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桥旦曾堪布
良药的作用是什么?当然是治病救人,但如果没有对症下药,良药很可能会沦为毒药。
同样,佛法的目的是什么?是消除烦恼、解脱轮回。
如果学佛之后反而增加了烦恼,导致修行人更深地陷入轮回,佛法就沦为了魔法。
魔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就是让我们增加烦恼、中断修行、继续造业。
值得警惕的是:对于一位佛弟子来说,佛法很容易沦为魔法,这并非危言耸听,在现实中有很多表现。
例如,有些人在没学佛之前,保持着简朴节约的生活习惯,基本能做到少欲知足。但是学佛之后,反而添加了一种贪欲——佛堂要富丽堂皇、法器要精美昂贵、供品要美味丰盛等。
还有一些佛弟子进入另一个极端,学佛之后,对所有生活享乐一概排斥,穿着也不修边幅、邋邋遢遢,也从不参加亲人朋友的聚会,从不看电视,从不旅游,看到别人出国旅游、穿名牌、吃大餐,立刻就心生反感,学佛越久脾气越坏。
这都是佛法沦为魔法的表现。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可偏入极端。
就像火车轨道一样,两条轨道的宽窄、材质、承重力必须统一,火车才能安全行驶。如果两条轨道时粗时细、忽宽忽窄,一定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还有些佛弟子对持咒、修法的数量非常执着,却忽视修行的质量,没有努力减轻私心、对治烦恼和我执,这也是一种偏差。
所以我们要随时反观自心。
比如我们正准备磕大头,开始之前要观察一下:磕大头是为了利他吗?是为了成佛度众生吗?
如果是,那就继续磕头。如果发现只是想减肥,那就马上站起身来离开佛堂。
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某些佛弟子学佛之后,自己的家人并不信佛,于是他跟家人的关系就难以保持融洽了,轻者会觉得无法沟通,重者则会鄙视家人,甚至常对家人发脾气。
比如自己正在念佛、持咒,家人过来闲聊,于是就会说:“不要跟我说话好不好?没看见我在持咒吗?”
如果发现饭桌上有荤菜,就会责备家人:“今天是殊胜日,你们怎么能吃荤呢?”然后把脸拉得长长的,一顿饭一言不发。
一位合格的佛弟子不应该总去训斥不信佛的家人,而要做家人的榜样,这叫作“以身弘法”,这才是如法的行为。
佛陀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导师,他说的每一句教言都能令我们深得法益、心生感动。为什么?因为佛陀自身做到了百分之百,对我们的要求不到百分之一;而我们只做到了百分之一,对家人的要求却是百分之百,这就是把佛法变成了魔法。
还有些人学佛以后,我慢反而增长了。
比如说,我们每天都能持咒、念经、做功课,毫无懈怠,不抽烟喝酒、不吃荤、不玩手机、不打麻将。于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于好吃懒做、抽烟喝酒、玩游戏、打麻将的人心生蔑视,觉得很厌恶。
这就意味着——我们虽然跳出了懈怠的误区,却掉进了我慢的陷阱。
再比如说,我们修学了金刚乘,看到修习显教、小乘的佛弟子,马上就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看到显教的修行人敲木鱼,我们就会骄傲地拿出密宗使用的铃杵;
如果我们正在修持大手印仪轨,遇到正在修持四加行的师兄,心里就会有些轻视。
……
这些言行都意味着把佛法变成了魔法。
社会上还有些人打着佛教的名义招揽生意,或者给普通商品贴上佛教标签,成倍提高商品的价格。或者竖起佛法的幌子招收信徒、聚敛钱财、中饱私囊,这当然更是把佛法变成了魔法。
给大家说一个比喻:
古老的天然红珊瑚属于贵重珠宝,常常以克数为计量单位来出售,价格非常昂贵。
于是有些不法商人施展高超的技法,往珊瑚的缝隙里塞进一颗铁螺丝以增加重量,并涂上红色掩人耳目,然后卖给顾客骗取利润。
如果我们学佛之后,反而增强了自私和我慢,就像在珊瑚里藏进铁螺丝一样,这就是把佛法变成了魔法。
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正如《华严经》所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大乘佛法以菩提心为根本。如果我们日夜不停地闻思、布施、持戒、诵经、念佛,甚至能舍弃一切,长年住在山洞里闭关修行,内心却忘记了菩提心、失去了菩提心,那么这些善行就会成为魔业!
这是衡量佛法和魔法最严格的标准。
因此,身为大乘修行人,我们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发心与言行,常常反躬自问:自己到底是在学佛还是在学魔?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