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课我们学习讨论了“人生五大问题”,这一课从六个方面探讨信仰和人生的关系。以人性论和因果观为基础的佛教道德观,可以使我们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增上。正确的精神追求,应是开发生命本具的智慧,向内而非向外求,佛法能指引我们去追求真理,走向觉醒。佛法的轮回观、心性论和空性的智慧,让我们能运用缘起的智慧,接纳现实中的一切变化,具备超然的心态。“无我”才能成就慈悲大爱,才是无限的,我们要像菩萨一样去实践无我利他、自觉觉他。死亡并不是结束,今生只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段;生命的真正归宿在于证悟涅槃、往生极乐或像菩萨一样乘愿再来。只有接受智慧和觉醒的教育,我们才能找回自我、造就健全人格。
最近的一件事情,也让我反省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行为,才是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益的。
单位因为办公地址的问题,在工商局出了一些麻烦,我跑了十多次,终于将事情解决了。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谁料到,银行突然打电话给我,说需要工商提供什么文件,不然账户要关闭。我心中的火,一下子就冒了上来。平时,我以为自己对人和事,还是比较接纳和宽容的,这次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能够完全观照好自己的心。后来虽然没有出恶口,但是语气肯定是不客气的。
事后,我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在处理工商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有怨气,不过因为没有办法,才跑了十多次;而银行是服务企业,难到也可以向客户下命令吗?提出根本做不到的要求,还蛮横说要关闭账户?
思惟后,我认识到,是我自己内心的傲慢、欺软怕硬在作怪。结合本期法义,我想,我发脾气、出恶口,这样的行为是否道德?是否对自己和他人有利?从人性论和因果观来说,这对我自己的人格成长不利,只会让自己的生命品质下降,因为这是烦恼、嗔恨、傲慢的心,这样的心成就的一定是低下的生命品质。所以,我不能选择这种嗔恨、傲慢的心理和行为。同时,如果这样做,还会引发银行工作人员的情绪,也伤害了她,不仅结下了恶缘,而且她也会生起嗔恨心和痛苦。
所以,如果不能控制情绪,让不良情绪任意发展,对个人、他人、社会都没有利益。我不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建立在人性论和因果观基础上的佛教道德观,的确能够让人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的确很有说服力。这件事,也可以运用缘起的智慧来处理和看待。这位银行员工之所以会这么说,并不是她对我有什么看法,而是银行有这样的规定,这不过是她每天工作的一部分而已。我对她有情绪,对银行有情绪,完全是受自己情绪的牵引,一叶障目,根本看不到事情发生的起因。当我冷静地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要求,可以怎样解决,就不会生起负面情绪,也能够依据当下的因缘尽可能处理好。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的假相,如果具备空性智慧、缘起的智慧,就不会粘著,就能保有超然的心态,事情可以处理得更好。这种境界,也是我向往的。
佛法真是大智慧,可以当下就能让人自在解脱,让自己和所有众生看似短暂的生命都具有无限的价值,也给一切众生带来无限的利益。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