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中国寺院的起源与别称——智海

发布时间:2023-11-20 05:22:38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寺院是指供奉神佛的庙宇,有时也指其它宗教的修道院。但一般是指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供奉佛和菩萨的道场,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祗园精舍”,这些具有佛教特色的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的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因此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

佛教大约在东汉永平十年传人中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相传,当年著名的佛教学者迦叶摩腾、竺法兰是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来到中国,然后来到河南古都洛阳,明帝即敕建白马寺供译经之用,所以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人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中国最早的译经场所。

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弘扬佛法、安僧护教的场所,实际上寺院原是“寺”和“院”的合称。由于寺和院都是佛教僧倡用功办道的场所,所以这样把两者合起来就被称为寺院。

“寺”这个字,原来是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署,如鸿胪寺、少林寺等。

“院”这个字,原来也是专指官舍。佛教传入汉地以后,每个朝代都有人翻译佛经,有官方支持的,也有私人发心舍宅为寺的。到了唐高宗的时候,专门下令建造大慈恩寺作为官方的译经场所。

佛教寺院的建筑经过朝代的变换,或者地方文化、建筑风格的不同,所以寺院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佛教寺院名称的其它称谓通常有:庵、堂、僧伽蓝、精舍、兰若、宝刹、丛林、道场、律寺、讲寺、讲堂、莲社等,且各有自己的意思。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寺院别称的意思,现就这些常见的寺院别称略解如下:

庵:又叫作“巷”,这一名称原是专指出家者或隐遁者所居住的草庵,后来就特指比丘尼所住的地方。

堂:本意是殿堂、殿宇的意思,有依照所供奉佛菩萨名号而命名的,如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等;也有根据其用途命名的,如斋堂、禅堂、念佛堂、讲堂、客堂等。殿堂的建筑形状,除了特殊的情况外,大部分都是正方形或是长方形。

僧伽蓝:略称为伽蓝,也叫作僧伽蓝摩,一般都是国王或大富长者施舍,以供各处僧侣居住的地方。僧伽蓝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僧伽,义为众;蓝摩,义为园,合为是“众园”的意思,也就是指僧众们共住的园林。

精舍:意为修行精进者的居舍,并非精致的小房子的意思。

兰若:兰若也即阿兰若,义为空闲处,就是在村外空隙的地方,或独自一人,或二、三人共造小房以为居住,清静修道之所。或不造房屋,只止息在大树之下,也可以叫作阿兰若处。

宝刹:刹意为土田、国土,佛教用宝刹代指寺院是庄严的地方。

丛林:僧伽蓝摩本意就是丛林。

《大智度论》卷三说: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是指众多僧人合和居住在一起修行,就如同树木一样聚集在一处,所以用林来做比喻,因此把寺院称为丛林。

道场:道场的意思是指出家人安心修道的场所。隋帝时曾经下诏,诏令天下所有的寺院都改称为道场,并将宫中做佛事的场所,称为内道场,所以佛教寺院又称为道场。

律寺:又称为“律院”,这是专指那些以持律著名的寺院。

讲寺:讲寺就是讲解佛教经论的地方,用来弘扬佛法,度化众生,如多宝讲寺。

讲堂:与讲寺的意义相同,都是为高僧大德所提供的讲堂,只是堂很小,寺相对大些而已,如上海的圆明讲堂。

莲社:是专指修行净土法门的道场。东晋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创立念佛社,而念佛的目的是得乘九品莲花往生净土,所以又将念佛社称为莲社。

无论寺院被称为什么,但是讲都是一个道理,就好比同人异名一样,不同的名字,相同的意思。寺院的别称很多,但其共同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三宝净地,都是供出家僧人安心修行、用功办道、弘扬佛法的场所。

如今的寺院不仅是学佛修行的道场,还具有弘法利生的作用,而且还具备庄严国土、美化环境,接引信徒实践佛陀教诲,维护生态平衡,抚慰人心、稳定社会,保护文物遗产等多方面的功能。更多地了解寺院的起源、发展与别称,有利于我们在学佛的道路上不走斜、不走偏,坚持正知正见为佛教事业做出佛弟子们应有的贡献,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作者:智海

心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