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第七期止语禅修贤崇法师开示

发布时间:2023-03-14 16:14:52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第七期止语禅修贤崇法师开示

  大家晚上好,最近外面流行“猪流感”,这两天你们在寺院面吃素,回去也坚持吃素,那样就不会染上猪流感了。我最近一直在看《战地密码》,第八本还没有写出来,我到网络上去搜罗了好几次,所以,心一直挂记。为什么要讲这句话呢?就是《战地密码》里面讲到了密修的高级老师,他修到一定境界以后,可是好几天不吃饭,而且身体里面展现出来的能力跟平常人一样,甚至还非常的与众不同。禅修就希望我们通过一种方法让我们的内心比平常的时候更安宁,通过我们的呼吸改变身体的循环机能和免疫状态。让我们以不一样的生理去面对生活。我们修禅就是面对自己原有的那种身体结构,进行一种新的转换,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佛菩萨没办法给给大家,老师也没办法给大家,靠什么得到呢?靠自己。你们如果内心里面很渴望它就是你的,如果不渴望永远你都得不到。虽然在世界上很多的人都在修禅修,包括很多无宗教信仰者也在修禅修。他们靠的就是自己想要,自己想要了你就能得到。你的心中没有这种期待和需求,你就得不到。

  晚上一个多小时时间里给大家分享的菩提达摩讲的“二入”和“四行”。

  二入,就是理入、行入;

  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

  这是禅宗第十祖的菩提达摩在他的《入世行论》上所讲的一个修禅修的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几句话来概括,他把禅修的一些最中心的思想用这几个字来概括。那什么叫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要想对禅修有个入门的了解,其实简单的就是两点:第一点你对佛学禅修的思想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就是说为什么要禅修?禅修对我有什么好处,我要从禅修里面得到什么?或者说通过禅修对自己的身体、心灵、思维方式产生什么样的一种改变?当然了,你们从来没有这样坐过,一下子让大家坐在这里就会坐立不安,坐在蒲团上就如坐针毡,很多人都逃掉了,这真的是很难为你们,一天都坚持下来了,说明能坚持的人都是非常有佛缘的。

  一般的人给他一个这么宁静的场所,让他把眼睛闭起来面对自己的时候,他就很难受,他的脑子里面总想“只有从外在找一些东西能让自己得到快乐,而不想从内在去挖掘”。禅修里面首先要理入,就是从理论上,从理法上,从事物的本质上去认识它。大家都知道佛教两千多年以来一直用禅修来开发你的第一智慧,这种第一智慧靠什么得来的?不是无缘无故叫你坐在那里就能开智慧。你首先要对事物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对宇宙间万事万物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然后从这里面去悟出生死,悟出人生,悟出事物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只要你从这里面悟出人生以后,你就发现宇宙的任何东西摆在你面前都能明明白白。但是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每天所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都让自己困惑不已,我们每天总在黑暗当中摸索,总是在迷茫的人生里面找不到方向,有些人在现实人生当中不知道我是谁。这些我们很少去思考,人家这样说对,我就这样去做。人家说“我要有好车,我要有洋房,我要有什么什么,这才是成功的人生”。然后自己就不停的往这方面去追求,等到哪一天自己拥有了这些原来所期待的东西的时候,发现这些东西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而且给自己带来很多很多负面的东西。所以总是在这样迷茫的人生里面解脱不出来。

  到底我要什么?到底我是谁?到底我怎么做才能体现我人生的存在价值?所以佛教的思想就要求我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能正确的面对这个世间。当我们明白这种状态以后,我们发现所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它实际上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当我们没有掌握这种道理以前,我们碰到任何东西都无法明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道”,或者去西方哲学上讲就是“形而上学”。从“道”上面来讲我们人跟物是一样的,我们的房子跟山河大地是一样的,我们的鲜花、水、石头、木头任何东西都是一样的。当我们如何找到那个“一样”呢?不知道如何切入,怎么也不能明白。就像我今天跟他们讲的上帝、天主,中国所讲玉皇大帝,甚至印度讲的梵天,实际这都是一个东西,当我们不了解它的时候上帝怎么能跟皇天一样?天主怎么跟我们的玉皇大帝一样?所以佛教对这个思想的理解它就跟其他宗教就不一样。我们并不是说怎么样来抬高佛教,而是说如何能正确的了解事物的规则。佛教里面讲这些都是因缘和合。

  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相同的缘分聚集而成,它就存在,这个因缘离散这个事物就消失。宇宙也一样,人也一样,山河大地也一样。我们所住的房子和椅子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佛学所讲的源起思想。就像要想让种子发芽,我们一定要具备阳光、土、水、空气,这四个条件就是种子发芽的最基本的东西。当我们离开这些东西,就找不到如何让种子发芽。明白了这个理以后,就能感觉到房子的存在,事物的成长以及这个地球如何存在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佛教里面讲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因为,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东西。我们有没有感觉到,到我们很痛苦的时候,我们的时间是算秒,一秒跳过去是那么的艰难。当我们快乐的时候一天时间这么快就过去了,你们到了三十岁以后到四十岁的中间,那一年一年就好像跟一天一天的过一样,一下子一年就过去了。所以我从30岁到现在好像没有感觉,怎么这么多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我们世间有一句俗话叫做“天上的人过一天等于我们世间过一百年”,因为他们快乐,因为他们觉得时间对他来讲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以前的那些祖师大德们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们这个地球在银河系上是一粒灰尘。当我们把每一件物质分到最小的单位,原子、中子,一直分到最小的单位,你把这个最小的一粒灰尘放大成地球那么大的时候,它里面的所有的生物也许跟我们这个地球是一样的。当我们这个地球把它缩小缩小,缩小到灰尘那么大的时候,没感觉了。大家有没有到过沙漠,我是没去过,但很多人跟我讲,走到沙漠的时候,你就了解到人是那么的渺小。我到过大海,在旁边望着一望无际的那个大海,真的人就像沧海一粟,所以佛学里面讲“须弥可以纳入介质,介质里面可以存在三千大千世界”,这是《华严经》的思想。介质就是很小的物质单位,里面存在着无量世界。一个介质里面可以存在着无量的世界,无量个世界可以在一介质里面存在,这就是“大”跟“小”,这就是我们人对宇宙的认识。所以在佛学的思想里面,没有时间,没有地域,就是这个地方的处所和分别。

  所以我们人稍微有一点成就,那种恭高我慢的心就不断的膨胀,认为自己是天下唯一的,认为我很了不起。当我们的思想境界跨过这种固定思维的时候。所以佛教里面的理,就让我们能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我经常在企业界跟那些企业家讲,你要把事情做好,首先要了解事物的规则,你不了解它你永远走不到头。别人做一样事情做得很好,为什么我做就老是碰壁。别人做那么容易,我总是做不好。就像我们培训行业一样,有很多人在排队上课,有一些公司就连学员都招不满。我在杭州上过好几次生命动力的课程,他们老是招不满人,就七八个人,十几个人。最近上行管的时候,好多人都排队着上,这里面说明了什么?人家不想要的东西,肯定就不会去上课。如果别人想要那个东西的时候就会追着你,那你很容易就做成了。所以我们经常讲,你如果追求钱,钱跑得比你还快,当钱追着你的时候你想不赚都不行。这里面说白了实际上就是“利他”的思想,你不断的为别人着想,不断的为别人的利益考虑,你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别人所需要的东西,那别人就会不断的被你所吸引。反过来讲,你的东西人家不需要,那当然就离你远去了。这里面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进入理的境界,没有进入理,你就做什么东西都很困难。

  我们禅修的时候,把我们的心沉淀下来,然后去觉察我们的生命和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这里面去悟出一些东西。我知道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非常有智慧,但是我们往往没有掌握好事物的规律,心理想的所以然,最后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别人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往往做不好。认识了这个道理,然后我们不断的去印证、去觉察、去体验。实际上禅修没有多少理论。我经常跟人家讲怎么禅修?你每天拿20分钟时间,把手机关掉,或者设成静音,离你的电话远一定,在门上挂一个牌“我现在禅修中”。然后,这个时间内什么都不要做,把眼睛闭起来,全身放松,然后把心收回来,用心感觉当下,如果腿盘不好,你只要交叉着盘就好了。把身体坐直全身放松,把手合在一起,然后感觉呼吸就行了,没有那么多要求。每天都拿一点时间来自我反思、觉察和自我关照。关照我们的心,关照我们自己的思想、身体的感觉。当然这是一个很初步的禅修。如果你们修好的话,就像那个台湾的居士,他姓丘,跟我讲“他腿双盘盘起来一坐三个小时不动”,他能在坐禅里面感觉到时间过的飞快。当你们坐到自己时刻处在一种禅乐的状态时,你以后就可能活80岁,也可能活100岁。所以,行入就要我们不断的去印证,去实践。禅修没有太多的理论,就是让你坐着就行,每天拿一点时间坐下来。

  理入就是要正确的认识它,行路就是要去实践它。佛教的典籍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它所有的思想都是为实践服务的。你如果不去印证,不去体验,所有的思想都等于白说。所以我们禅修最主要的就是去印证它。

  四行:这个四行里面分成四种,我一个一个给大家做个解释。

  第一个,叫“报怨行”。报,就是对待,对待我们的冤亲债主。就是跟你的思想不吻合的人,敌对的人,你如何去面对?佛教里面讲的债主呢,可能是你的子女,你的父母,甚至跟你生活在一起,然后又不断地打击你的人,我们都把他都叫做债主。有一个人跟你生活在一起,天天给你打击,天天给你难受,你又离不开他,这个人就是债主。比如你的孩子,你又不能不照顾他,但他天天到晚给你找罪受。他可能喜欢赌博、又吸毒、又打架、又斗殴、到处惹事生非。然后,一惹完祸,所有的烂摊子都要你去收拾。他也是债主,知道吗?只要把你的钱一直腾光了,这个债主就会离开了。或者他就变好了,真的就是这样。如果你们身边碰到这样的事情不要去抱怨,你要知道这可能是你上一生欠他的钱,抱怨没用。

  我们不要认为很多东西都是别人造成的,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把它吸引过来的。这就是“业”的理念,事业的业,企业的业,就是那个业引过来的。不要认为这些东西好像讲的很迷信,真的不是这样。当我们起一个什么念头,相同频率的东西就会被我们所吸引。所以我们要改变的就是改变我们的心念,去转变我们的思想,去转化我们的磁场。只有这样慢慢我们身边很多东西就被你所改变。所以我们对我们的敌人,对我们的债主,对那些让我们不顺心的人,不能要用敌对、对抗的心理去面对他,要学着去接纳、去包容、去理解、去转化。如果能这样去面对你的生活,所有的不顺心的事情都可能因为你这样一种思想而得到改变。你们想想看,有哪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事事顺心的。你要记住,天上的月亮几天是圆的?你们说说看几天圆的?十四、十五、十六?一个月里面只有三天是圆的。你们想一想看,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想什么东西都很顺利是不可能,因为这个时间的任何东西都有缺陷的。你们仔细想一想看,我们很多的快乐是建立在极度的痛苦当中,把你饿上两天突然间给你一碗饭吃了,哇,这个菜的美味此时此刻是最美好的。把你放到很火热的地方突然间给你一个冰块吃,哇这个冰块是我有生以来吃到最好吃的,是不是这样的?就是建立在极痛苦的基础上。所以我上一次听到易中天讲到一句话,他说“一个人要想成功,要靠朋友,一个人要想大成功,要靠善待敌人,因为敌人才能让你成功”。所以佛家讲把这样的一种人叫做“逆增上缘”。他总是堵你门槛,总是刺激你,你有足够强大的时候,你就能在这样的挫折里面能战胜自我。所以,我们的禅修就是练习我们这样的一种坚韧心。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每一时刻都要自我挑战。不断要挑战我们的身体,要挑战我们的心灵,同时,要挑战我们的观念。

  我刚刚到桐乡的时候,那个桐乡的局长说“这个贤崇师父风一吹就倒了,到这里怎么做事情?”后来我通过这么多年就印证了一个我的韧性特别好,风吹倒了我又爬起来实际上这就是禅修的力量,练习我们的韧性。所以“抱怨行”,就是让我们在世间当中生活,碰到逆境的时候如何去面对它。你如果有强大磁场和能力的人,逆境越大越能锻炼你的坚韧心。所以我们不要抱怨,面对它、接受它、挑战它。我今天晚上跟鲁居士在那里沟通的时候,我就跟他讲“你在厨房里面工作,碰到每一个人让你不顺心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你成长的机会。你不敢面对它你就是懦夫,你在这里就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为你在这里不能面对,你换一个工作岗位同样也是一样的,离开这个道场在另外一个道场你还是一样。当我们敢于面对自己,敢于挑战逆境的时候,我们在哪里都是乐土,在哪里都是极乐世界,在哪里我们都能找到成功的土壤。否认的话,你到处在找永远找不到你想要的地方。在修行者眼中,没有不顺心的东西。所以我们禅修就要学会去面对自己负面的情绪。对任何东西,我如何都能接受,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顺增上缘”。顺增上缘,逆增上缘这两个都是一种增上缘。

  第二个叫做“称法行”。就是让我们了解法的规则,法在这个意思里面叫做“轨升物解,任持自性”。就是说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来运作。就好像说菊花,秋天开;梅花冬天开。事物到了春天它会发芽,到了秋天它会收获,到了冬天它会落叶。每一个事物它都有它的规律来运作它。任持自性这就是事物的规则。我们了解了这种规则以后,我们就知道,人生下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死掉。你们有没有想过,会不会死掉?当我死掉的时候我要怎么办?

  我经常想这么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什么时候可以让我退休。

  第二件事情,对死我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你每天都想到你会死掉的时候,你们会以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活着?今天就是最后的一天,有没有真正的把它当做最后一天?“没有”。真的是这样。当我们连死都敢于面对的时候,我们现在还有什么东西会让我们放不下的。所以我觉得任何烦恼,任何傲慢和自我膨胀的心理,在死面前它都变成苍白无力。我在洗澡的时候就看自己的这个肉,死掉的时候变成什么样的?现在觉得它很好,但是你想想看它死掉了,最后变成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人从来不敢去面对它,不愿意去正确的认识它,认为自己生命还很长。佛法里面叫做直下承担,面对生死。当我们敢面对生死的时候,这个生活当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困扰我们。我们的不快乐,我们的跟别人的怨恨都解决了,我们的虚荣心、傲慢心、膨胀心都不产生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称法行,就是让我们能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运转规则。我们的房子建起来的同时,说明它从那一天开始慢慢的毁坏,变异的毁坏过程;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注定着每天往死亡的方向迈进。所以,我经常跟人家讲,哪一天给你这个职务的时候就有一天让你下来。今天我们的公司开业,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让你倒闭。你开业的时候你就想到最终的结果是倒闭。你心理就很平衡地去面对它,能冷静地把它做好,我就希望它能存活得更久一点。

  我前一段时间看过一本书叫做《遥远的救世主》。有个电视剧叫《天道》,那个男主人公跟女主人公,从一碰到一起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想着哪一天他们两个会分手。这种现象大家都不愿意认可,都想天长地久,都想白头偕老,都想海枯石烂。可能吗?这个世间今天我们能相聚在一起,明天我们就要分开。所以我们要珍惜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你家庭现在很好,就要让你的家庭创造更多幸福的可能性?因为这是事物的规则,法的规律。所以我们要享受每一个当下,要面对每一个存在的时刻。但是我们总是错误地认识它,认为我买了这个房子,我享受完了我儿子继承,儿子继承完了我的孙子继承,永远为自己所有,你说可能吗?这世界哪有永恒的东西?当我们能正确地面对事物,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了解世间,很多很多东西在你面前,你就能超然的去面对它,智慧产生在哪里,就产生在这里,就产生在这样的认识状态里面。把短暂生命幻化的东西认为是持久永恒不变的,这就产生一种迷茫的人生,这种迷茫就是众生,当你哪一天悟透了事物是暂时生灭流动无常的,那你就成为一个智者。众生到圣人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认识过度中。当然了这一种认识还不能体现一个智者,你要把这种认识,印到你的这种潜意识里面去,在你的思维和行动里面展现出来,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大智慧的人。大智慧不是那么难的,但是要我们去不断地去体证它。佛教里面只有一个理论,剩下的都是行、行动。所以大家非常有福报,能走到这样的一个场所,能得到我们慧海法师的指引,给大家带来佛法的智慧回去。这种智慧要我们用心去接纳,要我们的行动不断地去印证,当我们把禅修落实到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刷牙、洗脸一样,每天都离不开的时候,那你们的人生就会有180度的转变。接下来你就能成为生活的智者,因为你了解了人生,了解了事物,了解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的规则。也就没有事情能困扰你了,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你想不开。智慧从哪里来?就从这里得来。所以我们要学会透视生死,透视人生,透视万物的规则、变化和原理。

  无所求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我无所求,那我什么事都不要做了。无所求它是一种境界,而不是说叫我们什么都不要做。就是把我们对物欲的那种执着的心放下,能放下的时候实际上你就能更好的拿起来。当我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东西的时候,你不能轻装上阵,就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比如说你在这里扫地板,你的心又一直挂念着电话没打,什么又事情没做,心总是挂碍着另外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在那边扫地就扫不好,也扫得不干净。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心有挂碍,就不能从容的去面对。所以佛教讲叫有求皆苦。有求就会让我们的心存在着太多的挂碍,就不能把眼前所要做的事情全心地把它做好。所以我们禅修就练习我们的心专注、聚焦,全身心地去把某一件事情做好。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富豪之家,娶了一个媳妇,这个媳妇是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礼,很懂得接人待物。然后这个家里有一个保姆从农村过来的,那种纯朴的那种作风。那个婆婆是一个很懂得人间世故的人,把生死看透的人。这个保姆他到进一个要脱鞋的房间,门口有一个人的鞋子是倒过来了,那个保姆进去的时候看到鞋子倒了没在意它,出来了的时候又看到了也没去理它,她做她的事情,就这样一直进进出出。那个媳妇看到了,手头上端着饭碗又不好意思去把那个鞋反过来。有一个人突然间向她要一个什么东西,她就开始忙自己的事情,但是时不时又能看到那个鞋子,心理又一直挂着这个鞋什么时候把它转回来。她那个婆婆进来的时候一看到这个鞋子就随手把它翻过来了。这里面说明了什么境界?你们都不好意思说。就是当下,碰到问题就赶紧把它解决了,不要在那里挂碍。她的媳妇实际上就是一个挂碍的人,像我们平常一样做这件事情想着那件事情,做那件事情挂碍着这件事情。今天,想明天,明天想后天,甚至把自己有史以来所做的事情都放在心理。你生活得越久,你身上的包袱背着就越大。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学会那个婆婆一样的,看到事情就把它解决了,解决了就放下了。不要去太多顾忌那些礼节。

  第三个叫做“无所求”行。就要求我们把自己腾空,把自己放下,用全身心去感受当下的那种境界。我那跟厨房的鲁居士在沟通一个东西,我说你在这里工作是最难做的。因为,北方人喜欢吃辣的,南方人喜欢吃甜的。有的人喜欢吃咸的,有的人喜欢吃淡的,重口难调。我说你怎么做,你听谁的都不对。只有你能做好什么你就掌握什么,谁的其他想法你都不要去在意它,你自己把它变成一个空。所以我经常讲到的一个比喻,大海上有两艘船,两艘船都是空的时候,碰在一起有没有事情?没事的。如果一艘船有人,一艘船没人,碰在一起有没有事情?还是没事情。如果两艘船都有人的时候碰在一起那是什么状态?大海里面没有标志,你说我不对,我说你不对,那就吵起来,吵起来就会打架,甚至斗殴。我们人世间的所有的矛盾是不是这样来的?

  我经常跟他们分享一个思想,当你把自己变成一个个体,你就会跟另外一个个体产生分别、对比、矛盾、是非,是不是这里出来的?觉得你没我的皮肤白,你没有我苗条,你没有我长得好看,反正就是觉得别人都不如你。因为我总是在自己的这个个体里不断地维护、不断地自我分别,不断地跟别人产生对比和矛盾。所以,修行就要从这样的一个个体里面解脱出来。比如我只把佛教的道理研究的很透彻,而对世间的任何思想、理论、学术没有深入地去了解,那我也变成井底之蛙,就会被我原有的思想所框住,解脱不出来。那我就变成了一个团体。所以在我们的人生里面,我们要从个体、团体、国家、组织,任何的角色里面要解脱出来。当你超越自我团体的格局、框架的时候,那你才能正确地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然你连自己都了解不清楚,更没办法明白世间的一切。

  所以,我们修行要学会自我超越。打开自己的格局,跳出这样的一个框框,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站在这里只能看到这个房间是什么样的;我们站在屋顶上就能看好几栋房子;我们站在飞机上,看到那个山、河、房子、河流都那么一点点大。如果我们哪一天能跳出宇宙之外的银河系去看待这个宇宙的时候,那我的认识,我的境界,我的眼光就会远远地超越我现在的认识。智者是什么?智者就是有这样的认识。所以,无所求实际上就是打破一个极限的自我。不要把自己框在某一个角色里面,你如果说把自己框在一个女的,你就对男的就有所分别,你把自己框成某一个团体的时候,你对另外一个团体就有指责。所以,我们黄种人说白种人不好,黑种人说白种人不好。一个国家就会分别对待另外一个国家;你在哪一个地域的时候,你就会说其他地方的人不好。所有的分别、矛盾、是非、执着是不是这样产生出来的?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但我们永远做不到。等一下出去被人家扇一巴掌你就会暴跳如雷。所以我们很多很就在这样糊里糊涂的活一生。到最终,眼睛闭上的那一刹那什么叫快乐他还没弄懂。可能喝了酒,他会找到暂时的精神麻痹,认为那才是快乐。所以诸位坐到这里来听佛法,来了解人生,从另外一种高度来看待我们的生命,说明,你们都是非常有福报的人。当然这种宝贝带回去要用行动给体现出来,不然的话,只能增加你的“所知障”,变成一种卖弄口才的本领是没用的。所以,无所求就要把我们对自我人生的那种执着打破,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人生。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收益。

  第四个叫“随缘行”。缘就是缘分,一切东西它都有因缘相继而存在。我们不要逆缘而行,应该要顺缘而做。我们传统一句话叫水到渠成。我经常打这样的一个比喻,那个鸭子不会上架,你想尽办法把它赶到架子上的时候,那是多辛苦的事情?当你把它赶成了,过一会那个鸭子又掉下来了,再把它赶上去,又掉下来了。你说累不累?很累的。这个人不适合干这个岗位,你拼命地想把他安在这个岗位上,你说能做好吗?这就是逆缘而行。所以我经常跟他们讲,做任何东西,你应该要把握一个事物的规则,事物它存在的规律。你们仔细想一想,你如果要你的家庭长久地幸福下去,你们说家庭幸福要具备条件是什么?就是要不断地创造幸福存在的可能性。不然你想幸福,脑子想到爆炸了,你也得不到幸福。

  我打一个比方,很多女孩子经常都会这样的思想,这个人跟我结婚了,希望他永远陪伴在自己身边。你晚上什么时间要回家,你不能和别的女人讲话,你不能做某某事情……,就给他规定了无数条的要求。他是个人,你要把他变成一个物体随时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让他随时都在你的眼皮底下,你说他能永恒吗,他能得到幸福吗?这就是违背了事物的规律,这种幸福你永远得不到的。但是,我们人从来不这么认为,他离开我的视线了就被人家拐跑了,他离开我的视线的时候不知道偷偷做什么事情。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怎么样。

  我经常跟他们打一个比方。如果说两个人过不下去了,我就教他们一个推理方式,离婚了,离婚了接下来会怎么样,接下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第七步,你一直推下去,你去想一想那个结果是什么样的。如果说两个人不离婚,正常在生活,你也这样去推下去,在这样一种状态里面往后推延,以及未来的那个结果你不想接受,那为什么不能改变现在的那种状态,然后去面对它呢?就是说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用不正确的那种心态去面对万事万物,我们才会活的不开心,事业做的不成功,很多东西不顺心,都是由此而来的。我来到这里建这个道场的时候,我就给自己一个定位。在这个周围,这边的百姓,这边的环境需要我提供什么样支持?我就怎么去做,我就这样定位自己的。就像《活法》里面的稻盛和夫一样,他每做一件事情,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我做这件事情有多少人需要?我能帮助到多少人?当他帮助的人越多,他企业的产品接受人群就会越大,他的东西就能得到更多的人喜欢,他就有更大的市场。道理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经常跟我一些身边的朋友讲,我说,你所定位的方向就是如何去利益更多的人,只有你利益到更多的人,才有你存在的价值。你利益一个人你就只有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你利益两个人就只有两个人存在的价值,你利益于一亿人,你就有一亿个人的存在价值。所以在我们的人生里面,我们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量打开。在我们的人生经历里面,没有门槛,没有篱笆,只是一片的虚空。今天给你一个帝国你就能统治好,今天给你一个全球你也能驾驭它。因为你的心远远超越这样的一种高度和认识。所以心量决定我们的人生舞台,我们要修行的是什么?就是要面对我们那个极限的自我,那颗“心”。

  缘呢?就是告诉我们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存在规律。所以我经常他们讲,你如果要获得更多的人喜欢,那你的身上就要创造出更多的人家所需要的东西。或者你的相貌啊!你的言谈啊!你有钞票啊!大家都喜欢你身上的东西的时候,你就能为更多的人所喜爱。这就是缘。所以你们要想摄受更多的人,就要创造更多的东西让别人喜欢你,离不开你,你就有多大的舞台,那就是缘。所以很多人说:这个朋友跟我交往了两个月,后来就不理我了。这个朋友原来我对他那么好,他后来既然用卑鄙的手段来报复我。你记住,每一个人到了一定程度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从他人性的角度里出发的。你不要认为这些不可能,什么都有一种可能。所以,夫妻也好,朋友也好,团队也好,都是这样的。你做个老板,你的公司就要创造出具备更多的东西让他们离不开你。这就是缘。你身上有他们需要的缘,他们就会不断地被你所吸引。你身上没有了,那他们怎么会凝聚在你身边呢?所以,我们理解的这些东西以后,你就明白了这些人为什么离开你,那是因为自己身上没有他喜欢的东西,这很正常的。所以不要去抱怨别人忘恩负义,什么以怨报德,都不要去讲他。所以我们今天晚上从“理入”到“行入”,从报怨行、称法行、无所求行、随缘行,实际上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思想来透视我们人生的一切现象。当我们了解了就能正确地去面对它。能正确地面对它,我们就能超然的,以智者的那种眼光来看待我们的生命,看待宇宙间存在的万事万物的那种规律和原则。这样我们就不会活得迷茫,就不会活得黑暗。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如此。万事万物就是这样的一种规律。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接下来大家分享时间。

  学员:请法师用一句话解释禅,描述佛教与禅的关系。

  贤崇法师:“禅”是没有话可以讲的。所以一个字也不行,一句话也不行。任何描述在禅面前都是空白。但是佛在灵山把禅传给他弟子的时候,就拈起一朵花然后微笑,谁对我笑谁就得到禅,他是这样传过来的。所以古代有多少祖师大德开悟的那一刹那。哦,就是我明白了。这个明白,是说不清楚的。只有你不断的通过禅修自我去感悟,我们打一个比方。《明朝的那些事儿》里面讲到王守仁在贵州的时候悟到这么一首句子,给大家做一个分享:“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谷长空,一朝风月”,这首诗做出来以后,他悟到了。这个诗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一切东西本来如此。水照流,花照开,早上起来太阳从东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人会生出来,小人会长大,再到老人,组合死掉,本来如此,这就是禅。

  然后是“佛教与禅的关系”,这里面要从什么角度来看,佛教里面的禅有很多种,有凡夫禅、外道禅、声闻禅、小乘禅、大乘禅、无上禅、最上乘禅。

  凡夫禅,就是我们一般的人突然间坐在那里,感觉到很舒服。比如一个农夫在劳动的时候,突然间把那个锄头往田边一放,坐到那里,看到太阳,看到清风,看到鸟语花香,突然间的那种放下,那种专注,那种享受,那一刻就是禅。可以把这样的一种短暂的心灵得到安宁,这个状态也可以叫做禅,这就叫凡夫禅。

  外道禅,佛教里面讲的外道,就是除了佛教之外的所有的这些禅法。比如我在上帝面前祷告,突然间上帝跟我“神我合一”的那种状态,感觉到上帝跟我同在的那个感觉,实际上也是一种禅的境界。所以说禅修在印度的时候不单单是佛教有,很多外道也在修禅,像现代瑜珈的冥想也是一种初步的禅。太极拳,练到最后也是一种禅。只不过是他们都是不究竟的。佛法是感悟到那种禅的喜悦以后,还要你从那种喜悦里面解脱出来,走出来,然后去面对你的生死和本性。你在你的内心里面有任何执着挂碍的东西存在,它都不究竟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上清净禅,就要修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小乘禅,通过禅修让自己解脱,了生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度,我们叫做自了汉,罗汉修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禅。

  大乘禅,通过禅学去渡化众生。佛教的其他宗派都是以禅作为进入佛门的一个敲砖石。佛教里面的宗派都有禅修的,只不过是它的角度、方法不一样而已。

  无上禅,就是讲的禅里面的禅宗,独立成为一个宗派。特别是以慧能大师的一种思想为主“明心见性,即生即佛”,当下你就从烦恼切换到菩提。当下从凡夫变成佛。你如果有这样锐利的根基,你即刻就可以开悟。如果没有的时候,那你还是“时时行佛事,莫使染尘埃”。玻璃脏了每天要去擦,地脏了每天要去扫,要事事行佛事。好了这个我就回答到这里,禅实在很难用言语去表达。

  学员:为何说上帝、天主、玉皇大帝等,这些说法名称其实表达的都是一个东西,都是宇宙的主宰吗?

  贤崇法师:那当然是宇宙的主宰了。上帝是万能的,玉皇是万能的,天主也是万能的。这个所谓的万能,讲的实际上就是佛教的业力。自己所造的业你要去接受它。你做了坏事,得到报应,这就是业。你把人家打死了,你被人家枪毙了,也是业力。你种这个因,你就得接受这个果。这不是说上帝来惩罚你,是你自己造成这样的一种人生。佛教讲的可能会更合理一点,但我们中国人总是希望找一个依靠,那个东西是万能的,我要靠它帮我提升到天堂。我逆反它,它就把我下到地狱。总希望找一个东西来依靠。实际上佛学的思想里面任何东西都不可靠,包括佛,你都不能靠他。你造的业,佛没办法帮你代替呀,还是要你自己去接受。只不过当我们去忏悔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得到了一种清静。

  学员:你好,法师,人为什么活着?

  贤崇法师:因为活着,所以要活着。人为什么活着?你们说为什么活着?这就是叫缘,你的缘没了的时候你就只能不活着。你如果死掉了你爸爸妈妈为你担心,你身边的朋友为你焦虑,而且你现在的身体还很健康,所以你只能活着,你的人生的使命还没有完成,特别是听了佛法以后,你要把更多的爱传播给别人,让更多的人收到你大爱的精神。

  学员:如果说万事都有因果,汶川大地震不幸遇难和南京大屠杀牺牲的同胞,是为什么共业?

  贤崇法师:你们已经知道共业了。这里面有一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琉璃王,他小时候寄在释迦族里面,经常被释迦族的人欺负。那个时候琉璃王发了一个愿,以后当他有能力的时候,他要报复这个释迦族,他要把整个国家,包括人民都要消灭掉。后来他真的当上国王,开着军队浩浩荡荡的来了,要把这个释迦族灭掉。佛在路上拦了七次还是没用,最后自己感叹到“共业所成,无法消除他心中的那种怨恨”。后来他的弟子目犍连不相信共业,看着琉璃王开着军队到释迦族里面屠杀的时候,目犍连就抓了一群人放到他的钵里面。因为目犍连他是神童第一,等到琉璃王把释迦族的人全部杀完以后,目犍连就把那个钵打开那个,结果发现里面的人变成了浓血。因为以前这个释迦家族的人捕鱼的,那个琉璃王就是被他们捕出来最大的一条鱼。就是过去是所种下的业,今生所得的这个果,共业所成。所以今天我们能死掉也不要去埋怨别人。车把碰死了,你也不要去恨他。这是你的业力,你如果去恨他,你今天又种下一个恶运。下一生又去报复他,然后又等他来报复你,你又去报复他,冤冤相报就是这样。

  学员:请问法师禅修是什么?禅修有几种方式?

  贤崇法师: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从凡夫禅到最上乘禅。我经常打这样的一个比喻,禅修就像USP一样,可以连接很多东西。你如果跟哪一个人生气,他老是敌跟你作对,你用慈悲观去观他。你如果很爱一个人,你就用白骨观去观他,观他死掉,观他烂掉,观他全身臭味熏天都长出虫子了,你就这样观长了,你就不爱他了。你如果说自己坚持力不行,那你就要观自己的忍耐性。实际上禅修里面可以阐述很多东西,各种各样的修法可以在这里面表现出来,你自己发现自己身上你哪一种方面特别薄弱,你就用禅修去关照自己,甚至还可以治病。特别是呼吸,会改变我们身体很多很多潜能和磁场,还有我们的身体的一些状态。义乌的那个李总,他修到最好,他发现原来不能穿的裤子现在都可以穿了,苗条了。原来皮肤不是很好,现在长得白嫩嫩的。

  学员:法师能推荐三本书,增长智慧的书,关于佛学的书。

  贤崇法师:哦!你们走的时候我会送你们五本书,还超出两本。可以把这五本先看完,然后到时候经常跟香海禅寺结缘,我们会不断地推荐书籍给你们。我们现在成立了一个好书大家读。希望大家一起来读书,好不好?

  学员:感谢您的帮助,请问生活中烦恼来临的那一刻我怎么办?谢谢你。

  贤崇法师:烦恼来的时候,怎么办?烦恼每个人都有的,否则你就是解脱了。当我们内心里面产生困惑的时候,就有烦恼的种子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用禅修把这样的一个种子扫除你的信念之外。还有一个,要学会把我们的心里面的格局打开,当我们的心像这个口杯这么小的时候,一粒灰尘掉进去,这个水都会掀起涟漪;当你的心像大海一样宽广的时候,航空母舰扔进去都没有感觉。那我们的烦恼取决于什么?那就是心量。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看着眼前的利益,今天你离婚了,今天你的事业失败了,今天你的腿断掉了,今天你的眼睛瞎掉了。你就觉得就没办法过,甚至最近几年你都没办法面对。那是因为我们的心量太小,对这个问题执着很深。如果你看待问题是以那种生和死的角度去考虑,那眼前发生再大的问题都不会造成你的困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心的格局要打开。打的越大,你的烦恼越少,你的快乐就会越多。

  学员:你如何看待出家和在家,禅修与内观的区别是什么?追求一件事的成功与佛家所说的不执着,怎么理解才是不矛盾的,如何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贤崇法师:这个问题好长。出家和在家,一个住在寺院里面,一个不住在寺院里面,这就是出家和在家的分别。如果说讲得深刻一点的话,我穿着出家衣,你穿着俗装,这样的一种区别。出家,最大的一点就是能全身心的专注修行,在家,有很多在家的事物在缠绕着你,父母呀、孩子呀、夫妻呀、工作呀等等需要你去解决,出家这些问题会少一点,单纯一点,全身心地去做些事情。实际上,从修行到三果以上,才需要出家,平常的时候的修行,我个人觉得在家修行会更好。

  你们有没有看到一本书叫《当和尚遇到真爱》,有没有看到这本书?《当和尚遇到钻石》是前一本,《当和尚遇到真爱》是第二本。书里面就讲到如果夫妻之间, 把对方当做一个修行的对象,两个人在一起修行,可能那个效果比我们一个人修行还更快,因为你监督他,他监督你。西藏就有这样的一种修法。在家里面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另一半当做修行的对象来一起修行,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对象。就好像我们自己一个人睡觉,我想开灯睡觉就开灯睡觉,要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没有人干扰我。那你们就不一样了,我不睡,你要睡,两个人就有矛盾。你要看电视,他不看电视,又有矛盾。很多很多问题就在这里产生。我一直在想,这个夫妻生活实在是难过,所以我选择出家是对的。我就经常在自我庆幸,我能出家一个人生活,我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白天睡也没关系,晚上睡也没关系,我有的时候12点钟醒过来,我就把灯开起来看书也可以。但是两个人生活,我就要考虑另一个人的感受。我经常到外面开会,他们给我安排两个人住,我就跟会务组的人讲,我贿赂你一点让我一个人住好不好?因为两个人住在一起,真的是有很多很多东西,总是要顾及到别人。在家和出家各有千秋,很难用一句话说谁很殊胜,但是出家有出家的任务和要求。

  禅修与内观的区别。实际上内观也是禅修的一个部分,我们现在这种禅修是很初级很初级的。现在就是教你们怎么把浮躁的心调过来,让它安静下来,能自我面对,能自我独处,我们现在教的就是一个这么粗浅的东西。然后,你们要不断的深入到禅的境界里面去,那就要你们回去以后每天坚持禅修,等到哪一天你的腿一盘起来可以坐两个小时了,那才刚刚开始入门。

  学员:追求一件事的成功与佛家所说的不执着,怎么理解才不矛盾?

  贤崇法师:佛家讲的不执着就是放下拿起。大家记住这句话,放下,心放下。对这件的事情成功与否都不要去执着。但是我又能全身心地把它做好。就是放下心理的执着,把事情还是照样的拿起来,全身心地把它做好。其实这里面一点都不矛盾,你放下执着的时候,你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圆满,乃至它的成功会超出你的想象。

\

  学员:烦恼升起的时候,如果让自己的内心升起正见?

  贤崇法师:那你多念佛,念佛,佛就会告诉你。就像阿弥陀佛,你烦恼升起的时候你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告诉你光寿无量,要光明,要健康,要快乐,要喜悦地活着。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祝你光寿无量,祝你健康快乐。阿弥陀佛不是诋毁你、骂你,不要理解成那个意思。藏语的意思叫做祝你吉祥。

  学员:是不是所有的观点都不是完全的真理,当进入无思想的状态,只有当下是不是可以进入永恒和佛同在?当然这个说法只是一个想象,因为无思想的状态不是想象,而是存在的状态。

  贤崇法师:哇!你是个哲学家啊。佛教里面讲这个思想,这个“想”,如果说你修到那个“非想非非想处地”的时候,那个想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妙,相当于没有的时候,实际上它也不是彻底的解脱。它是要你修入灭尽定,修入毕竟空,你如果说执着于一个空的存在的时候都是不究竟。所以佛教里面要打破一切你所执着的东西,证入那一种境界你才能得到究竟。这样的一种思想,现在跟大家讲是很难理解。因为我们宇宙间所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的,都是存在的,都是固定的。当我们突然间讲到空无所有,讲到没有任何执着的,这样的一种空的境界,我们现在很难理解。所以我们目前的要想怎么做呢?就是把我们的“我执”放下,把自己的那种观念、思想、执着、挂碍,这些东西全部打开,来粗浅地达到无我的境界,那你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改变。要入空性,要慢慢来,下一次再修吧。我今天给不能给大家讲太多东西,以后我们会成立一个“香海青年会”,然后通过青年会,以后我们会办一些学佛的班,引到大家慢慢的认识佛学,最后把最究竟的思想给大家一个最终的交代。

  学员:佛教讲的无我,破我执与爱自己怎么区别?爱自己和自私区别是什么?希望法师做一个解释?

  贤崇法师:破我执就是证无我的境界。你所说的爱自己就是善待这个身体是吗?我们禅修就是关照自我,我们所谓的爱自己就是以这个“我“为中心。当我们把那个“我执”打破的时候,就发现另外一个思想和观念,然后能站在另一定的高度来看待。你要解决你身边所有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是从这个“我执”里面产生出来。所以佛教里面讲从发心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完了以后,才进入见道,见道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你才不断的往上前进,在这之前都是起起伏伏。

  我们所所谓的“爱自己跟自私”。自私它就是在我执的层面上来自我执着,自我呵护,或者说在这样的一种自我里面,它不断地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所以才会产生自私。从某一个角度来讲,爱自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私所造成的。佛学的思想是以三轮体空体空,以“空”、“我”的状态破我执的思想,去面对那个自我。你只有我执打破了,你才能进到那种无我的境界。

  时间到了,有问题明天让慧海法师给你们更多的解答。

  还有提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希望你们每天禅修完回去以后,对自己身边最亲密的朋友,每天说一句赞美的话,大家能不能做得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得到。不管从哪一个角度,都给予他赞美、支持、肯定、认可。好不好?我们一起来做。赞美的力量就是最强大的。

  第二个,我们每天做十件善事。比如发十条短信,在地上捡十个垃圾,给家里人洗十件衣服,拖十下地板,洗十个饭碗,都是十件善事,力所能及的把它变成你的一个习惯,用心地去做,从这两件小小的事情开始,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