于你身心境界的事,能够利益你的身心境界,这就叫所谓做一切善。我们不清楚这个一切善,觉得好像一切善一定要去认为人家别人好就好,不是那样。你认为有别人的话,不是一切善,你没有离一切相。你认为这个善我是给别人“做”,才叫善,那你还在一切相中,不是离一切相。你要离一切相去修一切善,不要觉得这个事情是增益别人的,不是那样的,这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不存一切善恶得失的观点去做一切增益自我身心的事,叫增益自我身心。让自我身心恒常充满智慧光明和快乐解脱,这是你生活的原则。要把这个原则建立清楚,维护你身心世界的光明、自在、智慧祥和,你要尽力去维护这几种状态。为了这个理性,你去可以看破一切。这是你生活的法则,是你身心世界所要有的一个东西。

如何表现你的生命呢?这是你表现的地方,不是说为了某一个人,实际上就是为了你自己的生命真实的价值。让你的生命充满了这些因素,你就会成就殊胜的解脱。这是真实的,这也就能把相的分别,法和非法的差别相甩掉,没有正确和不正确的事。因为你没有自我的分别,这个善是增益你自己的身心,你没有把别人跟你自己分开。你要知道,你眼所见,耳所听,身所触都不是别人的,全是你的。

你知道你什么时候最快乐吗?你那些亲戚朋友快乐的时候,你是最快乐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当自己最在意的人快乐的时候,你很安慰,很高兴,是这样吧?那是增益谁呢?你让他得好处了,快乐归你了,你对他来说就是光明嘛。我们把这个念一转,一切时,一切处都会行菩萨道,真正地修行如来之法。我们念不转的时候处处都在造业,生嫉妒心形成所谓的造业。为啥叫造业?造作业力种性继续的发生就叫造业,你时时刻刻都在善恶得失这里去分别执着就叫造业。

天天算计你今天得了几斤几两,你必定要赔上这么多。今天要算计赚多少钱,你必定要赔的比这还多。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但凡看到哪个开店的,他说我今天赚了多少钱,他累的跟三孙子似的,这是真实的因果嘛。你看我们很好,我们做了很多殊胜的功德,费心费力的也很辛苦,有为皆苦啊。我们引以自豪地说我们修了很多善根福德,善也是苦,福报更是苦,但是作善比做恶强。因为你还停不下来你的意识作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方向去作善,千万别作恶。作恶要受恶报,你受不了的,作善好歹还享福,别管怎么着还不是很受罪。一旦你能把意识心性停下来的时候,你不再去造缘起了,那就无所谓善恶了。因为你不再生缘起了,一切缘起到你这性空。

什么叫性空?作用没有了,让那个作用到你这就停止。好坏都停止,这个功夫怎么练?你没有是非,全部停止。你想一切业力停止吗?你记住不要有是非就行了,所有的一切是非观念到你这停止,你的所有的业力都停止了,那就成熟的大圆满智慧。为什么千经万典就告诉你个不分别?那是诸佛所住的,《楞伽经》就跟你说的是不分别法义所在,正确和不正确统统都是分别,法和非法统统都是分别。

分别还是在相上打转,不是本份的东西。你想业力停止记住就是是非不要有,什么是非都不要有,就像虚空一样。虚空是不分别的,所以说黑呀、白呀、对它没有用。做只管做你的就是了,没有对错。你有对错就是分别了,首先是观念上的不分别,其次你证量上不分别,再一个是理事圆融不分别,好!你证大圆满解脱了。

关键什么叫不分别呢?我们不要去存是非想,能够做到观念上不分别,三界“噌”就出去了,你离三界了。练起来很简单,老百姓讲话叫装傻充愣。实际上那脑子比谁都清楚,闷儿起就行了。无论是真境界假境界你都闷儿起,阎王老子拿你没办法,真的,一点办法没有。那阎王爷看到你都得,“哎!你是老大”。(哈哈)因为黑白无常没用,你就是现在不脱肉身,一切天地鬼神敬畏你,你在三界当中是最厉害的,这叫了生死法。相的分别这个义理就是开演出来的,对于经文你光看字不通达证量义知道那个字是讲什么吧?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谓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说有实等为诸法因。

“楞伽王,何者是法?”,什么是对的呢?我们观念当中分别的所谓正确的道理是什么?“所谓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说有实等为诸法因”,二乘,包括那些解脱的圣人罗汉呀缘觉啊这些人,二乘的分别所依的道理和外道的虚妄分别所说的道理,都是认为有个实有的东西可以去看到,可以修证出来。

“为诸法因”,认为有个实有的东西是一切的开始。道家说一切万事万物一切万法以道为始,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是一切的开始。这还是虚妄分别,实际上是没有的,是个错误的观点。上帝也是这么个意思嘛,二乘也认为有一个空可得,有个生死可了,那都是虚妄分别。

听到《楞伽经》的义理,再听其他的那些解脱知见,你就可以很清晰地辨析出来那些错误的知见。没有生死念,你就没有生死可了,生死念从哪来?源于虚妄心分别嘛。你不去加那个法的分别,虚妄的缘起分别,你就不存在生死的分别。你不用心就叫不生念,对境不生心何来念生?何来的生相可得?生相都不可得,哪有无明可破?

什么叫无明?无明就是我们给的附加条件,比如这里有个东西,它就是干这个用的,你不要再有个想,否则就叫无明,知见立知嘛。至于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到时候再说,这是我们从事相上去观察,这样去理会那个无明,实际上是没有的。没有什么无明可破,你不起无明哪来的无明?你不去启用它,不去熏染它,那你又何来的破它?二乘的妄想分别,所谓十二因缘缘起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嘛。那都是虚妄分别,并非实有的。而从他那个角度去看,他认为因缘是实有性。

因缘是什么?方便你理解这个道理,跟你说有个因缘法,实际上是非因缘法、非自然性。我们所见的一切法非因缘性,并不需要我们所说的因缘一定要和合才能成就。妄想就可以成就,严格来说叫妄想成就一切因缘。修行成佛也是在打妄想,为啥呢?你不打这个妄想你要打别的妄想,还不如打这个妄想呢。

你不打成佛的妄想,你也要打别的妄想,不是当爹了就是当儿子了,要不就当猫呀狗的了。那何苦呢?还不如打这个妄想呢,打这个妄想当个佛也不赖,还是稍微加一点分别。你打别的妄想也是打,不如打这个妄想,等你真的身心自在圆融无碍的时候,你随便打什么妄想都行。你当猫呀狗的你也自在,拦不住你,没有障碍。你现在当猫呀狗的就成障碍了,那叫不自在。文殊菩萨可以变个猪,那猪可以站着走,你行吗?人家叫自在。曹操也当猪去了,被人杀的主,不一样。我们要当猪惨了,那是被人宰的主,所以还是先去成佛去吧。成完佛再去想当啥当啥去,那多好玩呀。这是虚妄分别,二乘和外道是这么分别,认为有个实有的东西可得,实际上不是。

如是等法应舍应离,不应于中分别取相;见自心法性则无执著。

“如是等法应舍应离”,这样的一种思维和方式都应该舍离。

“不应于中分别取相”,不应该在这个当中你再去看看这个问题该不该做,或者怎么样,那是不好的。就像我们处理人世间的事一样,我们觉得这个人世间不错呀怎么样,我们应该在人世间有一份所谓的成就啊。

比如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有分别执著呀,认为人生是实有境界,然后他就认为我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呀地位啊,其实都是无常的、变化的。纵使取得那样的地位以后,照样还是有风风雨雨呀无常来害他啊等等各种情况,是不是?因为是有漏的分别,不是圆满的,所以自然而然逃脱不掉一切所谓如幻的现象。但是从圣解脱性来讲叫如幻,从你那看着就是真实的,那别人害你真害你呀,不是闹着玩儿的。

所以你现在没有圣性解脱智慧的时候千万别出头呀,你出头时候人家害你是真害你呀,你受不了的,给你一刀真疼。你解脱了就不一样了,他剌不着你,随便,那行。

像龙树菩萨一样,讨债的来了,来吧,还告诉他怎么杀死自己,别的兵器杀不了他,就龙蛇草能杀他。为什么?就因为他当柴夫的时候砍草伤过一条虫。所以龙树菩萨还告诉人家怎么能杀他,他那叫自在。人家来杀咱,咱早就吓窜了,躲一边去了,所以干脆还是别充那个能。

一打三分低呀,真正得道的人不用打的,佛陀打过谁呀?佛祖叫无争啊,以无争之力就可以摄服一切,人家真正的成就的功德力。当时大迦舍尊者是外道国师,把佛祖放到坑里要烧死人家,结果人家比他还能呢,那叫真的厉害。如果佛祖没有圆满成道,他一出道就有人害他,正是因为人家圆满得道了,你害不了人家。佛祖伟大的智慧,你不得不叹服,不是像咱们对领袖的那种叹服都是虚伪的。咱对佛祖那种叹服是真实的,别看咱没见过人家,三千年了,咱都不知道人家老人家长啥样。不可思议的事,所以我们要知道应该在这当中不要去分别取相,那样儿的话你对自身是一种障碍。

“见自心法性则无执著”,目的是你见自心法性,见是认识。什么叫自心法性?就是我们要认识感受到心的缘起法的作用。一定要认识你自心,你本身心能的缘起和作用,你把它认识到那是最好的。我们看待一切现象都不要去理会它,目的是要看待你那个自心。现在你那个做主的是谁?谁在做你的主?你要把他那个缘起性,他那个发生作用看得很清楚,你就成佛了,见心了。

你知道为啥他喜欢孙儿呀?小乘法就说他跟他孙儿有缘,他有他的因缘,那叫虚妄分别说。实际上无明妄想也是假说,要从究竟说就是个游戏,自己在做梦呢。哎呀!今天梦见自己得了个孙儿,明天又怎么样怎么样,就是做梦呢。从究竟本质来说就是在做梦,你梦没醒,你醒的时候就不会视他为孙儿。为啥?“见自心法性则无执著”,就不执著了,你不见自心法性,你就执著。

你想人对谁最好呢?人对自己最好,见自心法性你就不执著一切了。如果这个缘起法对他有伤害,你看他还喜欢他孙儿吗?对他没有伤害呀,不错呀,哄哄玩呀挺高兴啊还对他挺好。这是绝对的道理,所以你记住,你认为你放不下的时候,那是你还有用,一旦没用的时候,你谁呀你?是这样吧?佛祖把那话呀都说绝了。

离分别为了什么?见自心法性,摆脱外相的干扰,去观察实际的内心动态,就离开执著了。内心动态很清晰,你能掌握的时候,你就保证不会执著了。“执”是对外的东西,“著”是对心相的一种看法,叫执著。“执”是对外有所执,我可以拿得到,“著”是附着。我们对外面的执著对外面的认识感受,是因为你内心有它,因为你喜欢才有嘛。你为什么有身体呢?因为你需要有生命的感觉才有嘛。

瓶等诸物,凡愚所取,本无有体。诸观行人以毗钵舍那如实观察,名舍诸法。

《楞伽经》每一句都是那么精彩!“瓶等诸物,凡愚所取,本无有体”,你摆脱外相的干扰,认清内心深处的东西,你就不会执著了,因为你知道什么是决定作用了。这里打了个比方,众生要取的所劳动的是这一切物象,是他要执著的,烦恼众生会在乎外面的东西。实际上要取的东西都没有体的,都没有实际的东西。

自以为聪明的那些修行人呢?“诸观行人”,修行的人,“以毗钵舍那如实观察,名舍诸法” ,如幻的三摩波提修法,就是如幻的智慧来观察认为他舍去诸法了,他自己认为这是如幻的我不要。实际上他又在另一个圈圈里打转。我不要这些,这叫如幻观察。“名舍诸法”告诉你充其量叫名字。好像是他放下了,实际上他又在捡另一个东西了,人空法不空。小乘道证人空法不空,为啥法不空呢?他又依法而住了,佛在这里一下就把小乘道破完了。

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谓诸法无性无相,永离分别。如实见者,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

“楞伽王,何者是非法”刚才讲的是所谓正确的东西,从其本质来说也是空性,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都不可取何况不正确的呢?“所谓诸法无性无相,永离分别。如实见者”就是超越这个观念的,“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

我们不在法里头好像就是所谓的非法。我们对法的认识很清楚的时候,就产生一种好像非法的观念。你所谓的超越的观点就产生,“诸法无性无相”,我们看待一切现象的发生,它的作用也好,它的外表形象也好,都是没有一个究竟实义的存在。我们从空性的角度去看,没有一个具体的、实质性的东西去可以去揣摩,没有。

就说佛与众生,什么叫佛?什么叫是众生?都是虚妄的概念。虚是什么意思呢?你不要认为虚是不实在的,“虚”是空无、是本体。“妄”是形象,表现的形象。虚妄构成了我们所说的众生界,什么解脱众生和不解脱众生,一切众生依虚妄而生。

解脱的众生依空而生呀,虚嘛;不解脱的众生依妄而生。这个你要听不明白我也没办法,真的。这个你要认得清楚的话所谓的非法相你就知道,就是说“诸法无性无相”,一切诸法实际上没有一个所谓的作用和表象。你从刚才我讲的那个角度你就认识到了吧?众生解脱和不解脱,一体而观不同而已,从本体上说没有一个什么作用和外在的形象出来,你这样才能永离分别。你以这种观念去看待众生界,你就永远没有分别了。

这正符合了《圆觉经》告诉你的清净、圆照、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清净、圆照、觉相,就是刚才告诉你的“诸法无性无相”呀,永离分别就是永断无明。我们要去分别相分和体分,众生都是分别相,解脱的众生都是分别体,记住,都是假的,都是妄想分别。

我们不管解脱的就管那个没解脱的,因为我们是没解脱的,没解脱的要分别相呀,什么叫相?哎呀,好呀,坏呀,感受啊,那叫相。无相,实际上没有这个相。你去想谁在受?没有受和所受你还有相吗?有和无谁在受?你在受吗?你受的东西你能拿出来吗?咱就顺应理性来分别,你说你有好的感觉,拿出来看看,你有不好的感觉拿出来看看,没有?没有就证明对了嘛。

你要承认道理嘛,你要不承认道理那没办法。纵使你不承认道理到最后还得承认呀,而且不得不承认,你死了还有啥?三世七载任你万般能,一旦无常万事,世人都知道这道理呀,他不敢承认。他承认这个道理就不会分别、不会执着了。那叫取心而不取相啊,那样的话你一下就解脱了,就成了解脱的有智慧的众生了,贤圣众。贤圣众再解脱呀,就连体都不分别了,成佛了。这叫什么?“如实见者”,这是真实之见。

如实见者,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复有非法,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但随世俗说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识之所取,如是分别亦应舍离。是名舍法及舍非法。

“如实见者” 这是真实之见,“若有若无” 别管你是哪种感受,“如是境界彼皆不起”你对待这种境界甚至连这么个认识你也别管它有和没有,“是名舍非法”这叫啥?舍非法境界。舍去非法境界,我们连否定都不否定了。那就是见相离相,终无所离,成就大道。

你怎么去体会理事是无二的呢?你认识真的清晰自然行为不会乖张,你认识不清晰行为才会错误嘛。你的行为不是表现在这个身体哟,第一行为是表现在你的念起处。心清净清晰了、心无所著了,你的念起处,你的行为就不会乱。记住啊,你的心清楚念起就不会乱,心不清楚念就会乱。真的,我问你:你是男的女的?你说:我不知道。哈哈哈,你很清楚嘛,清楚的时候你念起就不会乱。

你的心非常清楚,你知道你是什么心。哦!我是什么心我很清楚,我就不会乱了。念念如是,念念如是,一切解决就OK。念念不如是一切解决不了,这叫一心不乱。你能一心了就不乱了嘛,你成天三心二意你说你乱不乱吧?你都弄不清楚你是男的女的,我到底是男的女的?在戏里经常反串角色的演员,他自己就说穿上那身衣服都不好意思说话,分不清自己是男的女的,而且在穿衣服之前一定要想:我是唐朝的一个美女哟。结果一说话他听到出来的是男声心就乱了,念不知道该如何,话都不会说了,弄不清楚自己是谁肯定就乱。

所以说你不知道自己是个啥心儿,一会儿是众生,一会儿是凡夫,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是那个,肯定你的心念乱得跟麻似的。你决定了你要干啥的时候你就不会乱了。就像小孩子想吃的时候,你放心他决定不顾一切地往那钻。面子?没有,得到是原则。学佛法就应该是这样的观点,我们得道是原则,这叫舍非法。

复有非法,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但随世俗说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识之所取,如是分别亦应舍离。

“复有非法”,接着说什么叫非法,我们把否定境界要看清楚。“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兔子长角你听说过没?石女儿生子也没有听说过,这些都是无性无相不可分别,它没有作用。兔角不存在,石女儿不能生,就是告诉你没有发生作用的意思。“但随世俗说有名字”,只是世俗上给它加一个名字分别,说兔子角不可得,实际上这个东西你不用去管它,它就是没有用的东西。“非如瓶等而可取著”,并不是像外边这些物呀,可以随便去看得到,拿得到。

“以彼非是识之所取”,因为它不是你意识当中认为的你应该能拿来的,比方兔角,石女儿呀,兔子长的角你能找到吗?石女儿生孩子也不可能呀,对不对?因为这不是你意识当中所能认识到可以拿得来的,你还会在意吗?我告诉你说:“哪儿的兔子长个角,你拿来吧”,你绝对不相信,你说:“哪有呀”。你自己都相信那儿没有,所以你也就不会执著它。

“如是分别亦应舍离”,你就连不起分别的这种念头也不应该有,应该舍弃掉,就是连生心都不生心,这叫破生相无明呀一分生相的无明,直入如来法身的。“是名舍法及舍非法”,包括什么正确和不正确的都舍去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