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我对这句话很感动!一个人临命终时保持寂然无声,这是什么境界呢?我们一生的修行,临终一关最为要紧,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佛陀在临灭度时,色身败坏,弟子们哭泣着。这时佛陀内心的观照力现前,他能不随境转,这是一个重点。当然佛陀是示现告诉我们,不论一生中做了多大的事业,摄受多么多的眷属,盖了多少庙,这些有为法都是其次;临命终时是否过得了关,关键点在于“寂然无声”,内心是否能真实放下因缘,向内安住,这才是重点,修净土者更是如此。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自己一生中持多少佛号,这倒是其次;往生的关键,在于临终时是否能“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
首先自己内心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他绝对有能力救拔你;其次,你真实地“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一心一意等待弥陀的现前;然后安住在现前佛号上。这才是关键!
如果平时虽念一万、二万声佛号,临命终时却起颠倒,东挂碍西挂碍,则这人决不可能往生,因颠倒错乱现前,没有安住在内心的正见与正念中。
所以临命终时要注意,你这时“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自己要安住在真理上,不能向外安住
,若向外安住,“瞥尔情生,三界枷锁,万劫缠绕”。一个人临命终时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又要从头再来努力几十年。平时的挫折,可能拜个忏,忏悔几天就走过去了,但临命终时的失败,却要付出另一期生命的代价。这有多可怕!
为什么临命终时会错乱呢?世间上的事情有它的等流性,有它的前因后果。
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若平时就很少在真理上安住,很少生起观照,则临终时就无法生起观照力。今生虽修习持戒修福的善业,来生就在三界得有漏果报,如此而已。
所以这段经文:“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非常重要!佛陀一生中虽也做了很多事业,如“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佛陀做了这么多事业,而在临终时,佛陀是以什么心态来面对灭度呢?“是时中夜,寂然无声。”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要这样修行。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