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法
明法比丘
恭敬是“谦虚有礼貌”。在人际交往,谦虚有礼的人会留给别人好印象、好评、亲切、乐与亲近,而傲慢、无礼或不知礼的人,会留给别人坏印象、恶评、不亲切、不乐与亲近。在学习出世间的无上道法时,对佛、法、僧,应行亲近、恭敬、礼敬、供养、学法,于三宝大福田广植善因,今生、未来世大有利益,相反地,若怀著傲慢、无礼,会断绝或减损很多学习善法的利益。比丘、比丘尼对于无礼者不予说法,这是戒法的规定及对法敬重的心,免得当事者对法不敬而造更深重的业。
对三宝轻视、不恭敬者,事实上是心怀无惭、无愧等的恶法,在如此恶法的运作之下,绝对无法一个又一个地生出善法。《中阿含经》46经: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比丘无惭、无愧便害爱恭敬,无爱恭敬便害其信,若无其信便害正思惟,若无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当然若有惭、有愧,便习爱恭敬,…乃至获得涅槃。
四众弟子若上下不行恭敬法,则增长我慢,不和.有诤,不乐学法,而且是败坏正法,使正法不久住。有那么严重吗?恶法与恶法相聚.相生,一恶会展转生出无量的恶法,因此,在恶法互相滋长之下,正法必然溃败、消灭。《增支部》五集?第二十一?金毗罗品:金毗罗问世尊:“大德,什么因缘如来灭后,正法不久住?”世尊回答:“如来灭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恭敬师(佛)、法、僧,不恭敬学习,不互相恭敬,如来灭后,正法不久住。”若四众弟子行恭敬法,便能降服我慢,和合.无诤,和乐学法,使正法久住。有一些情况或场合,四众弟子不行恭敬法,反而有助益沙门的自我的反省,使正法久住。而不行恭敬法时,并非心怀傲慢无礼。《杂阿含经》280经:世尊告频头城婆罗门长者:“若人问汝言:‘何等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汝当答言:‘若沙门、婆罗门眼见色未离贪、未离欲、未离爱、未离渴、未离念,内心不寂静,所行非法,所行疏涩(轻率)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如是像类比丘,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作是说已。当复问言:‘何故如此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汝应答言:‘我等眼见色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念,内心不寂静,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彼沙门、婆罗门眼见色亦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念,内心不寂静,行非法,行疏涩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我于斯等求其差别,不见差别之行,是故我于斯等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可参见《中部》150经) 若沙门、婆罗门的身、口、意同在家人一样的欲染,就不值得受人恭敬、礼敬、供养。
未学得恭敬法者,应放下身段,学习世俗与佛门的应对进退诸礼仪,切莫执取世俗的平权观念,自以为在家众可与僧众平起平坐,称兄道弟,或自以为是老大。切莫不知恭敬法而在无形中,增长恶业及损失福利。
(《嘉义新雨杂志》第33期)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