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表示人生是有八种苦的,其中就包含五阴炽盛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众生对五阴的执着所造成的。但为什么五阴炽盛是苦,有许多师兄并不了解。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吧!
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五阴。五阴又叫作五蕴,为什么会成为“阴”呢?而为什么又会称为“蕴”呢?因为阴是遮盖的意思,但遮盖了什么东西呢?是真如实性被遮盖住了。被什么东西遮盖住了?被无明所遮盖住。被无明所遮盖住,被五阴(色、受、想、行、识)所产生的无明遮盖住,所以就称五蕴为五阴。因为是被色、受、想、行、识这五个法所遮盖住,所以它称为五阴。为什么这个五阴又称为蕴呢?五阴又称为五蕴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因为蕴是聚集,是在积聚后有的种子(是积聚了后有的种子,所以称为取蕴)〔编案:五蕴是由诸法聚集而成的假合之法故称为蕴,众生造取后有诸行而形成业种的积集,故又称为取蕴;三乘圣者都只有五蕴而没有五取蕴〕,因为积聚了出生后有的种子,所以五阴称为五取蕴。其实五蕴就是众生的身心,五蕴总括起来——色、受、想、行、识,其实就是函盖了身心两个法,也就是名色,所以五蕴它就是众生的身心。
为什么这个五阴它会产生对众生逼迫的苦呢?为何五阴炽盛它是苦呢?这五阴(别别阴、各各阴)对众生如何产生逼迫的苦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作说明。
第一个,色阴炽盛的话,会造成四大不调。这个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病苦,说病苦是因为四大不调而来的,所以色阴炽盛产生了四大不调,四大不调就会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的话,是领纳分别的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会使诸苦变本加厉;众生会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受阴,这样子的领纳分别去贪著、去执著,而产生变本加厉的这样子的一个结果,这个就是受阴炽盛。那什么是想阴炽盛呢?想阴炽盛是因为想像追求而有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等苦;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色阴的四大不调,对于受阴的领纳分别完以后,因为在这个当中去作思惟、想像、分别、追求,所以进而会产生怨憎会苦,会产生爱别离苦,乃至于产生所求不得等诸苦。行阴炽盛为什么也会是苦呢?行阴炽盛的苦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因为我们的想像追求!因为想像追求以后,就有了怨憎会、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诸苦这样子的一个领纳想像;追求分别完以后,又起而造作了身口意行诸业。因为想像追求,所以造作了这样子流转的诸业(身口意行的诸业),所以再度地种下了未来的苦果之因,这个就是行阴之苦。那识阴,为什么识阴炽盛是苦呢?因为有识阴的缘故,因众生对于识阴的执著,所以流转生死永无尽期。
这样子的五取蕴,其实它是刹那刹那迁流变坏的,为生时、病时等众苦之所聚集;也就是说,五阴其实就是生老病死苦因,乃至于引生后面所说的,想像这个爱别离、怨憎会,乃至于求不得等诸苦,所以总摄一切诸法,总摄一切苦法。因为所有的一切苦法,所有的一切苦性,都是因为五阴炽盛所产生的,所以我们称五阴炽盛是苦。也就是说,因为前面的七种苦全部都是总摄于五阴中之苦,所以真正要解决这些苦,就必须要从观五阴的苦、空、无常、无我,才有办法解决这样子的一个苦。也因为这样子的道理,所以我们说,五阴聚集了这些苦,所以说五阴炽盛是苦。
我们从这边可以了解到,生老病死是属于身苦,也就是说这八苦里面,我们把它汇归起来,生老病死苦它是属于身苦;而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它是属于心苦;而五阴炽盛则是总括身心二苦。前面的七苦,是过去业所感之果,而后面的这一个苦,是总括身心诸苦而说的,因为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原因。这因跟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痛苦没有了期,有智慧的人,应该要依声闻解脱道来修行;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这些苦,应该要依这样子的修行方法来修行,才会有解脱之日;或是说必须要依大乘佛菩提道来修行,依大乘佛菩提道来求证般若实相,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能够解脱八苦的系缚,更能够永发受生愿、大菩提愿,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所以,如果有智慧的话,想要离开这七苦乃至于这八苦的烦恼(要离开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这样的烦恼),唯有依着两种方法,一个就是解脱道的修行,另一个就是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才有办法解决这样子的困难。
所以,《中阿含经》里面,在《中阿含经》卷7《分别圣谛经》中,舍梨子尊者如是说:
【诸贤!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圣谛。】(《大正藏》册26,页468,中23-27。)
意思是说,过去的五盛阴是苦圣谛,未来、现在的五盛阴也是苦圣谛,这是真实的道理,绝不虚妄。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