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依止的是净土五经的圣言量而不是依哪一个人
问: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十三位祖师的著作两大参照系?
大安法师答:东林寺作为净土宗的祖庭,确立这两个参照系是有这么一个用意,念佛法门是佛教当中的特别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圆顿妙法,其事理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所以我们就要把圣言量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依据佛陀在涅磐时所提出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这四依法来建立的。一般世间的人常常会把圣言量很淡化的处理,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者可能对圣言量没有耐心去读,另一方面至诚肯切度不够,所以他就会本能的去寻找世间的某个人某个法师。我们常常听到有些信众在判别一个知见是否正确的时候,他常常会说,这是某某法师说的,那么某某法师说的是否对呢?他当然说对,因为他知名度最高,他把知名度的高低作为判别的标准他可能就会冒很大的风险。所以净土法门这个特别法门一定要以圣言量做判别知见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净土宗五经一论就是我们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一定要把五经一论的知见建立起来,烂熟于胸,这就是我们掌握的判别标准,一个法印。所有古今中外善知识无论是知名度多高,只要和圣言量符合的我们接纳,跟圣言量有距离的违背的我们就不能接纳,这是一个严肃的原则问题。
第二个以净土宗祖师作为参照性。这些能够成为中国净土宗十三位祖师的都是在修证方面得到念佛三昧的,都是成就往生的,都是具有大慈悲心来利益度化众生德业非常丰盛的,依据祖师的观点著作也不会错。就好象我们要走一条陌生的道路一个目标,总要问一个走过的人,我们就会觉得可靠保险,如果你问一个他本身也没有走过的人,这样风险就比较大,这就是古人讲的“欲问山中路,须问过来人”,这些祖师熟习。当我们把握了这两个参照系之后,我们就得到一个判别是非标准的参照系,这两个参照系我们一旦掌握之后,一切相似法一切等等的说法都在这两个参照系之下原形毕露,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这个时代,各种见解非常多相似法非常多的时候离开这两个参照系我们就会一头雾水,甚至会误入岐途。但是这两个参照系的建立需要我们慢慢定下心来,因为圣言量五经一论还是比较深的,祖师的著作要读起来也需要耐心。现在好多人都没有对祖师的著作好好读过,有几个把《印光法师文钞》读过的?把《净土十要》完全读过的?当这些主要的典藏祖师的著作都没有读过的时候,他就很危险。因为他心里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当他听到别人说这说那,他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听多以后这种感觉对他暗示越来越大。有时候我们要他去读《印光法师文钞》,他就会问是印光大师大还是某某法师大,这样问。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所以东林寺就把净土五经一论圣言量和祖师的著作做两个参照系,是非常有心要的,正确的,也是符合佛陀的教示。东林寺弘法就围绕着这两个中心点去开展的,现在讲《无量寿经》,原来讲《往生论注》《观经四贴疏》《彻悟禅师语录》《印光大师文钞》都不离开这两个参照。
问: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分之百服从,修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诚敬’二字,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
大安法师答:当我们对人对法都没有智慧的抉择的时候就马上谈百分之百服从这是有风险的。我们百分之百服从的是圣言量,是祖师的思想,这没有风险。这个诚敬,真诚恭敬一切的荣耀要归向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也说了,要把阿弥陀佛作为大导师,当我们在信愿持名的时候,我们就在跟阿弥陀佛沟通。
这个净土五经就是指向我们修行的一个指南,五经如果还很难了解他的真实义,祖师的诠释也是权威性的。所以我们放下这个道路不走,你就在世间找一个随便什么人来谈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有危险的。有很多新兴宗教外道他善于做那些精神控制啊,甚至你不这样你就有什么恶果啊,这样这样啊······让人害怕啊,恐惧啊,这些都不是佛法所具有的东西。所以佛教是智信的,确实不是盲从,更不能搞偶像崇拜,不能形成造神运动。否则人家社会人士真是觉得这个佛教太低层次了,真的搞迷信。佛教是最有智慧的,我们跟阿弥陀佛都是平等的,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呀,彼亦丈夫我亦尔。哪能去盲目的崇拜呀。所以这些我们都要注意。
修学的关键是诚敬,这个诚敬,真诚。真诚是来自于格物致知,格去了我们的物欲,开发了我们的智慧才能意诚,意诚才能心正,那么这个过程本身是破除我执的过程。破除了我执那么我们用这种真诚的心态来判别我们所接触到的道友和我们的老师、法师,还有居士大德,我们有自己真诚的心判断他是不是真诚的。如果他不能做到真诚,你怎么就能百分之百服从他呀?那么敬,确实恭敬是得到佛法利益的一个诀窍,诚敬。但首先要诚敬什么?诚敬三宝,要诚敬阿弥陀佛你如果这个诚敬的前提对象都不能建立,你就谈对一个世间的人的诚敬是有风险的。也是没有根本的。
所以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呢?南无南无是什么?它是梵文,多义不翻,礼拜、恭敬、救我、归命、归元…… 现在我们要把南无提到最高的程度,就是我把生命交托出来。交托谁?不是交托这个世间的任何人,是交给阿弥陀佛。只有我们实现了把自己的身心南无到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就到达彼岸了。如果你不是南无到阿弥陀佛,是南无到其他人,就有风险了,大家要注意!
这个净土五经就是指向我们修行的一个指南,五经如果还很难了解他的真实义,祖师的诠释也是权威性的。所以我们放下这个道路不走,你就在世间找一个随便什么人来谈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有危险的。有很多新兴宗教外道他善于做那些精神控制啊,甚至你不这样你就有什么恶果啊,这样这样啊······让人害怕啊,恐惧啊,这些都不是佛法所具有的东西。所以佛教是智信的,确实不是盲从,更不能搞偶像崇拜,不能形成造神运动。否则人家社会人士真是觉得这个佛教太低层次了,真的搞迷信。佛教是最有智慧的,我们跟阿弥陀佛都是平等的,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呀,彼亦丈夫我亦尔。哪能去盲目的崇拜呀。所以这些我们都要注意。
修学的关键是诚敬,这个诚敬,真诚。真诚是来自于格物致知,格去了我们的物欲,开发了我们的智慧才能意诚,意诚才能心正,那么这个过程本身是破除我执的过程。破除了我执那么我们用这种真诚的心态来判别我们所接触到的道友和我们的老师、法师,还有居士大德,我们有自己真诚的心判断他是不是真诚的。如果他不能做到真诚,你怎么就能百分之百服从他呀?那么敬,确实恭敬是得到佛法利益的一个诀窍,诚敬。但首先要诚敬什么?诚敬三宝,要诚敬阿弥陀佛你如果这个诚敬的前提对象都不能建立,你就谈对一个世间的人的诚敬是有风险的。也是没有根本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修行网