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举派是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噶举派其实也被俗称为白教的,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那么今天我们来介绍的就是噶举派的历史发展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经米拉日巴瑜伽师的继承,最后至达波拉杰大师时,才正式建立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大宗派。从教法传承上看,噶举派尽管派系庞杂、繁多,但其所宣扬的教义、教规大体上一致,没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均源于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和教法传承。从总体上讲,噶举派的教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直接从玛尔巴并经米拉日巴传承下来的达波噶举;二是由琼波南觉开创的香巴噶举。后来香巴噶举衰微了(直到近10年间由拉则江贡上师在汉地重新宏扬-----见《我的灵魂依怙》),而达波噶举则兴旺发达,最后又分支发展为四大支八小支等众多支系派别。
特别是许多藏文史籍中记载,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及其大门徒即后来被认定为第一世班禅的克珠杰等著名高僧都曾向香巴噶举僧人求教一些杂密。由此可见,香巴噶举曾在藏传佛教史上掌握了很深入的杂密,并且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后来因为杂密符咒修法时必需的矿产和药材逐渐断绝,致使以杂密出名的香巴噶举约于15至16世纪左右在藏族地区逐渐销声匿迹,从而结束了这一支派的短暂历史。
派中观见,重视“大印”传承,不重文字,重在论理,即通达“大印”的智慧。奉一能使自己证得“大印”智慧的师长为根本上师。大印原系对受过灌顶者进行传授的密法,到塔布拉杰时,兼包显宗内容,于是,大印有显有密,噶举派各支系中各有偏重。据达垅·阿旺南杰所着《教史》所记:“噶举派的特殊教法,如玛尔巴的续释,米拉日巴的艰苦和教授,塔布拉杰的体性抉择,都松钦巴的风心无别,向蔡巴的究竟胜道,拔戎巴的塞婆和塞朗(大印修法的二种名称),帕木竹巴的密咒,达垅塘巴的39种传记,止贡巴的三律仪一要,主巴·藏巴甲热的缘起和平等味,桂译师的信敬和厌世心等,各有殊胜之点。虽然每一派系都具备一切教授,但各派系也各有着重发扬的别法,然就其整体而言,俱是噶举派之教义。”
历史沿革
噶举派是公元十一二世纪佛教后弘时期发展起来的,属于新译密咒派。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穹布朗觉巴(990-1140),一是玛巴罗咱瓦(玛尔巴译师)(1012-1197)。他们两人曾多次到过尼泊尔和印度等地,依止了很多名师,学习了不少密法,主要是得到《四大语旨教授》。《语旨》是佛语的意旨,由祖师口语相承,血脉不断,遂称为语传,藏名叫噶举。后来香巴在后藏发展成为一个传承系统,称为香巴噶举,玛尔巴在前藏发展也形成一个传承系统,称为达布噶举。虽然门户不同,但由于他们两人的大法均出自一源,又都亲领语旨传授,所以都称噶举巴。
香巴噶举亦系语旨传承,故其续经与玛尔巴噶举均相同。其教授类则有《幻身大灌顶》、《空行五教》、《大手印盒》等等灌顶教敕。关于因的理论,噶举派的特点是从实际出发,承认众生有佛性,但不是佛,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证成佛,须要从粗身心逐步转变到最微细的身心。根据身心的粗细,修证方法亦有等级大小之别。关于道,总分为前行与正行。正行中又分解脱道与方便道。解脱道本派有名的教授是《大手印》,讲明心见性的法门和宁玛派一样,是顿悟一心的无功用法门,要上根利器才能接受,一般化机还是从有功用的法门修生、圆二次第的方便道入手。关于果,证果就是得到六法成就,即可出现深道,达究竟之十果相、八功德、八成就、四事业等之共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四身五智等之殊胜道悉地,尤其能现证空乐空、双运不变、离障如幻之虹体身,得现空自现各各了别之妙智和法身大界之妙智,成就具五决定之报身,并能无碍履行大空等等,皆为已得六法究竟之果也。
上面就是关于噶举派的历史发展了。我们若是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佛菩萨的,而且我们可以在一些古籍中找一找关于佛菩萨的记载,而且我们还可以和诸位师兄一起互相交流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