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须菩提”是谁,透过这三则故事,还原“解空”第一的大阿罗汉!

发布时间:2023-09-14 05:25:50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须菩提”是谁,透过这三则故事,还原“解空”第一的大阿罗汉!

三藏十二部经当中,除了佛陀的应机说法,经文之中,释迦牟尼佛的高足,像摩诃迦叶、阿难等杰出弟子也频频出现。后世将其演绎成五百罗汉,十八罗汉等不同版本,但是佛门中公认的有十大弟子,他们各有所长,其中“须菩提”尊者,被称为“解空”第一!

许多善信了解须菩提尊者,是通过《金刚经》中师徒二人的对话,整部《金刚经》也是因为须菩提尊者“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疑惑而展开。其实,关于须菩提尊者,我们还有很多疑问,究竟他有何等功德,能够祈请佛陀说法,并且受到佛陀的多次赞叹?本文中,我们就透过三则典故,还愿一位“解空”第一的大阿罗汉。

其一、解空第一。

须菩提尊者生在舍卫城的婆罗门家庭,他的父亲名为须摩那长者,他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给孤独长者。《净名疏》中记载,须菩提出生之时,家室皆空,故名“空生”;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修道,入无诤三昧,常行善业,故而又名“善业”。他修行中好入空定,因而般若教理以须菩提尊者为始祖,他也因解空第一而驰名佛门。

关于解空,有一则有趣的典故。《地藏经》中记载,佛陀成道后,常往仞利天为摩耶夫人说佛法。某次,佛陀说法一去仨月,终于要回来的时候,大小弟子都争先恐后的去迎接。唯独须菩提尊者不为所动,在灵山的石窟中缝补衣物。因为他知道“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倘若去迎接佛陀,就是将佛的法身视作四大假合之肉身,而佛的法身是空性的,无所不在的。

迎接佛陀的弟子中,有位名叫莲花色的比丘尼,她自认为是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谁料,佛陀却对众人讲,能够证见诸法空性,即见如来,所以第一个迎接佛陀的,是须菩提尊者。

其二、乞富不乞贫。

佛陀住世时,僧人食千家饭,穿百衲衣,依照佛制,僧人在乞食时应当次第行乞。但是,须菩提尊者却不是如此,他每次外出乞食,都是径直前往富人家。不管路途有多远,即便是托了空钵饿肚子,也绝不去穷人家乞食。

时间长了,僧团中就有人说闲话,认为须菩提尊者垂涎富人家的美味佳肴,是贪图美食的表现。而须菩提长老却说,自己向富人行乞,绝非为了美味珍馐,而是因为穷人本来就生活困顿,假如再上门乞食,内心会十分愧疚。但是富人舍食,不足自己身家的九牛一毛。

尽管如此,佛陀还是呵斥了“乞富不乞贫”的须菩提和“乞贫不乞富”的摩诃迦叶尊者。因为真正的行乞应当不住于相,不择贫富,不分净秽。给穷人以种福田的机会,也给富人以为富向仁的机会!

其三、入无诤三昧。

常言道“人生在世心放宽”,须菩提尊者的豁达胸襟也为后人津津乐道。经文中记载,有比丘对须菩提尊者冷嘲热讽,认为他只会整日枯坐,没什么了不起。但须菩提尊者却不以为意,他对人讲:“学佛修道之人要经得起讥讽,因为它是增上缘,可以借机消业障,坚固自己求佛的信心。”

再者,从“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观点来看,辩论与争讼,仍然是有胜负心。须菩提尊者因为通达空性,故而能行忍辱等六波罗蜜,对任何人都无诤无恼。佛陀称赞他已得无诤三昧,为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须菩提却说如果认为自己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则仍然有法我两执。

由这三则典故,我们仿佛见到了一位活灵活现的大阿罗汉。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经文中的大阿罗汉们,皆是我们一心向善,求佛办道的榜样。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