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岭南葛僚”的六祖慧能,在广东文化名人当中,名扬四海,影响最为巨大。他可以说是珠江文化孕育出来的圣哲,由他创立的禅宗文化,是最具岭南文化的风格与特色。他不但是禅宗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也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以一个目不识丁的樵夫身份,把印度佛教的禅学思想彻底改造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禅宗。
慧能不仅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佛教史上伟大的宗教革命家,他创立的禅宗文化,对后世禅宗、宋明理学、宋元道教、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士大夫的生活方式诸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在省委倡导建设文化大省的形势下,探讨六祖禅学思想对社会文化建设的作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六祖禅对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大家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在下面讨论一下。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禅宗六祖的创新精神对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任何一种民族、思想、文化要求得发展,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一种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就停留下来而不思进步,不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那么就一定会被时代和社会所唾弃、淘汰。所以说,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突破,更是一种思想上的变革。这种突破和变革,是在继承旧有的传统上,结合时代精神,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社会历史发展和时代所需要的思想文化,必然会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进行文化创新。而六祖慧能的禅宗,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新精神。作为中国禅宗史上开一代新风的大师,其创新禅学思想的精神,是十分有利于社会文化建设的。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禅宗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这里所指的禅,是指由六祖慧能创立的禅宗。为什么六祖创立的禅宗能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呢?这跟六祖的创新精神不无关系。《岭南禅文化》一书中说:“中国第一个著名佛教学者牟子是岭南人,中国禅的实际创立者慧能也是岭南人,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慧能,只有通过慧能的《坛经》,禅文化才真正变梵入华,通凡入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坛经校释-序言》里说:慧能以前,只有禅学,并无禅宗。
《慧能评传》中也说:“慧能开创的禅宗南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禅宗派别,也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佛教宗派,它不仅发展为中国禅宗的惟一正宗,而且几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学者也说:“隋唐佛教宗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佛教格局的基本确立------到唐未五代,奉慧能为六祖的南宗逐渐发展为禅宗的主流。宋代,由于禅宗隆盛局面的形成,中国佛教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以禅宗为主体并融会其它各宗的时期。”以上这些学者对慧能创新禅宗的精神,以及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禅宗自六祖对传统禅学进行了根本性的革新之后,中国禅宗理论体系建构才算完成,标志着佛学“中国化”进程的结束。说明了六祖创立的禅宗为什么能代表中国佛教特质的理由了。从中国佛教史上看,虽然禅宗创立的时间比起天台、华严诸宗来晚些,但他所具有的影响力、生命力却是最为久远和顽强的。想想看,一个没有受过教育,没有身份地位,更没有社会背景的贫苦老百姓,如果没有天赋“悟性”。
《坛经》所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的创新精神和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是不可能对禅学进行一番革命性的改造的。毛泽东对慧能的这种精神推崇备至,曾经说过:“他否定传统偶像和陈规,勇于创新,把外来宗教中国化,使之符合中国国情。”
六祖对传统佛教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创新,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他提出的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思想。即强调在肯定世法的前提下,把“佛”从可望不可及的国度拉回到了现实的人世。他那首著名的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所主张的禅学思想,具体的落实在“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的实践中才有了现实的意义。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禅宗在《坛经》还有说:“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佛就是由人而成,佛也就在人世,就在世俗生活之中,并不是离开人世即世间有佛的存在,这就把不可思议的佛具象到了人生、人间,使之大众化、平民化,世俗化、人生化了。佛教不再是远离人世,只是少数人的信仰,而是人人都可以修学得到解脱的了。
这种由人生而人间的佛教思想,太虚大师把它称之为“人间佛教”。 而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出发点和归宿处,不用说,显示出一种十足的出世的宗教;但是,为了佛教的发展,他选择了与世俗生活相适应的立宗方式。所谓的世俗生活,是指普通人的行住坐卧、人伦日用,包括吃饭穿衣、屙屎拉尿、担水砍柴,乃至尊敬长者、爱护幼小等,特别强调修行学佛者首先要立足于现实的人间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明心见性”,并于当下“顿悟成佛”达到证悟自已的本来面目。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禅宗六祖肯定世俗生活的人伦日用,认为这些也是解脱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这种思想的意义不仅调和了“众生与佛”“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磐”“在家与出家”“入世与出世”等思想矛盾,而且站在般若空的立场,指出它们之间的“不二”关系。这一创举,本质上动摇了传统佛教的根本地位。也由于禅宗对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适应,增强了其自身的应变能力。六祖入灭不久,禅僧开始自给自足,靠劳作度日,把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紧密地结合到僧众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使禅更趋平民化、世俗化。
六祖“自性顿悟”思想对社会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心理习惯,它就可能反过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大障碍,因而也就失去了指导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效用。
六祖坛经,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英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禅宗所以,在“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下,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就必须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挖掘自身的潜力,积极主动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六祖的“自性顿悟”思想,对于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张扬个性、独立自主、觉醒人心、解放思想的作用,以及破除迷信与偶像崇拜,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了永久的生命力。这就是它历千年而不衰的佛力所在。
毛泽东生前曾言:“广东有个惠能,惠能在哲学上有很大贡献,他把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推倒高峰,要比英国的贝克莱早1000年,你们应该看看《坛经》。”又说:“(六祖)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大的跃进。”他所说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六祖的自性论思想,也就是“菩提自性,本自具足”,“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他是站在“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的解脱就是“心”的解脱,即人心内在的解脱和超越,也就是把意识主体的能动性,转化为主观的精神自由。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禅宗自佛教传入中国的数百年内,神圣的佛菩萨始终是教徒们狂热膜拜的对象。但在六祖看来,“佛”这一字的本义即“觉悟”,归依佛也就是认识自心自性。他有力地破除了人们对“西方”的迷信和对“佛祖”的崇拜。他把佛教传说的一切佛和菩萨都视为主观精神的产物,说:“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是释迦,平直是弥勒。”
《坛经》认为通过意识的转变,当下即可成就佛道:“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智慧光明,照耀六门清净,照破六欲诸天下。三毒若除,地狱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坛经》)依据这一思想理念,六祖之后,禅宗进一步提倡“大胆怀疑”、“独立思考”,主张“离经叛道”。这些,对不断摆脱印度佛教的繁琐理论和宗教礼仪都具有重大意义。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