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双溪除了有台北故宫博物院,不远处还有张大千先生纪念馆,设在张大千先生的故居,原名为“摩耶精舍”,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张大千先生的晚年生活。
张大千生于1899年,原名张正权,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张大千出生于四川内江,50岁之前生活在大陆。
50岁后的张大千,离开了中国大陆,云游世界,到过北美、南美,欧洲、日本、朝鲜、东南亚。先后客居香港、印度、阿根廷、美国、巴西。张大千晚年定居台北,直到离世。
原称“摩耶精舍”,“摩耶”之名出于佛典,按张大千先生的设计,建造于1976年,至1978年9月完工。
张大千先生于1983年,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一幅作品《卢山图》后,同年4月病逝。
故居“摩耶精舍”故居“摩耶精舍”
摩耶的腹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之意。《世说新语·栖逸》说:"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摩耶精舍与《世说》所描述的景状几无二致。
“摩耶精舍”在台北市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着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1978年),自美国返台定居,在岛上买下了这块土地。此前,这里是废弃的养鹿场。
“摩耶精舍”座落在台北至善路。张大千在1983年以84高龄过世之后,亲属捐出“摩耶精舍”,作为今天的张大千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归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参观者必需提前七天在网上 办理申请手续。
台北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所谓双溪,顾名思义就是由两条溪水汇聚而成。张大千先生的纪念馆,就座落在外双溪畔。 外双溪那一带,傍着青山,溪水奔流而下,如同仙境。外双溪,也是豪华别墅地区,许多富贾达官在此隐居。
外双溪外双溪水池高风亮节两层楼房摩耶精舍一角这是一幢前有精致的花园、水池,中间是两层楼房的“洋”四合院,后有规模很大的后花园。
前院的水池里,养着或红或白、悠然自得的金鱼。池边是一棵高大的“迎客松”。
走进四合院,底楼是客厅、画室、小会客室与餐厅。二楼则是卧室、裱画室和小画室。这里一直保持张大千生前的布置原状。
张大千有大、小两个会客室,大会客室供张大千会客,小会客室则是夫人会客之所。
画室和张大千先生蜡像作为画家,张大千先生对于自己的居所,总要求充满艺术气氛,虽然他几经迁徙,但是每到一地,都要按照自己的构想建造居所,他把居所当做是一件园林艺术品进行雕琢。
不论是他在四川建造的“梅邨”,美国的“可以居”、“环荜庵”,还是巴西的“八德园”,各具特色,美轮美奂。尤其是巴西的“八德园”,张大千在1953年,购得巴西圣保罗东北慕义镇郊外农场800亩土地,花费了很大精力打造出精美的东方园林。
在四合院的南侧,是张宅餐厅,安放一张大源桌,共12把椅子。张大千不仅好客,而且还是个美食家。张大千在此设宴款待客人,常常高朋满座。 高兴的时候,张大千还会下厨“露一手”。餐厅的墙上,贴着张大千在1981年宴请张群时的菜单:干贝鸭掌、干烧鳇翅、葱烧乌参、粉蒸牛肉、绍酒笋……张家后院还有泡菜坛、烤炉,足见张大千对美食的喜爱。
在张宅后院,依山临溪,梅树满园,张大千称之为“梅丘”。张大千喜爱梅花的高洁。
张大千离世之后,便安葬于此。张群为之题字:“大千先生灵厝”。梅丘两个字是张大千亲刻,也是张大千长眠之处。在后院,还养着青鸾、猿猴、仙鹤、画眉,张大千揣摩于胸,下笔于纸,故栩栩如生。
张大千生前最喜爱的灰鹤后花园最大,依山临溪,放眼望去,花木扶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园中的池水,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 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好似他的泼墨山水。
花木扶疏 小桥流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引山泉注入其内。大千先生的母亲曾嘱咐他,不要抬头望月,大千先生便常借这水池中的月影来观月赏月,故取名影娥池。娥,乃姣好的嫦娥。
影娥池艺术家的故居园林,也像其作品一样的吸引人,人们不仅看出他的趣味、审美、修养和性情,还体悟他的自然观,生命观与精神至上。
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 居所环境,是张大千先生的美学实践,一切的财富都化为了美。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就删
博物馆张大千故宫东方园林艺术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