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太虚大师:菩萨学处

发布时间:2024-10-17 05:24:59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太虚大师:菩萨学处

佛教经律,说二学处:一曰比丘学处,是指比丘应学习的律仪言,规定若者应作,若者不应作,使所有如法出家的比丘大众,都归纳在这个范围内。一曰菩萨学处,这是把范围更扩大开来,除包括比丘学处外,且统贯世出世间一切阶位渐进为菩萨的学习,是指依菩萨应作应不作的规律,成为学习菩萨心行的基础;其弘深广大,较前者倍增殊胜。现在所要讲的,是菩萨学处。

“菩萨”的名称,人人都知道;但其真正的意义,多数殊不了了。

通常人率以偶像代替菩萨,如见泥塑、木刻或浮雕、金铸、绘画、纸扎的形像,都叫菩萨,甚者指洋囡囡为洋菩萨,这是含有错误的,而后者更成为习俗的最大的错误。

要知偶像中固有菩萨的像,但也有比菩萨更高阶位的佛像,也有较低的古圣先贤的像,甚至有牛鬼邪神的像,不能仅恫地都称之为菩萨。同时,菩萨与菩萨像,决不能混在一起;我们活著的人,倘具有菩萨的心肠和菩萨的善行,这个人便是菩萨。

“菩萨”,原是印度语音的略译,具音为“菩提萨埵”。菩提义为‘觉’,萨埵义为有情或众生,合之为“觉有情”。

“菩萨”的原义,是指能发菩提心的有情,有大智慧上求菩提,有大悲心下济众苦,这便是菩萨。

所以我们能从菩提心为出发点,以此上求,以此下化。不唯只有理想,且贵能实践履行,是名真实菩萨。

故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人能自觉,复以之觉他,使自他俱向无上大觉之境进行修习,即是觉的有情。这显然不是无情的偶像是菩萨,而具有菩提心的我们才是菩萨。

学习菩萨之道,并非高推圣境,远在净土。就是从我们凡夫为起点,一步一步进向圣境,创造净土,从浅到深,转劣为胜。最初是大心凡夫地的菩萨,及其优入圣域,终入金刚后心,则成为最高等觉地的菩萨。我现在所倡导的菩萨学处,是重在启发初发菩提心愿的菩萨;旨在要人尽能成为大心凡夫的菩萨,不是顿超二乘的大菩萨。

向来对佛法有信心的人,便自称学佛,求其真能发菩提心愿做个大心凡夫的菩萨,却是凤毛麟角。

有一种人学佛,将佛推崇过于高远,自甘卑屈。既不能认识佛法全般的真相;固执著佛所方便指示的一点一滴的法门,如人间善行,天上福报,著重个人福业方面极粗浅的说法,于是情生耽著,但求个己人天福报为足。这虽也可称为学佛,但去学佛的真精神远甚,直是方便中的方便,佛曾贬之为无性阐提。

复有一种人学佛,觉得个己的生与死是极苦痛,于是偏执著佛所指示的中道法——空有两面——的空一方面。以专求了脱个己的生死,精神上得寂灭无为为究极。这条路径虽可通至大乘,倘故步自封,不肯进探中道法的幻有、妙有的一面,醉卧于空三昧中,自然未能贯彻佛学全般的精神,自堕于方便小乘,佛曾贬之为无性败种。

我今倡导菩萨学处,决不叫人迷著人天的福报,也不叫人愚耽小乘的寂灭;是指示人人可走之路,个个可修之道,是整个的全般的佛法的总纲。这便是菩萨之学,自下至上,自凡至圣,从我们开始举足直到佛果的大道。这自始至终彻上彻下的,都不出我们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现在一念愿心的菩萨。

这好像一个国民,从做幼稚园学生起一直到研究院出来的博士止,都是学生;菩萨学亦然,有初发心的菩萨,有金刚后心的菩萨。初心是凡夫,后心邻于佛,但都是菩萨,始终未离学地。

后心邻于佛果高位的菩萨,是不易学,但也不离于初心易学,积渐成就。故菩萨学处,是从易学处说起,曰皈依三宝;恐人走歧途,于皈依三宝时兼劝其发四弘誓愿。皈依三宝,是教以不入邪途;发四弘愿,是使其不趣人天福果,不耽著二乘寂灭。这是直趋菩提大道,一定成佛。

佛果是怎样成就?曰:是依于学菩萨之行以成。菩萨学处,是倡导从开始即学习菩萨,最终以通达于究竟之佛果。故今所倡导之菩萨学,不是超越二乘圣位的菩萨学,是开始凡夫地的菩萨学,由之渐次深入,上预极果,而皈依三宝,是菩萨学最基本的初步阶段。

这菩萨学处的“处”字,也可指法门说,如佛经中说“四念处”、“他胜处”等;但也可指行道之场所说。凡是菩萨所游履处,所栖止处,随时随处修菩萨法门,都是菩萨学处。《维摩经》中说:无处不是菩萨道场,今脱菩萨学处,亦复如是。

—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太虚大师在宁波延庆寺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