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万事万物,莫不存有一种心灵相应的共通。听者和讲者、读者和作者之间的配合或神交亦属此列。因此,讲课时,我从来不强迫对方去聆听,心没有生起求知的欲望时,逼迫自己坐在那里,一直追随着各种妄想,既浪费时间,又会影响身边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所以听课之前,或者阅读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
推荐一首歌,名字叫《醒来》,我非常喜欢。闲时,静静地坐在那里,轻轻地闭上眼睛,做两个深呼吸,然后倾听着这首灵魂之歌,随着歌声悠悠的结束,慢慢地把眼睁开,搓搓手,搓搓脸,搓搓耳朵,敲敲头,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再做几个深呼吸,你会觉得就像歌名一样,一切似乎刚刚醒来。……
以前讲过一个主题——“独一静处,专精思维”。其实,就是回归“宁静”。宁静,直白点说,就是要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即做任何事情,要沿着其事不断地、深入地、究竟地、彻底地展开想象力,这一状态我们称之为“凝神”。人只有处于独处、安静状态时,才能做到凝神。
我们寺院,近几年来,一直在开设一个训练班,主题为禅修。禅修,实际上就是训练凝神的状态。人如果一直处于动态之中,比如思考问题,或者做杂物,其心就处于散乱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无法做到凝神。所以,平时,一定要找一个时间让自己独处。
古人对“慎独”两个字情有独钟,因为每天做很多事情,很难让自己静下来。所以,一定要找个一个时间,让自己独处。但独处并非谁人都能做得到,实际行持起来相当困难,非思想境界高远,内心知识丰富,解读事物透彻之非常君子,所不能轻易做到。普通之人,一提到独处便坐立不宁,即便无事,也习惯性地拿着遥控器,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或者约上几个朋友,三五成群,喝酒聊天,一醉方休。平时真是如此,其实最应该好好反省自己:我为什么不能独处?我为什么就不能安静?
只有能做到独处,才能对世间、对人生、对所做的每一件事,进行甚深思维。尤其是学者,只有学会独处,才能利用好自己的专业,做出究竟圆满的成果。所以佛教修行为什么要求一定要打坐,一定要禅修,实际上只有独处,独一静处,才能专心思维,才能透过人生的常乐,去思考生老病死,去体悟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的真谛。如此,才能从苦和无常当中去想象空的境界。继而,达到无我的状态。这就是佛教中解脱道的修法。
每一个人要想走出一条自己理想的道路,就要养成这样一种生活习惯: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找个时间,关掉电话、关掉电视、合上书本,拿一个凳子,寂然面壁而坐。如果每天能坚持坐两个小时,即使有一天,莫名其妙地被抓到牢里,被关到黑暗的小屋内,一定也不觉得那是苦难的降临。
人最怕的是黑暗,最怕的是独处,最怕的是没人理,如果有人跟你吵架还是个好事情,最怕是吵架的人都没有。所以,佛经记载,佛陀即将离开这个世间时,阿难曾经向佛陀请教如何对付恶性比丘和犯戒比丘,佛告之曰:“默而摒之。”默而摒之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见他、不看他、不跟他说话,他站在面前,就像空气一样。其实,对人最大的一个惩罚莫过如此。如果你告诉身边所有的人都不要跟其中一个人讲话,他走过来,就当他空气一样,那对他而言是非常残忍的。
有一本书叫做《水知道答案》,作者为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他花了八年的时间不断地做一个试验:同样三杯水,第一杯每天对他赞美,比如我爱你、我喜欢你,你长得真漂亮,我们每个人都特别喜欢你,等等;第二杯每天骂他,唾弃他,说些你很丑、很难看、见到你就恶心,等等,凡能想象出来的脏话,全部拿来骂他;第三杯就放在原地,置之不理。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来自同一地方的这同样三杯水,其晶体的结晶,却大出人意料:得到赞美和爱慕的第一杯水结晶像花一样,非常漂亮,甚至惊艳,每一朵都很美;每天辱骂的第二杯结晶非常丑陋,结晶的流线是紧张的不安的;不被理睬的第三杯结晶很普通,不会引起人们丝毫的注意,完全等于被遗忘。
我有一个经营企业的朋友,听到这个故事以后,半信半疑,回到工厂里面也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一个电饭煲煮了一锅饭,打出三碗,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并要求员工每天对其分别赞美、辱骂和遗弃不理。一个月之后去观察,果然腐烂发霉后毛的长短、颜色发黑的程度和腐臭的味道的确大不相同。于是,他开始深信不疑,并唤起了他对“爱”与“感谢”的珍惜和共鸣。
每一滴水都有一颗澄亮的心,缄默地感受着整个眩幻世界的每一面——善恶、美丑、真假……从这里面我们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人的身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所以如果每天都跟自己讲,或者是对着镜子讲:哇!长得好漂亮啊!哇!笑得很灿烂啊!每天都要告诉自己——我是最好的自己,那身体的水细胞就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巨大变化。每天不断地赞美自己,并不是内心需要,而实际是身上每一个水细胞的需要。当笑、灿烂、自信心生起来时,就会明显发现,脸上的皮肤,一下子绽放了;笑容打开了;眼神充满了亮度;自信心自然生起……这一天带着这种感觉,见到每一个人,肌肤都发出青春、健康、喜悦的光芒,办任何事情能不顺利吗?肯定非常顺利。一切美好萦绕心头之时,即使别人要想打击你,足够的自信也能防卫使你受不得一点点伤害。这是《水知道答案》带给我们的启示,亦是科学对万物相应相通的佐证。
推而广之,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赏识性的教育办法。当然,对象不同,方法迥异。对自我感觉太好的孩子,应该采用打击性教育之法;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要用赏识性教育对策。因材施教,方符合自然之道。
最重要的事就是修炼内心,如何让自己安静下来,让自己凝神想象,让自己每天虽置身于纷纭复杂的事情之中,却能善持一颗平和之心,即使在奔跑中,也能处于寂静的状态。
我有个弟子,是上海一家最大培训公司的高管,她经常来我们寺院。有一天她跑过来跟我讲:师父啊,我们公司里面要组织去戈壁滩,这几年,各所高校EMBA都会重走玄奘路,去戈壁滩走那个荒无人烟的道路。顶着烈日的炙烤,行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要走三天,而且还要取得好的名次。公司里的男生为了抢到第一名,都已经开始采取跑步、举哑铃等各种措施以增强体力。下个礼拜就要出发了,我还没任何锻炼办法呢,怎么办啊?这对大城市里长大的她,的确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考验。我安慰她说:我偷偷教你一个秘诀,如果真能按照秘诀去做,你一定能跑出很好的成绩。秘诀就是,到了现场之后,一踏入陌生而神秘的戈壁滩,你的同事一定会很兴奋好奇,忙着照相、欢呼、歌唱……而你此时先不要做这些,唯一要做的就是身装最少的东西,带点水,调整好自己的呼吸,眼睛看鼻子,鼻子看地上,基本上在三米远的地方,按照你所能接受的速度开始行走,每一步注意把呼吸调整好。找到规律后,接下来的三天,就要按照这种速度走。最后奇迹出现了,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这种艰苦环境的弱女子,居然可以走出最好的成绩出来。
道理非常显然,一颗宁静的心所产生的力量,足以烛照未来……
其实,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很早就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心灵指导和训练。工作越忙,心就应该越静。如果因为身体很忙,心就在加力,那整个人势必惶恐不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想而知:开车可能会无端发生车祸;做事情,心如乱麻,毫无头绪;考虑问题,顾此失彼,情急之中草率做出错误的决策……你也许听说过,有人家里闹火灾,跑进去,情急之下,弃存折而不拿,慌乱中提个尿壶跑了出来。那时的头脑想的是什么?就想抓点东西就走,大脑一片混乱,根本无暇分清何为重要,何为不重要了。
因此,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培养沉静的内心素质。保持清晰的思维,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内心没有这样一个境界,很难在现有的工作岗位当中,迈出更高的步伐。
当然,这种状态并非天生,需要时刻去训练。
有位老总讲,以后一定挤出时间带领其高管到我们寺院里进行禅修。其实,有空来、没空来都不要紧,最关键的一点教给大家:
每天回家,找一个凳子,面对墙壁而坐,身体坐直调整呼吸。这其中的一些技巧如下:如果能盘腿尽量盘腿,不能盘腿,就交叉双腿,身体坐直,(头跟身体要成一条直线,就是身体坐直)不要靠在板凳上,然后两手握在一起。(冬天时,手握在一起;夏天时,手放在腿上面),眼睛闭起来,这时候关注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数一;如果心里比较乱,吸气时数一,吐气时数二;如果心依然很乱,就吸一半,停一停,再吸进来,再停一停,再吸进来,就是一次吸气,把它分成三到四次,吸到一点都吸不进来为止,然后憋住几秒钟,1、2、3、4秒钟,再慢慢吐出来,吸进来多长,吐出去就要多长,尽量能做到——轻、缓、细、长,要把握这四个要点。
打坐结束之后,要做一些动作:
首先,两手搓搓,搓到热热的,捂在眼睛上。然后,再搓搓脸,搓搓耳朵,敲敲头。
第二,把手握在一起(交叉反掌),尽量往头顶上伸,特别腰粗的人,要想尽办法把腰拉细,尽量地伸,伸到自己能想像的极处为止,然后放下来。
第三,把手握在一起,放到背后(掌心朝外),往外面掰,头往后仰,手往上提。
第四,手伸出来,右手尽力寻找去拍左后肩部位,同时左手顺势右拍。反之亦然,左手尽力寻找去拍右后肩部位,同时右手顺势左拍,每一次坐完,都拍二十下,要用力拍下去,拍到全身像触电一样的那种感觉,找到整个人精神卸下来那种感觉。
第五,平常经常坐办公室,颈椎有毛病或头不舒服的人,要做“点头摇头”运动:顺序是点头、仰头,左、右,斜左斜右,斜右斜左,基本呈“米”字形,各做二十下。然后,转头运动,先顺着转,再逆着转,各转二十下。
最后,就把手交叉握在一起,两大拇指并拢在上,敲打自己颈部,以颈椎部位为中心,其左、其右、三个部位依次敲打,各二十下。
身体里很多东西可以做自我练习。所以,有空,要跟身体做对接,不要觉得自己身体不重要。
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外在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东西,都是别人身上的问题。真正有能力的人,永远在自我反省,永远找自己内在的问题。如果身边出现一大堆问题,实际上,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是所有问题的制造者。
很多人都不相信这句话,总是抱怨周围的环境搞乱了他的心境: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公司不正规,老板脾气暴躁……这时,就应该静下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自己周围发生?为什么这个问题不断在自己身边出现?喜欢抱怨的人,其身边的问题会越聚越多,甚至呈倍增之势。不断自我反省之人,即使碰到一点点问题,也会倍减。甚至很快就被消除掉,绝不会火上浇油,使矛盾之火燃烧得更旺。
唯有一定思想境界之人才能做到如此超然。因此,碰到问题时千万记住,不要指责别人,一切根源都在于自己,这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本该展现的一种行为。当然,这种气魄并非天生而来,需要不断地训练。所以,我们要修宁静,修独处,修静态,修安静,修内心的丰足,修自我境界的提升,修胸怀的开阔,修认识事物时所需的那种深邃和敏锐性,修内心那种极限的打开,不断地开启自己的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宗教和宗教之间的敌对情绪非常严重。但我敢在这里自豪地说:经常有很多基督徒、很多老外,跑到我们寺院里来进行禅修。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寺院的门,从不自设藩篱,这里没有种族的区别,没有教派的歧视,没有穷富之分,谁都可以进来,谁都可以交流,只要你带着一颗宁静的心。
我微信里面有一个朋友,是名牧师,他每天发一些圣经、福音之类的内容给我。每次看后如有感触,我都会回应两句。为什么?因为,当他说得好,就应该学会去赞叹。我们寺院里面每月都举办读书会,成员至今有八百多人,读书会的书籍,可谓包罗万象,除心灵方面的书籍之外,有政治类的,如《省委班子》;有经济类的,如《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有神学类的,如《与神对话》、《德兰修女传》……《德兰修女传》这本书作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很值得去读一读,以前我们买了将近四千多本送给喜欢读书的人。为什么人家捐给寺院的钱,我们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原因很简单,我们希望身边的人,都是一群有智慧的人,都是一群心胸开阔的人,都能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人类未来生活的方向。
当具有这样思维的人走在一起的时候,会影响身边、改变社会。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他们有的成立了基金,有的办了学校,有的做起了企业……海宁海港超市的朱晨耀先生,居然把海宁所有的上班一族都组织在一起,去做义工。他现在的义工组织已经辐射全国,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大家全体出动:到养老院去慰问老人;给环卫工人送去爱心;拿着蛇皮袋,大街小巷到处去捡垃圾……所以,海宁城市到现在,一尘不染。
也许,爱心之初,可能跟事业的发展有点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只要不断地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只要身边的人,不断地去坚持如是去做,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有意义。所以,不要认为自己一个人,好像在这个世间不重要。如果心中装有世界,以后的成就,就会影响世界。不要认为自己很不重要,打开自己的心量之后,你的能量,你的工作,无法想象。甚至你带的团队,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卓越的。因为心可以装下世界,世界在你面前,便如手掌一般大小。那自然你的成就,就无可想象。
这样境界的提升,就看怎么转变自己。圣人是人,总统也是人,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还是人,同样是人,我为什么不如他?我为什么做不到?原因在于,是否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当做人。
万法唯识,怎么解读自己,你的世界就显现什么模样。
你光明、喜悦、幸福、笑口常开、有包容心、智慧,那你的世界就如是模样地呈现。这是无数前辈高人,不断验证的一个真命题。这是佛陀教导我们的智慧,只不过我把它转述出来。当然,我自己有亲身感受了,亲身验证了,才转给你们。
理解了这个道理,即使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也能做得最好,甚至可以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成绩出来。
有一则故事:日本邮电大臣野田圣子,毕业于女子贵族学校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其中有一项清洁工的训练课程,自出娘胎以来她从未做过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呕吐。但有一天,一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抹完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在她面前一饮而尽,以此向她证明经她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水也可以饮。那一刻,圣子震惊地呆在那里。最后,她在内心默默地给自己下达一个命令:“就算一生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后来,她以这种精神源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精益求精,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终于出色地成为日本的邮电大臣。
所以,人生之路,漫漫修远,唯有立志求索,方能中流击水,触摸真理的光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相信这句话,你就能走出卓越的人生。如果不相信,永远为一点工资,讨价还价,永远被别人驱赶着走,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这一生,就是痛苦的一生;这一生,就是默默无闻的一生;这一生,走在哪里,人家都不知道你是谁。当然,认不认识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内心当中有这样一个信念。所以,丰足的内心,才是立足于天地之间的自我本色。
我们在寺院里面写了很多春联,有一句话叫做:知足者富。为什么要用这句话来说明呢?知足者富,富贵的富啊。内心丰足,绝对是富有的人。如果总觉得不满足,即使有千万、亿万,甚或富可敌国,也是贫人,也是穷人。
所以,富有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内心世界对人生的认可。
古人有一句话:“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些话告诉我们——人格、思想、境界高于一切。实在地说,物质的东西,永远都比不完。今天有了,别人比你还有;再达到自己所期待的那个结果时,发现还有人依然在你前头。人永远都有不足的一面,也有自我优越的一面。所以,眼睛不要总是盯着别人好,其实反过来看看,自己已经很好。
这几年在外面讲课,我也发现一个道理:讲课的人,总希望每个人都喜欢听,每个人都能专注地听,每个人坐在那里,憋着不去上洗手间,拿着电话不想去打,这种想象很美好。其实,哪有这种可能?一百个人坐在一起听课,能有八十人专心听你讲,已经不错了,已经是最好的了;如果有六十个人听你,这堂课就没白讲;希冀百分之百的人都接受,这只是一种奢望。既然没有百分之百,因此,就要完全放开地去讲。完全放开之后,就可以讲出自己想讲的东西,认同不认同,那是别人的事情,怎么讲,是自己的事情。没有压力,才能讲出最精彩的心灵之语。
人的创造性,绝不是约束之下的产物。局限于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力就会丧失。
因此,同上海交大的校长和院长一起吃饭时,我跟他们讲,一所大学是人类灵魂的培养基地,交大是上海最大的一所高校,是带领上海这座城市迈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个基地。如果学校中的教授、学者、专家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没有得到自由灵活的施展空间,谈何带领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迈向更辉煌的未来?
思想进步,行为才能进步。行为的进步就是命运的进步。
尤其,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一定要训练开拓性的思维,心安静下来,不要散乱于外在的影响和迷惑,心息相依、杂念不生时,内在的光明才会呈现,创造性的智慧依之生起,未来才能走得远,也才能做出最卓越的成绩。
每一个人都是佛祖。作为普通职员也应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位置。甚至,要站在整个行业当中去思考现在的工作。
只有打开这样的心胸和格局,从深入思维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创造力才能显现出来,普通的角色就能取得无法想象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成就。
培养孩子,也就是培养这样一种创造力。因此,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内心燃烧的欲望,点燃内心那团火焰,如何让其不断地燃烧。所以,灌输只不过是某一阶段、某一基本知识的一种传授,真正的教育是授予一种思维方式,永远启发内在的那种创造的欲望。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