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人来说,面对一件难题的时候,往往会让人不知所措,难以面对,容易让人在身心方面产生包袱,甚至压的自己喘不过起来。这个时候,处理的办法要么急功近利,赶快远离;要么选择逃避,封闭自己。这些处理的办法容易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往往使人生活在阴影中,悲喜多变!
人的特性就是悲喜不定,根据不同的原因,不是喜多就是悲多,不能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中保持身心方面的平和,这种情况可以用一句“悲欣交集”来概括了!其实,不管面临怎样的问题,都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因为出现了就得面对。凡事都有原因,要从根本上去解决,不然自己永远无法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在佛经中针对圣人和凡夫做事的心态时说道:“菩萨(圣人)畏因,众生畏果”。也就是说圣人注重的是事物的“因”(前因),凡夫注重的是事物的“果”(后果),圣人了知“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原理,所以一切从因地上来解决;而凡夫不然,不明因果真理,毫无顾虑,面对结果时却怨天尤人!两种不同的原因,造就两种不同的结果,究其原因,不在别人。
种瓜得瓜,种豆得斗,因果报应,毫厘不差!我们每做的一件事,在佛法都可通称为“造业”,也可以理解为“作业”,这个“业”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差别在于所作的人事上;不过这种业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惯性,这种惯性能够牵动人们不知不觉地顺着这种习惯一直往下走,在习惯中作恶作善,这种潜在的力量就是“业力”;在不断的“造业”中,“业力”越积越强,如果是善因,则会成为超越生死轮回的“资粮”,假如是恶因,就会成为解脱生死的“障碍”-业障。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在生活中不管遇到难题(障缘)还是好事(顺缘),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不能一遇到顺缘眉开眼笑,忘乎所以,要知乐极还能生悲;遇到障缘则垂头丧气,不知所措,要知悲过则能生疾!当我们在面对顺缘(好事)的时候,要是平静心态,正确面对,还能再继善缘,相续成就;要是在面对障缘(难题)的时候,更要平静心态,直面相对,就会改过自新,止恶修善。
从佛法来看,善恶在于一念,起心动念中决定了善恶难易,凡事只要我们“看住心,把住身”,当做则做,不当做则止,一切就会了了分明,则会三业一如,止恶修善;如果不慎造了恶因,面对恶果时,不要逃避,要冷静的审视这个问题,转变角度,换一种心态来面对。从这个难题想到原因,从这个难题想到现在,从这个难题改变未来,在释怀中甩掉包袱,变障缘为资粮。
在顺境中把握当下是一种功夫,在逆境中活在当下更是一种境界,虽然很难,一切皆有可能。
佛法中告诉了很多这样的方法,学修佛法,不但启迪智慧,还能明了途径,在佛法的指引下自在快乐!生活中,人身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如果能够正确面对,守住六根,可以“境随心转”,自在快乐;如果放纵喜好,随意六根,就会“心随境转”,妄想颠倒!
固执己见,容易进入死角,产生心理压力,留下心理阴影,增添身心包袱。转变一个念头,容易使人柳暗花明,转变一个角度,则给思维留一点空间,转变一下思维,就可使人绝处逢生,转变一下心态,就可使人以心转境。起因决定善恶,难易在于心念,我们的命运决定掌握在自己手中!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