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

发布时间:2025-01-26 05:26:02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

2二明己所尚

祗承先人的教敕,笃奉这部经,望极乐国为家乡,敬仰慈尊如依靠父母。

既然自知是钝根,必须效法古人。所谓祗,就是敬的意思。皇帝的命令,法王的金口教导,都叫做敕。所谓笃奉,是信奉到极至啊。极乐国说是家乡,就是寂灭净土,是我们人的安身立命处。而远离故乡,飘泊在外,游子孤苦伶仃,只有思归故乡一念而已。慈尊说的依靠,是指父亲是我的依,母亲是我的靠。佛用大慈大悲,接引众生,是用圣胎怀我,是用法乳养我。如今内外身心,没有不是靠佛的恩力才能成立。这辛劳的恩德,广大无边无际,却要背叛本性,螟蛉异姓?所以只应当对佛感怀仰慕终身,左右不离,定时问候而已。

3原己释经

仍然怀有兼利他人的心,佛道贵在弘扬流通。感慨古人的注疏很少有完整的,只有少数流行世间。辞虽然恳切但是太简单,理有一点但是不太彰显。还没有评论他们的宏大功德,发起同样的真信,顿时忘了肤浅的见解,就竭尽心思,总收同类净土的五经。直接根据文殊菩萨的一行三昧,然后又会归玄妙宗旨。那么部分融合《华严经》,贯穿各种法门。那么广博综合群典,没有不是回归自己,有愿都回向菩提,展现这个精诚,请求加被。

没有能利益自己,先能利别人的,是菩萨发心。所以不忍独善其身,心怀兼利别人啊。兼利之道,弘法为先。而这部经的注疏,如今多有灭失,依据古人没有办法了。虽然仅存一二,略说大概,不能畅达主旨。所谓宏功,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啊。不知这部经具有这样的功德,就疑而不信,信也不真。所以著作疏钞,刻不容缓啊。所谓肤见,就是肌肤在表面,入得不深,比喻见识浅啊。浅见怎么能测到佛的深义?但是救世的心殷切,顿时忘了浅陋啊。所谓心思,就是心的功能是思虑。尧舜这样的圣人,还要竭尽心思,我是什么人呢,怎么可以忽视心思啊?所谓部类,就是专谈极乐大本等五经啊。所谓文殊,就是《文殊般若经》,专称佛名的一行三昧啊。所谓杂华,就是以华严性海为宗,说明不是权教浅教啊。所谓群典,就是引用各种经论作为证明,这些话不是主观臆见啊,详细如义理、部类二门,在以后的经文中辩析。所谓消归自己,就是说明不专是在事相上,归根到底,全都要消化融会,归到我的本性。因为世出世间,没有一法超出心外,净土的所有依报正报,全都是本觉妙明。譬如瓶环钗钏,件件都是金制的。溪涧江河,条条流入大海。没有不是从这个法界流出,没有不是回归这个法界啊。所谓回向菩提,就是凡有修行,都愿往生,这叫回向,而向没有别的向。所谓回向西方,就是回向自性啊。最后二句,是承前起后。要做善事,必须靠佛的加持,菩萨尚且如此,何况凡夫?精表示无二,诚表示不虚。古语说“精诚之极,鬼神与通”,更何况三宝大慈大悲,悯念众生,犹如赤子。只要有利于众生,精诚求三宝,哪有不加被的?

(五)请加

归命娑婆说法主,西方接引大慈尊,不可思议佛护经,舍利文殊诸圣者。

二土六方遍尘刹,过去见在及当来,无尽三宝咸证知,惟愿慈悲摄受我。我今妄以秽土见,蠡测如来清净心,仰承三宝大威神,加被凡愚成圣智。使我言言符佛意,流通遐迩益含灵,见闻随喜悉往生,同证寂光无上果。

归命,如波罗密(到彼岸)为例,是倒装语法啊。归的意义有二个:一是归投的意义。是说世间人至重的是身命,把身命归依佛,就是诚敬极了,没有二心啊。二是归元的意义。把身命归依佛,就是总摄六根回归一心啊。娑婆世界说释迦佛,西方净土说弥陀佛。先说释迦佛,因为佛教是释迦佛兴起的啊。“孺子封侯,尚不背本”(西汉陈平故事),凡夫入圣,怎么能辜负佛恩?古有(刘遗民)临终焚香先供养释迦佛的,正是这个意思啊。所谓说法主,是佛说法度众生,因为一佛土中,没有二尊佛。所谓接引,就是众生念佛,佛来接引,比如行路,对弱者就接济,对迷者就引导啊。又有二个意义,现生接引,就资助道心。临终接引,就摄取神识。所谓大慈尊,就是如母忆子,名叫慈,慈到无边,名叫大,尊就是教主的意思。交互的说,也可以指释迦这本土的尊,弥陀是极乐的教主啊。二位如来,就是佛宝。《不可思议佛护念经》,这是经的原名啊,就是法宝。舍利弗、文殊菩萨等,是听经的众人啊,就是僧宝。那么称为宝,有六个意义:一是希有义,二是离垢义,三是势力义,四是庄严义,五是最胜义,六是不改义,具体如要集中说的。推论到极广来说,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二土,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以及微尘数量的佛剎,都是遍一切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遍一切时。其中三宝,横括十方竖彻三际,无穷无尽啊。再说三宝,又分事和理,有区别有相同,如后面文字的辩析。现今是内外自他都归命啊。古人说,佛灭度后,一切弟子,所有的著述,都归三宝。因为圣境高奥玄妙,佛言微妙,而想用凡夫的毫末的智力,妄自评论。这是用瓢测量大海,通过管孔看天,白费自己的疲劳,得到什么呢?所以必归命三宝,暗暗希望得到加被。所谓威神,如经上说“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贤圣力不可思议”依靠三宝的力量,能使愚痴的衷肠,忽然转成殊胜的智慧,凡是口中所述,冥冥中都感通圣心啊。所谓遐迩,兼有处与时的意思。处就是从一角直到周遍十方,时就是从剎那直到尽未来际,都叫做从近到远啊。所谓含灵,不是木石,而是一切有情啊。所谓见闻随喜,就是只要对于这部经,眼看耳听,甚至暂时随顺生欢喜的,都能种植善根,同生极乐国啊。所谓寂光,是如来的真净土,往生到那极乐国后,见佛闻法,悟到无生法忍,得自本心。寂照不二,所以名叫常寂光。所谓无上果,就是佛证了圆满大觉,超越了二乘以及诸菩萨。这个果之上更没有超过的,所以名叫无上果,是证得佛的一切种智啊。经上说:“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可知,只要往生净土,毕竟成佛,所以说同证寂光无上果啊。乞求三宝加被,意义大概如此。以上通序一经大意完。

二开章释文

有二部分,(一)略标,(二)详释

(一)略标

将要解释这部经,总的开启十门。一教起所因。二藏教等摄。三义理深广。四所被阶品。五能诠体性。六宗趣旨归。七部类差别。八译释诵持。九总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这是按照《华严疏》的示旨,略为十门。前八门是义门,后二门是正释。这又与天台五重玄义,大同小异。因为展开成十,收缩成五,稍有详略不同等等。

(二)详释

有十部分,1教起所因(至)10别解文义。

1教起所因

有二部分,(1)总,(2)别

(1)总

先说明总的。就是说如来只为了一件大事因缘出现在世间。那么一代时教,总体大意,只是想要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现今这部经,就是直接教化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的知见。

所谓大事因缘,是引用《法华经》的文字。那经因为如来出世,本来是要度脱诸众生,全都成佛,但不得已,权巧方便说三乘。以后到了众生根机成熟,会合三乘为一乘,才算酬报了佛的本意。所以知道《华严经》以后,《法华经》以前,虽然有种种法门,浅深不一,无非是为了这大事因缘。除了这一件大事外,更没有第二件事。如今只要一心持佛名号,就能成为不退菩萨。这是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的法门,如果能深信,哪里须要经历三乘的修行,久经多劫?不超过一念,顿时证悟菩提,难道不是大事?

(2)别

别就是专门就这部经,又有十种意义。一是大悲悯念末法时期为众生作津梁。二是特别在无量法门中选出最殊胜方便。三是激扬生死凡夫让他们生起欣厌。四是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五是勉励初发心菩萨亲近如来。六是尽摄利钝各种根性全都度脱。七是护持多罪障的修行人不遭堕落。八是确实说明有念心能入无念。九是巧示因在往生实在悟无生。十是说明径路修行是捷径中的捷径。

解释见下面的文字,而生起有次序,比如钩锁相连。一是因为众生迷惑沉溺,要作津梁。二是所以能成为津梁,因为最胜方便。三是什么叫最胜方便,因为能直接度脱凡夫。四是哪里只是度凡夫,也能度二乘圣人。五是哪里只是二乘,也能度菩萨。六是哪里只是度人,也能普度一切众生。七是哪里只是平常处度众生,偏度障多苦难的众生。八是虽然说度众生如此广大,其实不离众生一念能入无念。九是既然即念能得无念,也就是往生能得无生。十是包括前九点,知道这持名念佛,是捷径中的捷径。又由于是捷径中的捷径,所以能作末法时期的津梁。那么后先次第,终始循环,所以是钩锁相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