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即是本来成佛。
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截了当,方便究竟,奇特殊胜,不可思议。这是《观无量寿佛经》讲净宗的原理。净宗修学的理论、基础,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什么是‘佛’?‘心’是佛。所以禅家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心’跟‘性’是同一个意思。‘性’是本性,是从体上讲的;‘心’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当然就有作用。体不变,体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现在迷失了本体,迷失了自性;虽然迷,它还是起作用。这能起作用的,我们还称它作‘心’。虽然是‘心’,心上面要加个‘妄’字。‘妄心’就是迷失本性所起作用的名称。 ‘妄心’也称为无明。‘明’是明了;‘无明’是不明了。对于自己,对于环境,对于宇宙人生都不明了。本来是明了的,现在不明了了。
所以佛教我们修行要修明心,使不明的心恢复光明。‘心’只要不迷,便恢复光明,心本是净。把本性比喻作水,把不明的心比喻作波浪。水若是起波浪,波浪虽然还是水,但它观照的作用失掉了,就不明了了。现在要怎样修?要把这水静下来,让它恢复到平静。水在平静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外面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为什么会失掉了本性?因为心动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波浪,波动使一真法界变化为十法界依正现象。
佛讲‘十法界’。除佛法界外的九法界,其差别就在妄心振动的幅度大小不一样。九法界里地位愈高的,振动的幅度愈小。像菩萨,菩萨心还是动的,但是动的幅度很小,微微的浪花,还算是平静的。愈往下层,心的妄动愈来愈严重。三恶道众生的妄心是大风大浪,所以迷惑颠倒,完全迷失自性的真相。
由此可知,佛法修学的枢纽在‘定’。八万四千法门,也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道、门径。方法、门径尽管不同,修学的目的却相同,都是修‘定’。念佛人就是修‘一心不乱’;不是修别的,绝对不是修得见神、见鬼、见菩萨、见阿弥陀佛、见莲花。若是修到见什么,就是你的心在妄动,这不是好现象,是错误的。我们修的是一心不乱,修的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就是净土,这是关键之所在。极乐世界弥陀净土,就是清净心性显现出来的。
佛是‘觉’的意思。通达一切法,称为‘佛’。《华严经》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变现,那有不知道的道理。自己造的业果通达明了,即是明心。明心就是见性,因为心就是性。现在我们的心不明了,所以性颠倒了。其实佛法里的这一句,跟儒家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相同的。
‘德’就是本性,就是真理,就是自性。自性本来是光明的,现在再加上一个‘明’,这个‘明’是动词。‘明德’之上何必要再加一个明?可见现在不明了,不明就要使它恢复光明,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孔夫子与释迦牟尼佛的见解相同。佛经说得详细,而儒家的经典文字少,说得简单扼要。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