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行网

戒随念

发布时间:2023-01-09 19:24:53作者:金刚经修行网

  戒随念

  圆慈法师

  欲修戒随念的人,独居静处,当以如是不毁等之德而随念於自己的戒,即“哈哈!我的戒实无毁、无穿、无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令起於定"。

  在家人随念在家戒,出家人随出家戒。无论在家戒或出家戒,在他们的戒起初或末了,一条也不破,犹如不破边的衣服,那样的戒,因无毁故名“无毁"。

  如果他们的戒,在中央不破一条,犹如没有戳穿的衣服,那样的戒,因无穿故名“无穿"。

  他们的戒也无次的破二或三条,犹如黑或赤等任何体色的好牛,不在它,不在它的背上或腹部发现长圆等形的异色,那样的戒,因无斑点,故名“无点"。

  他们的戒不在中间的这里那里破了几条,像涂以各种颜色的斑点的母牛,因无杂色故名“无杂"。

  若以无差别而总说一切戒,则不被七种淫相应法和忿恨等的恶法所毁害,故名无毁、无穿、无点、无杂。

  他们的戒,因脱离了爱等的支配而成自由的状态,故为“自在"。为佛陀等的智者所赞叹,故为“智者所赞"。不为爱与见等所触,或不可能为任何人所责难说:“这是你於诸戒中的过失",所以说“无所触"。能念近行定与安止定,或道定与果定生起,故名“令起於定"。

  (戒随念的修法及功德)如是以不毁等的德而随念於自己的戒,那时则无被念所缠之,无瞠及无痴所缠之心,而他的心只是缘於戒而正直的。关於戒亦如前述的同样方法而镇伏了五盖,及於同一刹那中生起了五禅支。因为戒德甚深,又因倾向於种种戒德的随念,故不证安止定,只得近行之禅定。此禅定是依於随念戒德而生起的,故称“戒随念"。

  其次勤於戒随念的比丘,尊敬顺从於戒学,与具戒者同样的生活,殷勤不放逸,无自责等的怖畏,少量之过亦无见畏,得至於广大的信等,成多喜悦,虽不通达上位,但来世亦得善趣。“真实的善慧者,应对於如是,有大威力的戒随念,常作不放逸之行。"

  舍随念

  欲修舍随念的人,当倾心不施舍的天性,及常常慷慨的颁行所施之物。或者初修的人,先如是发愿受持:“从此以後,若有受者,如果未曾给他最少一口的所施之物,我决不食",於是从那天起,即於德胜的受者之中,依其能力给其所欲之物,取彼施之相,独居静处禅思:“我实有利,我实善得;我於悭垢所缠的世人中,离垢而悭心而住,是放舍者,净手者,喜舍给者,有求必应者,喜分施者",如是以离垢悭等德而随念於自己的舍。

  此中“我实有利"是说对我实在有利,例如:“使人有寿,则天人的寿自己有分",又如:“爱布施者为众人敬爱";更如:“爱布施者,得达善人(菩萨等)之法",像此等表示,都是佛陀赞叹施者的利益,即是说我必得彼等之分的意思。

  “我实善得"是说我已得佛教又得人身,那实在是我的善得!何以故?因“我於悭垢所缠的世人中是喜分施者"。此中“悭垢所缠"是为悭垢征服之意。“世人中"是说依於(自业)而生的有情;此是不忍将自己所得的与他人共有为特相的,或能污秽自心的光辉的黑业之一的悭垢所战胜的有之中的意思。

  “离垢悭"即其它的贪瞠等垢及悭的脱离为离垢悭。“以心住"即成为上述的心而住的意思。在经中亦及证得须陀洹的释氏摩诃男尊者曾经询问关於依住的的方法;在佛陀指示依止住的问题曾说:“我住家"。那里是说我征服(烦恼家)而住的意思。

  “放舍者"是施舍者。“净手者"是手的清净者。是指他常常洗手,以自己的净手恭敬地布施所施之物而说。“喜舍与者"即放弃、分散、遍舍之意。他常常实行舍与,故说喜舍与者。有求必应者是他人有之物,便给他,即应於求的意思亦读作供应,即以供献相应之义。“喜分施者"为喜施与分。即“我施与"及“我自己当食的也分给他",二者都欢喜的。如是为舍随念之意。

  (舍随念的修习法及功德)如是以离垢悭等的德而念於自己的舍,那时则无被贪所缠之心,无瞠及无痴所缠的心,而他的心是只缘於舍而正直。关於舍亦如前述的同样方法而镇伏了五盖,及於同一刹那中生起了五支。因为舍德甚深,又因倾向於种种舍德的随念,故不证安止定,只得近行之禅。此禅是依於随念舍德而生起的,故称“舍随念"。

  其次勤於舍随念的比丘,其心倾向於舍,无念的意向,随顺慈心,自知如何行,得多喜悦。虽不通达上位,但来世亦得善趣。

  安般念

\

  (呼吸对於人们的生活机能,关系十分重要,人们都知道饮食以维持生命,不饮不食,就要饥饿以至死亡;殊不知呼吸比饮食更加重要,人们若断食,可挨饿到七天尚不至死,倘一旦闭塞口鼻,断了呼吸,恐怕不到半小时就要死的,这是呼吸比饮食重要的证据。人们要得饮食,必需金钱,要得金钱,必须靠劳动;至於呼吸,不费甚麽劳动及金钱,可在大气中随时可取得,所以常人只知饮食的重要,不知呼吸的重要了。

  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与热量,主要来源於食物的氧化,胃脏好比机器的锅炉,食物消化好比锅炉的燃烧。燃烧必须氧气,燃烧以後必产生二氧化碳,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来自大气中,然後回到空气中。这种身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过程,总称为呼吸。氧气吸入时是先到肺部,由肺部转到心脏,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依动脉管的输运而分布於身体各部,然後脱离血管而入於组织,以供细胞的使用;细胞所产生的是二气化碳,这是有毒的气,必须排除,就循相反的路径,由静脉管的输送回到心脏,由肺部达口鼻向外呼出。气体出入肺脏,主要依靠胸部肌肉及膈肌的运动,总称为呼吸运动。运动日夜不停,终生没有休息。心脏一跳一停,呼吸的一出一入,中间也有极短的休息,所以能够作到这一点,全由於中枢神经的指挥,而达到气体出入的平衡。

  呼吸运动:当吸气时,空气从鼻孔经咽喉而至气管,然後由支气管而入肺部;当呼气时,肺泡中的气仍由原路而出。肺分左右两部,左肺两叶,右肺二叶。生理学者估计人肺全部的肺细胞数目为7点5亿个,其总面积在70平方米左右,约有55平方米的面积具有呼吸功能。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静脉管中的紫血变成红血,再输入动脉管;所以血液的循环全靠呼吸运动来相助。

  一呼一吸叫“一息"。人们生命寄托在此,一口气不来,便要死亡。静坐功夫,正对这生命本源下手。古往今来,无论卫生家或是宗教家,均要习呼吸。初步入门离不开它,习有成就离不开它。

  新陈代谢是一切有生命的物体所共有的特性,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他是生物与非生物最重要区别的所在。人身的新陈代谢过程分为两方面:一是组织代谢,包括身体组织的建设和修补及能量原料的储藏;未成年的人发育没有完全,建设方面多;已成年的人发育完全,则修补多。(关於此修法还要再讲)。

  调伏三毒

  人的心中有三种有害自己和他人的毒,它们是:贪欲、瞠恚和愚痴。毒性发时轻者烧烤自己根器,使自己心不安身不宁;毒性重者,小人犯罪害人造业或失命,得势者集众兴兵作难如此等等古今不鲜;所以要想心安身安,入定得禅,超凡入圣,首要之处是调伏三毒。1

  调息与健康

  鼻中之气,一呼一吸,名之为息。静坐入手最重要之功夫,即在调息。

  昔人谓息有四相:

  (i)风相:鼻中之气出入之时,觉有声音者,名为风相。

  (ii)喘相:出入虽能无声,而急促不通利者,名为喘相。

  (iii)气相:出入虽无声,亦能不急促,而不能静细者,名为气相。平常之人,鲜有人不犯此三者,此则息之不调和。

  (iv)若既能无声,亦不急促,亦不粗浮,虽极静之时,自己不觉鼻息之出入者,名为息相,此则息之调和者;故於平常时,亦应注意,是为坐前调息之法。

  若入坐之时,觉有不调之三相,即心不能安定,宜善调之。务令鼻息出入极缓,长短均匀。亦可用数息法数时,或数出息,或数入息,从第一息数到第十毕,再从第一息数起。若未数至十,因心想他事而中断,即再从第一息数起。如此循环,久之纯熟,自然能令息调和,是为坐时调息之法。

  因调息之故,血脉流通,周身温热;故於坐毕,宜开口吐气,必待体中温热低减,恢复平常原状後,方可随意动作。是为坐後调息之法。

  念佛止观

  若多障之人,学习止,心境暗劣,但依自力不能成就者,当知有最胜最妙之法门:即专心一志,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修持不怠,则命终之时,必见彼佛前来接引,决定得生。此法是依仗佛力,极易下手,惟在信之笃,愿之切,行之力。所谓信愿行三者,不可缺一也。

  念佛与止观:各种修持法门,皆是对治妄念而生。我们的妄念刹那自甲至乙,至丁,至丙等等,攀缘不已。念佛则可使此妄念粗乱之心系锁於“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之上,从而以收束无数之妄念,归於一念。念之精熟,妄念自能脱落,即是修止。又念佛时,可以心想阿弥陀佛现在我前,无量光明,无量庄严。应知众生之所不得见佛者,盖由无明遮蔽故。若能专心念佛,久久观想,则我与佛,互相为缘,现在当来必得见佛。此即修观。

  此法修持最易,无论何时何地均可行之。又一字不视之人,读万卷书之人,若行此法,其成功相等。惟我们被习见所囿,最难生信,所以信为最要1

  念佛善根发现

  若於定中,身心空寂,忽然忆念诸佛,功德巍巍,不可思议,其身有无量光,其心有无有无边,神通变化,无碍说法,普度一切众生。作是念时即生十分敬爱,身心快乐,清净安稳,或於定中,见佛身相,或闻佛说法,如是等妙善境界,种种不一,是为念佛善根发现。但是,它不可有意求之,若有意寻求,非徒无益,且恐著魔。又善根发现时,须知本性空寂,不可执著以为实;有惟宜仍用止观方法,加功进修,令之增长。【未完待续】

  【注释】

  1、“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根)。”“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为五根之首。

  刊载于《澳门佛教》21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