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得正,必得要根据正思维、善思维,善思维非常地重要,真要行,还要有拣择正法的能力,“善”就是选择,选择古代叫拣择,拣是拣起来的拣,择是选择以后决定的意思。没有办法选择,就没办法了,为什么我们会没办法呢?因为有一种个性叫物性,一种物性,物都要依赖。
我们依怙善知识,竖心旁一个古,“怙”就是父亲的意思,依靠父亲。依怙善知识不是依赖善知识,要是依赖善知识,对善知识会产生一种情执,叫上师情结。对善知识有这种情结的,基本上是堕落,因为不像对父亲的那种情况,所以对上师的情结,多少带有很复杂的一种情愫在里面,包括世间情爱,但是你讲不清楚。
因为是上师,所以你在争宠的时候那会很难看,而且会造大业,因为会破佛破法破僧,全破,而且会破同行善知识的菩提道。所以上师情结绝对是不好的,一定要看清楚。
我们自己要去检点,当有上师情结情执的时候,一定是小时候,父母亲的爱不够,现在想要满足,从生命的立场上来看,无可厚非,可是到佛门中来,这一点就很麻烦。
所以我们要看清楚,小时候父母的爱有缺没有错,现在有这种倾向,作为行法上很重要的修行需要,但是这壁垒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弄清楚很重要的,修养很重要,能够坚持这个部分,这个修养掌握好,很快,一破就可以进到净识了。
在工程面来讲,因为你福德因缘都够了,善根要培养起来,在行法中那种依赖性会有,可是你要坚持依怙,依赖是难免的,因为原来没有父母的爱,现在要找一个依赖的父母,这个是有需要,所以我们为什么叫师父,是为人师又为人父,要当父亲,也要当老师。
在这边这个东西要拿捏的好,有因缘,不要自己想,自己想绝对有因缘,那叫情执,在这个地方,自己这样想是不对的,所以不能这样想。这一点一定要破除,不然上不了菩提道。因为在这个地方,那个情爱就把你障断了,而生生世世,都会老是这个地方,出生的时候,父母不爱你,不是父母不爱你,他有各种因缘没办法爱你。
那个爱是说要抱着,从小的时候要背着,他的心跳跟母亲的心跳、父亲的心跳会一致,他可以感受。要抱着,这个不是肌肤之亲,但是那个肌肤的相接触,是爱的一种表现。
因为孩子原来是在母体里头,在母体里面是暗的,现在生出来在外面,那一个接触点不能消失,还要继续接触,到哪一天他长大不要抱,离开你,就长大了,那正常的。可是现在父母亲忙着赚钱,孩子根本,尤其有钱的人,虽然不必忙着赚钱,然后又被人家骗了,骗什么?把孩子当宠物养在篮子里,他不抱,用提的,这本来是福报,结果变业力。这孩子永远缺乏那一份温暖,离开母体以后他还需要,在那个子宫里头的那一种温暖他突然间消失了,他就变成要由外面来依靠,必须给他依靠。
然后一直长大到他大概五六岁的时候,他就不会要你抱了,那有牵着就不错了。到哪一天也不要你牵着,自己要走了。小孩子常常被人牵走了,他抓一个就好了。
六七岁以前,跟父母亲相处的这种爱没有,他长大以后就很麻烦,第一个没有信心,因为他没有安全感,然后第二个他又需要依靠,然后要依靠,又没信心,那到佛门中最好,上师啊、牧师啊。为什么常常出问题,就是上师情结,任何宗 教都有。
所以不要迷信,不要盲目,不要偶像崇拜,在这个的地方我们给予一个标准:不伤害众生、不欺骗众生,不给众生迷信。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假如这个不能掌握好的时候,众生很容易迷。因为你是上面的领导者,很突出,他正需要一个偶像,正需要一个明星,这个叫上师情结,叫追星族,心里都不健康不健全。
因此进佛门来,一定弄清楚为何而来,一定是在追求我是谁,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目的与奋斗的方向,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存在,都在这一方面,对的,但是要知道,有很多是从小时候就产生了,因为没有父母的爱,他也会有这种观点:我来这里干嘛,人家不爱我,我要找一个爱,那就完了。
找爱没有错,从社会,物性来讲这个没有错,可是在生命的真谛这个目标上来讲,这个爱会迷了,但是你必须先满足这个爱,满足了以后,才有可能走上菩提道。
这爱的对象不要到这里面来找,尤其不要找上师,找同修还可以,大家都还在摸索,可以一个良好因缘。找上师,搞错方向了。这个要处理是很复杂的,都是不可说的,不是不可说,恐怕大家都不会说。处理这种事情,既犯社会大忌又犯教条,在真理上没错,可是在道德律法律上面都是问题,密密麻麻的。
这是我们提供给各位,在基本上,在人生旅途中有一些必须先行处理的部分!(海云导师讲十行,圆明提纲撮要Ⅲ1-11)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